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格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482发布日期:2018-11-07 20:3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格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工格室。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土工格室在路基建设、边坡绿化等土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土工格室是由多根筋带按照不同方式连接而构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的三维立体结构。目前,市场上的土工格室主要是通过对筋带在接点处进行熔接、铆接或插接连接而形成的。

对于通过对接点焊接或铆接而形成的土工格室而言,存在的问题是筋带的拉伸强度与接点的拉伸强度明显不一致,接点的拉伸强度显著低于筋带的拉伸强度。

为了解决筋带与接点强度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用U形钢钉对筋带进行插接而形成土工格室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彼此相邻的两根筋带上形成有若干切缝,这些切缝沿筋带的纵向方向延伸、彼此平行并且在筋带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U形钢钉的两个腿部分别依次交错地穿过筋带上的切缝,从而将两根筋带插接在一起,以形成土工格室。在通过用U形钢钉插接筋带而形成的土工格室中,筋带的拉伸强度与接点的拉伸强度基本一致。

在用U形钢钉插接筋带所形成的土工格室中,通常在U形钢钉的两个腿部的端部处设置通常为8字形的联片,以防止U形钢钉从筋带中脱出。由于U形钢钉的腿部在8字形的联片中还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因此在筋带拉伸的过程中,U形钢钉的腿部容易相互错位,从而造成筋带受力不均匀。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在搬运的过程中,联片可能从U形钢钉上脱落下来,从而不能够起到防止U形钢钉从筋带脱落的作用。因此,对于这种设置有联片的土工格室,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土工格室。该土工格室包括多条筋带,多条筋带通过在接点处彼此连接而形成多个单元格。在每个接点处,多条筋带中的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通过U形插件而彼此插接在一起,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被焊接在一起。

在每个接点处,多条筋带中的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对准并形成有穿透所述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的切缝,切缝沿该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依次交错地穿过切缝,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插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在插入切缝的过程中朝向彼此不平行地靠近。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在插入切缝之前朝向彼此不平行地靠近。

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通过熔化焊或压力焊而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通过激光焊而焊接在一起。

可替换地,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通过点焊或对焊而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每个接点被胶体覆盖。通过在土工格室的每个接点处设置胶体,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能够防止切缝的撕裂,防止土体从切缝泄漏,并防止插件受潮湿土体的影响而生锈和腐蚀。

单元格的沿筋带的高度方向的截面呈以下形状中的任一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菱形。

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能够有效地防止U形插件从筋带脱落,并且能够提高接点处的强度。另外,由于无需在U形插件的腿部上安装联片,由此可以避免由安装联片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联片安装困难而损坏U形插件和/或联片,使得土工格室的故障率较高,并且生产速度较慢。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的生产率能够提高,而故障率可以降低。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俯视图;

图2是现有的插接土工格室的接点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U形插件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4是图2中的联片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圆圈I内的接点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U形插件的示意图;

图7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或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100。土工格室100由多条筋带构成,即,第一筋带111、第二筋带112、第三筋带113、第四筋带114、第五筋带115、第六筋带116、第七筋带117和第八筋带118等构成,多条筋带中的两条相邻的筋带在各个接点处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多个单元格101的网状结构。例如,多条筋带中的两条相邻的第一筋带111、第二筋带112分别在接点201、202、203、204、205、206、207处彼此连接。多条筋带中的另外两条相邻的第二筋带112、第三筋带113分别在接点301、302、303、304、305、306、307和308处彼此连接。其他筋带的连接方式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筋带的数量和相邻筋带的接点的数量以及间距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而改变。

筋带优选由PP(聚丙烯)材料通过拉伸而制成,但制造材料和制造方法均不限于此。筋带也可以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片材制成。除拉伸之外,筋带也可以通过挤出模制而形成。

在土工格室的每个接点处两条筋带通过U形插件插接而彼此连接。具体地,U形插件交错地穿过形成在筋带上的切缝使得切缝处的筋带和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在横向方向和竖向方向上彼此形成编织的构型。

图2示出了现有的插接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放大立体图。在相邻的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之间的接点处,形成有沿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切穿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四条切缝,即,第一切缝11、第二切缝12、第三切缝13、第四切缝14。这四条切缝彼此平行并且沿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U形插件3的两个腿部分别依次交错地穿过这四条切缝。具体地,如图2所示,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从第二筋带2侧穿过第一切缝11,U形插件3的第二腿部32从第一筋带1侧穿过第一切缝11。然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从第一筋带1侧穿过第二切缝12,U形插件3的第二腿部32从第二筋带2侧穿过第二切缝12。U形插件的第一腿部31和第二腿部32以类似地方式依次穿过其他切缝。由此,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位于第一切缝11上方的部分位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的后方并位于第二腿部32的前方;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位于第一切缝11和第二切缝12之间的部分位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的前方并位于第二腿部32的后方;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位于第二切缝12和第三切缝13之间的部分位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的后方并位于第二腿部32的前方;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位于第三切缝13和第四切缝14之间的部分位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的前方并位于第二腿部32的后方;第一筋带1和第二筋带2的位于第四切缝14下方的部分位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的后方并位于第二腿部32的前方。

