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9423发布日期:2019-04-13 01:0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强海绵城市的水循环能力以及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常在道路或者面积宽阔的广场地面以及地下设置用于收集雨水引流再利用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将落至地面上的雨水引流至地下的储水结构中并向外引流再利用,增强雨水收集系统对地面上的雨水循环利用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雨水收集系统,为了增强对地面上雨水的渗透收集效果通常选择在地砖上开设供雨水穿过地面的过水口,保证地砖作为地面支撑的同时,提升雨水穿过过水口流入地下收集装置的收集效率。但现有的过水口均设置在地砖的水平面上,在无积水环境下过水口的设置可能出现行人的物品意外滚落至过水口内或者造成高跟鞋的鞋跟卡紧等影响行人的行走效果的情况,不利于行人的行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其具有保证行人行走动作效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铺设于地面的地砖、位于所述地砖下设置的蓄水层以及位于蓄水层下方管道连接的蓄水池,所述地砖包括若干平面砖与若干积水砖,若干所述平面砖围绕于积水砖周侧铺设,所述积水砖呈碗状设置,其侧壁呈向平面砖倾斜的倾斜面,位于积水砖的倾斜侧周壁上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贯穿积水砖侧壁连通于蓄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广场地面上的雨水经过平面砖汇流至积水砖中,再通过积水砖侧壁上的过水口流入蓄水层内,最终汇集到蓄水池中收集导流进行循环利用。积水砖呈碗状设置,增强对雨水汇集效果的同时,由于过水口设置于倾斜设置的侧壁上,使得过水口与行人的行走路线相分离,保证水流汇聚导流并避免过水口对行人行走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水口的开口面呈矩形面,且过水口位于积水砖侧壁上倾斜开设,其倾斜方向朝向周侧平面砖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水口位于积水砖侧壁上倾斜开设,使得雨水在经过过水口时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冲量,增强雨水穿过过水口的效率,从而提高蓄水池内雨水收集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水口的开口面上设置有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的一端固定于过水口远离积水砖底面的开口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水口开口面上的波纹板用于对过水口进行封闭,当处于未下雨状态时,波纹板在其自身形变力下遮挡在过水口表面,放置垃圾杂物穿过过水口落入蓄水层内;当积水砖内聚集有雨水时,雨水对波纹板产生浮力使得波纹板逐渐上升,随着积水砖内水位的提高而逐渐打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积水砖的底面开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的开口面设置连接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一侧板面通过扭簧铰接于泄流口的开口侧壁一侧,且闭合板在扭簧作用下闭合紧贴于积水砖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水砖内汇聚的雨水较多或者降雨量较大时,雨水的重量大于扭簧的作用力使得闭合板将雨水直接排出至蓄水层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面砖位于积水砖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地埋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积水砖周侧的地埋灯用于在光线昏暗时标记指示地埋灯的位置,避免行人在光线昏暗的环境内意外踩入积水砖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面砖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延伸至积水砖上的导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面砖上的导水槽用于对落至广场底面的雨水向积水砖引流,提升雨水收集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设置于相邻两个积水砖之间,且蓄水层底部层面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朝向相邻两个积水砖之间的中间位置倾斜向下,所述蓄水池位于蓄水层的低端位处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层底部层面倾斜设置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同时保证雨水流入蓄水层内的流动效率,同时也增大蓄水池对雨水的收集范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与蓄水层的连通处设置有吸附过滤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过滤装置用于对广场地面上的雨水进行过滤清洁,提升流入蓄水池内雨水的清洁度,方便对雨水循环利用的同时,也起到了减少蓄水池内所受到污染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的底部层面上设置有若干缓冲沿,所述缓冲沿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朝向相邻的积水砖一侧倾斜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沿用于对蓄水层上所流过的水流进行缓冲,减小当雨水量过大时雨水对吸附过滤装置的冲刷作用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临近与蓄水层的连通处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防止雨水溢出蓄水池的引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上的引流管位置低于蓄水池与蓄水层的连通处,当蓄水池内积蓄的雨水过多时,雨水从引流管引出,避免雨水回流至蓄水层中影响雨水收集与排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积水砖侧壁上过水口与地基内蓄水层的连通设置,保证对路面雨水收集的同时避免过水口对行人的行走造成影响;

