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防灾救援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推进使交通量与日俱增,鉴于市政交通工程开放、集散、互联互通的特点,对于市政道路、高架桥梁、互通立交和城市隧道等主要节点市政工程而言,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城市干道畅通,进而导致区域交通瘫痪,甚至造成城市交通大范围拥堵,直接或间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在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疏导交通使救援和事故处理人员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已成为市政工程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市政工程的交通事故通常具备两个特点:1)救援和排出事故困难,肇事车辆难以调离现场,救援人员难以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处理;2)不可预知性,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事故等级不可控。目前尚无适用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和成熟的事故处理方法解决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等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主观和客观上交通事故都得不到及时处理,难以满足目前飞速发展的城市交通。
目前bim技术已经成为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的重要标识,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亟待构建一种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使管理者可以清晰、有效、直观的对城市交通事故处理进度进行实时掌握,使执行者可以有效及时抵达事故发生地点进行交通处理的处理和救援,使驾驶者可以通过临时便道及时离开事故发生区域,能显著提高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处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及方法,为市政道路、高架桥梁、互通立交和城市隧道等交通事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并保证救援抵达,以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市政道路、高架桥梁、互通立交和城市隧道道路两侧的工作轨道,以及设置在工作轨道上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小车,所述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小车包括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可移动式支座、升降架、移动便道平台、前钢制路面板、后钢制路面板,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固定在升降架顶端,可移动式支座固定在升降架底部,可移动式支座与工作轨道相配合便于由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驱动可移动式支座在工作轨道上运行,所述升降架由升降架驱动装置驱动,移动便道平台滑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上方,移动便道平台由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驱动移动便道平台横向移动至交通事故位置正上方;所述前方钢制路面板和后方钢制路面板通过转动轴铰连接在移动便道平台两侧,前方钢制路面板和后方钢制路面板由转动轴驱动装置驱动以将前方钢制路面板和后方钢制路面板展开并搭建交通事故临时通道;还包括bim融合管控模块、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监控探头模块,其中:
监控探头模块,所述监控探头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以对市政工程交通情况进行巡查以及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位置、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进行反馈至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
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所述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bim融合管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连接,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以自动识别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具体发生位置,并自动识别高架桥梁、互通立交的车道宽度和城市隧道结构的建筑限界,并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所述bim融合管控模块;
bim融合管控模块,用以展示市政工程结构、高架桥梁、互通立交与隧道结构的地理位置和相关设施设备,并对实时显示现场人员分布情况,行驶车辆通行状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并通过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向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发布指令使其动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使用上述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进行市政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监控探头模块对市政工程交通情况进行巡查以及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位置、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
s2、基于s1所采集的交通事故相关信息,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所述bim融合管控模块;
s3、基于s2步骤bim融合管控模块建立基于三维市政工程场景的全方位事故视察;
s4、基于s3步骤bim融合管控模块通过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向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发布指令使其动作;
s5、基于s3、s4步骤,根据bim融合管控模块指令对交通事故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使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带动可移动式支座沿工作轨道自动移动至交通事故点位与事故现场保持同一水平位,移动过程中升降架受升降架驱动装置驱使根据肇事车辆和道路宽度使所述主体钢结构调整至事故现场上方垂直高度1m位置保证所述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正常运作;
s6、基于s3、s5步骤,移动便道平台受所述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驱使其沿所述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平行移动至交通事故垂直正上方;所述转动轴驱动装置带动转动轴转动展开并铺设前方钢制路面板和后方钢制路面板以搭建交通事故临时通道,使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具备及时疏导性,或者搭建单侧临时便道将救护车、警车等救援车辆运送至事故地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高效;本发明能够提高市政工程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效率,能及时疏导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且不受市政工程类型的影响;本发明采用自动化控制,能减少市政工程人员的投入,交通事故响应时间短,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提高了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处理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移动便道平台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包括设置于市政道路、高架桥梁、互通立交和城市隧道道路两侧的工作轨道9,以及设置在工作轨道9上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小车,所述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小车包括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1、可移动式支座4、升降架2、移动便道平台5、前钢制路面板7、后钢制路面板8,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1固定在升降架2顶端;可移动式支座4固定在升降架2底部,可移动式支座4与工作轨道9相配合便于由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该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装置,如类似于火车的驱动运动一样,本实施例应用的现有技术中的部件此实施例中不做赘述)驱动可移动式支座4在工作轨道9上运行,所述升降架2由升降架驱动装置(该升降架驱动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装置,如气缸或液压缸以实现升降架2的升降即可,本实施例应用的现有技术中的部件此实施例中不做赘述)驱动其升降;移动便道平台5滑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1上方,移动便道平台5由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该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装置,如电机带动齿轮机构等以实现移动便道平台5能够在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1上滑动即可,本实施例应用的现有技术中的部件此实施例中不做赘述)驱动移动便道平台5横向移动至交通事故位置正上方;所述前方钢制路面板7和后方钢制路面板8通过转动轴6铰连接在移动便道平台5两侧,前方钢制路面板7和后方钢制路面板8由转动轴驱动装置(该转动轴驱动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装置,如电机带动齿轮机构等以实现移动转动轴6转动从而展开前方钢制路面板7和后方钢制路面板8即可,本实施例应用的现有技术中的部件此实施例中不做赘述)驱动以将前方钢制路面板7和后方钢制路面板8展开并搭建交通事故临时通道;还包括bim融合管控模块10、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监控探头模块11,其中:
监控探头模块11,所述监控探头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与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以对市政工程交通情况进行巡查以及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位置、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进行反馈至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
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所述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的信号输入端与bim融合管控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的信号输出端与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连接(最好使用无线连接,如wifi连接,减少布线带来不便,其中wifi连接配套连接设施不是本实施例的重点,以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能够控制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动作即可),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以自动识别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具体发生位置,并自动识别高架桥梁、互通立交的车道宽度和城市隧道结构的建筑限界,并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所述bim融合管控模块10;
bim融合管控模块10,用以展示市政工程结构、高架桥梁、互通立交与隧道结构的地理位置和相关设施设备,并对实时显示现场人员分布情况,行驶车辆通行状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并通过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向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发布指令使其动作。
如图3、图4、图5所示,使用上述基于bim技术的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进行市政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监控探头模块11对市政工程交通情况进行巡查以及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位置、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
s2、基于s1所采集的交通事故相关信息,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事态进展反馈给所述bim融合管控模块10;
s3、基于s2步骤bim融合管控模块10建立基于三维市政工程场景的全方位事故视察;
s4、基于s3步骤bim融合管控模块10通过交通事故智能决策模块12向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升降架驱动装置、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和转动轴驱动装置发布指令使其动作;
s5、基于s3、s4步骤,根据bim融合管控模块10指令对交通事故位置进行实时定位,使可移动式支座驱动装置带动可移动式支座4沿工作轨道9自动移动至交通事故点位与事故现场保持同一水平位,移动过程中升降架受升降架驱动装置驱使根据肇事车辆和道路宽度使所述主体钢结构1调整至事故现场上方垂直高度1m位置保证所述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装置正常运作;
s6、基于s3、s5步骤,如图3所示,移动便道平台5受所述移动便道平台驱动装置驱使其沿所述主体钢结构工作平台1平行移动至交通事故垂直正上方;如图4、图5所示,所述转动轴驱动装置带动转动轴6转动展开前方钢制路面板7和后方钢制路面板8以搭建交通事故临时通道,使市政工程交通事故具备及时疏导性,或者搭建单侧临时便道将救护车、警车等救援车辆运送至事故地点。
按照上述实施例实施,即可及时疏导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