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2228发布日期:2019-02-26 18:3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道,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转体技术的进步,桥梁转体吨位越来越大,转体梁的长度也越来越长。对等长度对称转体的转体梁来说,随着转体梁长度的增加,考虑到转体过程中的风荷载、转体设备的安装精度等因素的影响,转体梁长度越长,转体的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也越来越大。

大长度转体梁,以转体中心为界限,左右幅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左高右低、左低右高、高低交替出现的现象,梁体的姿态不稳定。但是目前现有的桥梁转体施工用滑道,只能承压、不能抗拉,不能完全稳定转体过程中梁体的姿态,因此不利于整个桥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桥梁转体施工用滑道不能完全稳定转体过程中大长度转体梁梁体姿态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用以稳定转体过程中的梁体姿态,提高转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包括抗拉拔滑道,所述的抗拉拔滑道包括连接座、支撑座ⅰ、支撑座ⅱ和抗压轨道,所述的抗压轨道为弧形结构,所述的连接座下部与支撑座ⅰ上部连接,所述的支撑座ⅰ下部与支撑座ⅱ上部连接,所述的支撑座ⅱ底部安装有滚轮小车,且滚轮小车底部抵靠在抗压轨道上。

所述的抗拉拔滑道还包括有抗拉轨道,所述的抗拉轨道为弧形结构,所述的支撑座ⅱ中部安装有两个轴ⅱ,两个轴ⅱ相互平行,所述的轴ⅱ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ⅱ,轴ⅱ通过端盖安装在支撑座ⅱ上,所述的支撑座ⅱ与轴ⅱ之间安装有轴承,轴ⅱ外设置有轴套ⅱ,轴ⅱ的内侧端部通过键安装有滚轮ⅰ,且滚轮ⅰ与抗拉轨道连接,且轴ⅱ的内侧端部安装滚轮ⅰ的位置处朝抗拉轨道的弧形结构内侧布置。

所述的轴套ⅱ与支撑座ⅱ之间设置有油毡。

所述的支撑座ⅰ上安装有轴ⅰ,轴ⅰ与轴ⅱ相互平行,轴ⅰ的固定端朝抗拉轨道的弧形结构外侧布置,所述的轴ⅰ外设置有轴套ⅰ。

所述的轴ⅰ通过端板ⅰ安装在支撑座ⅰ上。

所述的滚轮小车包括车框架,所述的车框架内部钢板上排布有通过链板依次连接的滚轮ⅱ,所述的滚轮ⅱ通过链板轴与链板连接,所述的车框架卡置在支撑座ⅱ底部的槽口内,且车框架与支撑座ⅱ底部槽口壁留有一定间隙。

所述的滚轮ⅱ端部安装有垫圈。

所述的滚轮ⅱ两端直径大小不相等,滚轮ⅱ内侧端直径小于滚轮ⅱ外侧端直径,且滚轮ⅱ直径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所述的连接座通过螺栓、螺母与支撑座ⅰ相连接。

所述的支撑座ⅱ底部与滚轮小车顶部之间安装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桥梁在转体过程中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通过抗压轨道进行限位,防止桥梁向下运动;桥梁在转体过程中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时,通过抗拉轨道进行限位,防止桥梁向上运动。

2、本发明中使用该抗拉拔滑道,转体梁在竖直方向的姿态变形均得到限位,转体梁在转体过程中的姿态是固定的,能够大大增加大长度转体梁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整体转体系统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整体转体系统俯视图。

图3是图2的1-1剖面图。

图4是图2的2-2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中滚轮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3-3剖面图。

图7是图6的4-4剖面图。

图中,转体梁1、抗拉拔滑道2、转体球铰3、轨道梁4、球铰基础5,连接座6、轴套ⅰ7、支撑座ⅰ8、轴ⅰ9、端板ⅰ10、支撑座ⅱ11、端盖12、端板ⅱ13、轴套ⅱ14、轴ⅱ15、轴承16、油毡17、橡胶垫18、滚轮小车19、抗压轨道20、滚轮ⅰ21、键22、抗拉轨道23、螺栓24、螺母25、垫片26、螺钉27、混凝土28、车框架29,滚轮ⅱ30,链板31,垫圈32,链板轴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用的抗拉拔滑道装置,安装在转体梁1和轨道梁4之间,其为桥梁转体提供稳定性的保障。整体转体系统还包含转体球铰3和球铰基础5,转体球铰安装在转体梁1的中心,桥梁转体的动力设备也在此处安装。

参见图1至图4,本抗拉拔滑道装置包括抗拉拔滑道2,所述的抗拉拔滑道2包括连接座6、支撑座ⅰ8、支撑座ⅱ11和抗压轨道20。所述的抗压轨道20为弧形结构,其长度满足桥梁转体的需求;抗压轨道20内部填充有混凝土28,抗压轨道20焊接在轨道梁4梁面上,轨道梁4为弧形结构,其长度满足桥梁转体的需求。所述的连接座6顶部与转体梁4梁底焊接,连接座6下部与支撑座ⅰ8上部连接;所述的支撑座ⅰ8下部与支撑座ⅱ11上部连接。所述的支撑座ⅱ11底部安装有滚轮小车19,且滚轮小车19底部抵靠在抗压轨道20上,且轴ⅱ的内侧端部安装滚轮ⅰ的位置处朝抗拉轨道的弧形结构内侧布置。