在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和第二腿部32的从筋带伸出的端部处设置有联片4,以防止U形插件3从筋带1和筋带2脱落。图3示出了U形插件3的俯视图和正视图,图4示出了一种形式的联片4的俯视图和正视图。如图3所示,在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和第二腿部32的末端处分别形成有卡槽311、312。如图4所示,联片4大体呈8字形,联片4形成有两个通孔O1、O2。通孔O1、O2的直径与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第二腿部32的直径近似相等。在U形插件3插入筋带1、筋带2的接点处的切缝后,将联片4安装至U形插件3的第一腿部31和第二腿部32上的卡槽311、312中,以防止U形插件3从筋带脱落。

然而,U形插件3的腿部与联片4仍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因此在筋带拉伸的过程中,U形插件3的腿部容易相互错位,从而造成筋带受力不均匀。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在搬运的过程中,联片4可能从U形插件3上脱落下来,从而无法起到防止U形插件3从筋带脱落的作用。另外,如上文所述,联片4的通孔的直径与U形插件3的腿部的直径近似相等。联片4的通孔的直径不能过大,否则不能够起到防止U形插件脱落的作用。这使得将联片4安装至U形插件的腿部上的难度相对较大,安装速度较慢,甚至在安装过程中损坏U形插件和/或联片,导致土工格室生产的故障率较高。因此,这种土工格室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发明人发现,通过将插接土工格室的各接点处的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焊接在一起,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能够较好地防止U形插件从筋带脱落,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使用联片并由此避免由于设置联片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另外,还能够提高筋带接点处的强度,并且使得筋带的拉伸强度与接点的拉伸强度一致性较好。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100的接点的放大立体图,即,图1中的圆圈I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第一筋带111和第二筋带112之间的接点处,形成有沿第一筋带111和第二筋带11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切穿第一筋带111和第二筋带112的多条切缝,即,第一切缝S1、第二切缝S2、第三切缝S3、第四切缝S4。这四条切缝彼此平行并且沿第一筋带111和第二筋带112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与参照图2描述的U形插件3类似,U形插件130的第一腿部131、第二腿部132分别依次交错地穿过这四条切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切缝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切缝的长度并无特别要求,只要便于U形插件的插接即可。此处,U形插件130为钢制件。可替换地,U形插件130也可由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满足接点处所需的张拉强度即可。

如图5所示,在将U形插件130插入第一筋带111、第二筋带112中的切缝S1、S2、S3、S4之后,将U形插件130的第一腿部131、第二腿部132的末端焊接在一起。通过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U形插件130从筋带脱落,另一方面,无需设置联片4,从而能够避免如上文所述的由于设置联片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人对图2所示的接点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发明人发现,与在U形插件的末端设置联片的方案相比,通过将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焊接在一起,使得接点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0%~30%,并且筋带的拉伸强度与接点的拉伸强度较为一致,从而提高了土工格室的整体性能。

图6示出了U形插件13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U形插件130的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朝向彼此靠拢,并且在端部处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可以在将U形插件130的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插入切缝S1、S2、S3、S4的过程中,使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彼此不平行地靠近,并且优选地,在从最后一条切缝穿出后,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的末端彼此相交或接触。可替换地,可以在将U形插件130插入切缝之前,使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彼此不平行地靠近。

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的端部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在一起,只要焊接过程中的温度不会对筋带造成损坏即可。即,该焊接过程不应使筋带局部熔化或熔断。例如,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的端部可以通过熔化焊接方法焊接在一起,优选地,通过激光焊接方法焊接在一起。可替换地,第一腿部131和第二腿部132的端部可以通过压力焊接方法焊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点焊、对焊等焊接方法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可以用胶体覆盖土工格室100的各接点。胶体覆盖接点处的相邻筋带的每个侧面、切缝,并且覆盖U形插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切缝撕裂,增强接点处的强度,并且还能够避免土体从切缝泄漏,并保护U形插件130免受潮湿的土体的影响,防止生锈、腐蚀。

以上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在该实施方式中,土工格室100的每个单元格的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呈正方形。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土工格室的各单元格的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可以呈矩形、菱形、其他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7和图8示出了土工格室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200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土工格室300的俯视图,土工格室200、土工格室300的结构基本类似,区别仅在于土工格室的围成每个单元格的筋带之间的夹角不同。在土工格室200中,在图7的圆圈II所示的接点处,相邻的三根筋带21、22、23彼此对齐,并形成有沿这三根筋带21、22、23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切穿这三根筋带的多条切缝。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分别依次交错地穿过这些切缝。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在穿过这些切缝之后,其末端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土工格室300的相邻筋带之间的接点处的连接与土工格室200类似。图7所示的土工格室200的单元格的形状大体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图8所示的土工格室300的单元格的形状大体呈等边三角形。

土工格室200、土工格室300的结构与土工格室100的结构基本类似,在每个接点处,U形插件插接在筋带上的切缝中,并且U形插件的两个腿部的末端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区别仅在于,每个单元格的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不同,由此在每个接点处对准并通过U形插件插接在一起的筋带的数量不同。在土工格室200和土工格室300中,单元格大体呈三角形,在每个接点处,三根筋带通过U形插件插接在一起。在土工格室100中,单元格大体呈正方形,在每个接点处,两根筋带通过U形插件插接在一起。

在此,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