(2)通过积水砖上波纹板与泄流口的设置,提升积水砖对雨水的引流效果;

(3)通过积水砖周侧地埋灯的设置,进一步保证行人的行走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地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凸显积水砖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砖;11、积水砖;111、卡接沿;112、泄流口;113、闭合板;114、扭簧;12、过水口;121、波纹板;122、漂浮部;13、平面砖;131、卡接槽;132、地埋灯;133、导水槽;2、蓄水层;21、连接管道;211、缓冲沿;22、吸附过滤装置;221、滤网;222、滤料;3、蓄水池;23、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地埋市政广场雨水收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铺设于广场底面的地砖1、位于地砖1下层铺设的蓄水层2与位于蓄水层2下方管道连接的蓄水池3。地砖1包括积水砖11与位于积水砖11周侧铺设的平面砖13,积水砖11呈侧壁向积水砖11倾斜设置的碗状设置,位于积水砖11的倾斜侧壁上开设有过水口12,积水砖11内的雨水通过过水口12流入蓄水层2并最终收集至蓄水池3内。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平面砖13呈平行四边形设置,积水砖11的水平截面呈菱形,其侧边与积水砖11的长边长度相同,平面砖13的长斜边贴合于积水砖11的侧边,且积水砖11的侧壁底部水平延伸有卡接沿111,平面砖13临近积水砖11的长侧边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卡接沿111贴合卡接的卡接槽131。平面砖13位于卡接沿111一侧沿卡接沿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地埋灯132,且位于地埋灯132之间的间隔位置穿设有导水槽133,导水槽133延伸至积水砖11的侧壁边缘处。

如图2、3所示,过水口12的开口面呈矩形面,积水砖1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过水口12,过水口12位于积水砖11侧壁上倾斜贯穿设置,其倾斜方向朝向外周侧平面砖13倾斜向下设置。过水口12远离积水砖11底面的开口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波纹板121.结合图4,波纹板121临近积水砖11底面的侧壁向积水砖11内水平延伸有漂浮部122,漂浮部122呈矩形的浮板状。位于积水砖11的底面开设有矩形的泄流口112,且积水砖11位于泄流口112的底部开口面设置有闭合板113,闭合板113一侧侧壁与泄流口112侧壁通过扭簧114转动连接,扭簧114的弹性作用力使得闭合板113贴合遮挡于泄流口112开口处。

如图1所示,蓄水层2设置于两个相邻积水砖11之间,蓄水层2的两侧连通一对积水砖11下方,蓄水层2的底部层面上朝向相邻两个积水砖11之间的中间位置倾斜向下,使得蓄水层2的底面层v型,位于v型的低端位连通固定有圆柱状的连接管道21。蓄水层2的层面上垂直于蓄水池3的长边侧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缓冲沿211,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沿211呈倾斜设置的三棱条状,其倾斜方向朝向缓冲沿211所临近的积水砖11一侧倾斜向上。

如图1所示,蓄水池3呈方体状,其顶面的中心位置连通于连接管道21,连接管道21内卡接设置有吸附过滤装置22,吸附过滤装置22包括若干层滤网221以及位于相邻滤网221之间填充的滤料222,本实施例中的滤料222选用纤维球、果壳滤料、陶粒滤料以及卵石。蓄水池3临近其顶部连接管道21的侧壁上位于连接管道21下方设置有引流管23,引流管23延伸连通至其他储水位置。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下雨时,落至广场地砖1上的雨水汇入积水砖11中,当积水砖11内的水位上升到过水口12开口位置时,波纹板121受浮力作用打开,雨水经过过水口12从积水砖11侧壁流出,经过蓄水层2最终汇入蓄水池3中;当降雨量较大,积水砖11内收集的水量较多时,闭合板113受到雨水重量作用翻转打开,雨水从积水砖11底部排出,同样经过蓄水层2汇入蓄水池3中。通过将过水口12设置在积水砖11倾斜侧壁上,在保证雨水收集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对行人行走动作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