参见图3至图4,所述的抗拉拔滑道2还包括抗拉轨道23,所述的抗拉轨道23为弧形结构,其长度满足桥梁转体的需求;抗拉轨道23底部焊接在轨道梁4梁面上。所述的支撑座ⅱ11中部安装有两个轴ⅱ15,所述的轴ⅱ15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ⅱ13。轴ⅱ15通过端盖12、轴承16安装在支撑座ⅱ11上,所述的轴ⅱ15外设置有轴套ⅱ14。轴ⅱ15的内侧端部通过键22安装有滚轮ⅰ21,且滚轮ⅰ21与抗拉轨道23相接触,滚轮ⅰ21通过键22固定于轴ⅱ15的相对位置;此处的轴ⅱ15的内侧端部指的是轴ⅱ15靠近转体球铰3的一端,也即轨道梁4形成的弧形轨道内侧端,轴ⅰ的固定端朝抗拉轨道的弧形结构外侧布置。

参见图3,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套ⅱ14与支撑座ⅱ11之间设置有油毡17。

参见图3至图4,所述的支撑座ⅰ8上安装有轴ⅰ9,轴ⅰ9通过端板ⅰ10安装在支撑座ⅰ8上;具体的,所述的端板ⅰ10通过垫片26、螺钉27与轴ⅰ9相连接。所述的轴ⅰ9外设置有轴套ⅰ7。

参见图5至图7,所述的滚轮小车19包括车框架29,所述的车框架29内部钢板上排布有通过链板31依次连接的滚轮ⅱ30;所述的滚轮ⅱ30通过链板轴33与链板31连接。所述的车框架29卡置在支撑座ⅱ11底部的槽口内,且车框架29与支撑座ⅱ11底部留有一定间隙;滚轮小车19与支撑座ⅱ11槽口壁之间有一定间隙,使得滚轮小车19相对于支撑座ⅱ11成为一个具有微行程的多自由度系统,能使滚轮小车19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转向性。

参见图5至图7,进一步的,所述的滚轮ⅱ30端部安装有垫圈32以防止链板轴33窜动。

参见图5至图7,所述的滚轮ⅱ30具有一定锥度,所述的滚轮ⅱ30两端直径大小不相等,滚轮ⅱ30内侧端直径小于滚轮ⅱ30外侧端直径,且滚轮ⅱ30直径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从而使得滚轮小车19具有自向心运动的功能。此处的滚轮ⅱ30内侧端指的是靠近转体球铰3的一端,也即轨道梁4形成的弧形轨道内侧端;滚轮ⅱ30外侧端指的是远离转体球铰3的一端,也即轨道梁4形成的弧形轨道外侧端。

参见图3,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座6通过螺栓24、螺母25与支撑座ⅰ8相连接。

参见图3,所述的支撑座ⅱ11底部与滚轮小车19顶部之间安装有橡胶垫18。橡胶垫18以保证滚轮小车19其车框架29的竖向受力是均匀的,具有均载作用,不会出现局部载荷过大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4,在转体过程中,当转体梁1有竖直往下的运动趋势时,其竖向力通过连接座6、支撑座ⅰ8、支撑座ⅱ11、橡胶垫18、滚轮小车19传递给抗压轨道20,转体梁1竖直往下的姿态变形由抗压轨道20控制;抗压轨道20焊接在轨道梁4梁面上,其位置为固定的,因此,转体梁1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被限制,无法往下运动。在转体过程中,当转体梁1有竖直往上的运动趋势时,其拉拔力通过连接座6、支撑座ⅰ8、支撑座ⅱ11、轴ⅱ15、滚轮ⅰ21传递给抗拉轨道23,转体梁1竖直往上的姿态变形由抗拉轨道23控制;而抗拉轨道23焊接在轨道梁4梁面上,其位置也为固定的,因此,转体梁1的竖直向上的运动趋势被限制,无法往上运动。综上,转体梁1在竖直方向的姿态变形均已限位,转体梁1在转体过程中的姿态是固定的,本抗拉拔滑道装置能够大大增加大长度转体梁1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4,同时,由于弧形部分长度较长,安装过程中抗拉轨道23的顶面水平度不容易保证完全水平,但安装可以容易保证抗拉轨道23顶面和抗压轨道20底面的相对高度差。由于安装误差,转体过程中,滚轮小车19的行走可能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而转体梁1的竖向载荷通过轴ⅰ9再传递给下部的两根轴ⅱ15,当滚轮小车19不水平时轴ⅱ15也不水平,连接座6通过轴ⅰ9可以旋转,以保证转体梁1始终处在固定的姿态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