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架拆除旧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2706发布日期:2019-03-30 09:0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门架拆除旧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市区进行旧桥改造,当场地受限时提供的一种新方法。



背景技术:

截至2017年末,全国公路桥梁达到83.25万座,我国已是一个桥梁大国,特别是城市路网系统已基本完善,新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逐渐减少,然而随着既有道路桥梁在运营过程中逐年病害的增多,存在承载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后续维修改造项目将日益增多。在市区进行桥梁维修改造时,对社会交通影响极大。往往面临着施工场地狭小、交通导行压力大以及工期紧张等情况,传统的施工方法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龙门架拆除旧梁的施工方法,在有限空间内采用龙门架对既有旧梁进行拆除,从而精准验证龙门架拆除旧梁的可行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如图1、图2所示,当桥梁两侧无施工场地,无法采用吊车进行拆除作业时。以其中右半幅为例,在既有桥面两侧边梁上铺设龙门架行走轨道,安装两台龙门架,利用龙门架对既有桥梁的中梁进行拆除,待中梁拆除后,也为边梁拆除提供了操作空间。龙门架拆除过程需要在本跨内完成,拆除前首先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旧梁两端横缝、旧梁之间的纵缝已切开;

2、进行龙门架吊梁测试,并测量其摇摆值,从而确定拆梁过程中旧梁与桥梁下部结构保持的最小间距d值;

3、根据实施步骤中的每一步,建立了其运动几何关系,计算出每一步移动的参数值,确保移动过程能够与既有桥梁下部结构保持最小间距d值;

4、龙门架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

5、将其中一片中梁移至其它中梁上部,为第一片中梁拆除创造空间。

说明:最小间距d值是指拆除对象旧梁与桥梁下部结构(特别是盖梁)保持的最小距离,d值应在试吊阶段确定,在试吊阶段测试旧梁的摇摆值,d值为1.5倍的摇摆值。

具体拆梁实施步骤如下(各参数注释如图3所示,参数定义如下):

a:梁底面距离盖梁顶面的高度;

b:梁端搭设在盖梁上的长度;

c:盖梁高度;

d:1.5倍的测试摇摆值;

h为梁高度;

l1为两个龙门架吊点间距;

s1:步骤1吊起高度;

s2:步骤2右移距离;

s3a:步骤3左吊点下降高度;

s3b:步骤3左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θ3:步骤3转动角度;

s4:步骤4左移距离;

s5a:步骤5右吊点下降高度;

s5a:步骤5右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θ5:步骤5转动角度;

步骤1:两龙门架同步提升。两龙门架同步提升,中梁吊起高度s1=a+d,

步骤2:两龙门架同步向右侧平移。第一步提升到位后,两龙门架同步向右移动距离s2=b+d。

步骤3:围绕右吊点逆时针转动。围绕右吊点转动时,右吊点位置固定,左吊点不断下降,直至左吊点下降至盖梁底面以下距离盖梁底面最小间距d值时为止,此时转动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左吊点在下降过程中,为保持左吊点与龙门架吊绳始终处于竖直状态,需要龙门架随轨道逐渐向右移动,移动距离根据左吊点下降高度和转动角度的几何关系计算确定。转动角度转动过程使左吊点下降的高度s3a=c+h+2d,转动过程使左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步骤4:两龙门架同步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4=2s2+s3b+sin(θ3)*h。

步骤5:围绕左吊点顺时针转动,围绕左吊点转动时,左吊点位置固定,右吊点不断下降,直至右吊点下降至与左吊点水平高度相同为止,此时转动到位。转动角度转动过程使右吊点下降的高度s5a=c+h+2d,转动过程使右吊点向左移动距离

步骤6:两龙门架同步下放,完成拆除过程。此时旧梁已处于水平状态,运梁车移至梁正下方,两龙门架同步下放,将梁至于车上,完成拆除过程。

(1)本发明提出了利用两台龙门架在桥上配合进行拆梁的方法,不必占用桥梁两侧空间。

(2)本发明针对每一步拆梁过程,建立了其运动几何关系,避免与既有桥梁下部结构发生碰撞,确保拆除过程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龙门架拆梁三维图

图2龙门架拆梁剖面图

图3龙门架拆梁立面图

图4步骤一示意图

图5步骤二示意图

图6步骤三示意图

图7步骤四示意图

图8步骤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拆梁实施步骤如下(各参数注释如图3所示,参数定义如下):

a:梁底面距离盖梁顶面的高度;

b:梁端搭设在盖梁上的长度;

c:盖梁高度;

d:1.5倍的测试摇摆值;

h为梁高度;

l1为两个龙门架吊点间距;

s1:步骤1吊起高度;

s2:步骤2右移距离;

s3a:步骤3左吊点下降高度;

s3b:步骤3左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θ3:步骤3转动角度;

s4:步骤4左移距离;

s5a:步骤5右吊点下降高度;

s5a:步骤5右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θ5:步骤5转动角度;

步骤1:两龙门架同步提升。两龙门架同步提升,中梁吊起高度s1=a+d,

步骤2:两龙门架同步向右侧平移。第一步提升到位后,两龙门架同步向右移动距离s2=b+d。

步骤3:围绕右吊点逆时针转动。围绕右吊点转动时,右吊点位置固定,左吊点不断下降,直至左吊点下降至盖梁底面以下距离盖梁底面最小间距d值时为止,此时转动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左吊点在下降过程中,为保持左吊点与龙门架吊绳始终处于竖直状态,需要龙门架随轨道逐渐向右移动,移动距离根据左吊点下降高度和转动角度的几何关系计算确定。转动角度转动过程使左吊点下降的高度s3a=c+h+2d,转动过程使左吊点向右移动距离

步骤4:两龙门架同步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4=2s2+s3b+sin(θ3)*h。

步骤5:围绕左吊点顺时针转动,围绕左吊点转动时,左吊点位置固定,右吊点不断下降,直至右吊点下降至与左吊点水平高度相同为止,此时转动到位。转动角度转动过程使右吊点下降的高度s5a=c+h+2d,转动过程使右吊点向左移动距离

步骤6:两龙门架同步下放,完成拆除过程。此时旧梁已处于水平状态,运梁车移至梁正下方,两龙门架同步下放,将梁至于车上,完成拆除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