一种通水路面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3699发布日期:2019-03-08 23:3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水路面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水路面石。



背景技术:

道路的建设,往往涉及到通水和排水的问题,若路面的疏通水流功能不强,这会导致道路瘫痪,不能再使用,若道路两侧的水流差较大,则会对道路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道路不稳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水路面石,其能够加强水流的疏通,使得道路的水压差减小,保证水流的流通不至于对路基产生较大冲击力,节约了成本且更加环保。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水路面石,其包括第一固砂层、通水层和第二固砂层,第一固砂层连接至通水层的顶部,第二固砂层连接至通水层的底部,通水层包括钢条和再生石,多根钢条相互交叉交互形成网格状,再生石位于网格内,第一固砂层和第二固砂层的分别包括再生石、水泥、石粉和水,再生石、水泥、石粉和水的配制比例为2:2:5:1;其中沥青层、第一固砂层、通水层、第二固砂层和路基层从顶部到底部依次铺设,沥青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固砂层和第二固砂层,通水层的厚度最大,路基层的厚度介于第一固砂层、第二固砂层和沥青层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再生石为建筑废料处理后的材料,再生石的颗粒直径大小为1~3mm。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钢条的铺设和再生石的铺设同时进行,钢条之间具有缝隙,再生石将缝隙填满。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钢条的两端分别朝向通水层的顶部和底部,钢条和通水层的底面之间具有夹角。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通水路面石还包括沥青层和路基层,沥青层设置于第一固砂层的顶部,路基层设置于第二固砂层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路基层打好铺设道路基础,通过第一固砂层和第二固砂层,再次利用了建筑废料,通过通水层的铺设,加强了水流的疏通,使得道路的水压差减小,保证水流的流通不至于对路基产生较大冲击力,节约了成本且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通水路面石的示意图;

图标:100-通水路面石;111-沥青层;112-第一固砂层;113-通水层;114-第二固砂层;115-路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水路面石100,其包括沥青层111、第一固砂层112、通水层113、第二固砂层114和路基层115,其中沥青层111、第一固砂层112、通水层113、第二固砂层114和路基层115从顶部到底部依次铺设,沥青层111的厚度大于第一固砂层112和第二固砂层114,通水层113的厚度最大,路基层115的厚度介于第一固砂层112、第二固砂层114和沥青层111之间。

沥青层111为沥青铺设的路面层,沥青层111为用于铺设道路的沥青,其具有橡胶及高分子化合物改性橡胶沥青,用于铺设承受高负荷的路面;第一固砂层112为砂石层,该层主要为建筑废弃材料再制造而成,为建筑垃圾处理后的再生石料,其中第一固砂层112的材料包括再生石、水泥、石粉和水,再生石、水泥、石粉和水的比例分别为200份、200份、500份和100份,使用该比例将其混合后静置,保持水分充足,以利于铺设;第二固砂层114和第一固砂层112的材料和结构相同,第一固砂层112位于通水层113的顶部,第二固砂层114位于通水层113的底部;通水层113为疏通水流的层,通水层113包括钢条和再生石,钢条相互交叉交互设置,钢条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钢条的铺设为道路一端至另一端,钢条铺设呈网格状,铺设钢条时,从其上方倒入再生石,再生石从钢条间的缝隙卡入其中,从一端铺设至另一端过程中,再生石将钢条间的缝隙空间填满,该层为水流通过的通道,积水在道路的两端时,其通过通水层113从高的一端运送至低的一端,始终保持道路两端的水流平衡,避免因水流的压力而产生对路基的较大冲击力,起到缓冲的作用;路基层115为普通铺路的路基,该层为铺设通水路面石100提供了前提条件,便于铺设道路的成功。

本发明实例通过路基层115打好铺设道路基础,通过第一固砂层112和第二固砂层114,再次利用了建筑废料,通过通水层113的铺设,加强了水流的疏通,使得道路的水压差减小,保证水流的流通不至于对路基产生较大冲击力,节约了成本且更加环保。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使得道路的水压差减小,保证水流的流通不至于对路基产生较大冲击力,节约了成本且更加环保。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所有可能形式。应理解,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可以多种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无需按比例绘制;可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当作限定解释,仅仅是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参考任一附图说明和描述的多个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附图中说明的特征组合以形成未明确说明或描述的实施例。说明的组合特征提供用于典型应用的代表实施例。然而,与本发明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多种组合和变型可以根据需要用于特定应用或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