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945发布日期:2019-01-02 21:5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透水铺装均采用砖机压制振捣成型的半干式混凝土透水砖,传统制造工艺过程是分为不同混凝土级配的粗颗粒基础料和细颗粒面层料,通过两次布料挤压成型;这种透水砖存在以下的问题:1.透水砖的基层和面层粘结处在外界摩擦和每一层材质热缩比不同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腐蚀,形成面层颗粒脱落及风化脱层,由此造成铺装路面色差严重和面层污染;2、通过这种挤压成型的工艺,面层材质必须坚硬耐压,造成限制了让脚感舒适柔软、色彩耐久、透水率好的面层材质的运用;3、由于这种传统工艺制造的透水砖透水机理是通过砖体的微小孔隙进行透水,因外部环境的粉尘、有机物、细小的砂粒造成透水砖孔隙堵塞,基本在短时间内失去透水功能,形成铺装面层板结,失去雨水下渗和蒸发功能,造成铺装路面噪音反射和环境生态被破坏的污染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本实用新型透水砖板不仅具有渗、蓄、透水砖体结构,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设计丰富的面层颜色或舒适度较高的复合面层,砖体表面色彩丰富,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好。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包括砖体,所述的砖体的上侧面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上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的横截面的槽底的横向尺寸大于槽口的横向尺寸,当上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上凹槽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铺设于砖体的上侧面上方且填充至上凹槽内的透水材料层;砖体上设有自上而下连通的透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通道可以是砖体内的自透水通道,也可以是贯通上下表面的通道,优选地,所述砖体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砖体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当下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当蓄水洞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位于蓄水洞上方,

所述砖体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槽底的上透水孔隙,所述的上透水孔隙自上凹槽槽底贯通至蓄水洞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和下凹槽连通以使蓄水洞的水排到下凹槽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蓄水洞、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依次连通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侧凹槽,所述的侧凹槽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侧凹槽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相邻的蓄水洞。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水洞在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上方的侧向连接槽,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一个以上从侧向连接槽的槽底贯通连通至其下方的下凹槽内的第一下透水孔隙。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洞设于下凹槽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构成。

本方案通过以上设置具有渗水、透水和蓄水的功能,真正起到海绵体的作用。首先通过将多个透水砖板沿横向和纵向连接在一起铺设在需要的路面上,纵向方向的相邻两块的砖板中间至少会有一个侧凹槽,在纵向方向的相邻两块的砖板中间蓄水洞和下凹槽相通,砖板与砖板之间的缝隙能实现渗水的功能,适逢大到暴雨,雨水通过透水孔向蓄水洞透水,蓄水洞再经过侧凹槽流通至下凹槽中,然后再向土壤渗透并向城市管网溢流,从而实现渗水、透水和蓄水的功能。并且当雨水继续增多,管网水满后,水会回流到蓄水洞中,形成水平衡,不会漫到路面形成内涝。本方案的透水砖底部与土壤有间隙,能适应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长。本实用新型的上凹槽优先采用燕尾形槽,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槽底的横向尺寸大于槽口的横向尺寸的上凹槽,本实用新型的上凹槽能使上部的透水材料层与砖体牢固地结合。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渗水透水和蓄水的功能,而且能实现色彩层稳定地与砖体连接。

雨水通过透水孔向蓄水洞透水,蓄水洞水满后,水从蓄水洞的上部经过下透水孔隙向下凹槽溢流,然后再向土壤渗透并向城市管网溢流,从而实现渗水、透水和蓄水的功能。并且当雨停晴天之后,所述的蓄水孔内的水可以被挥发至空气中以调整空气的温湿度。并且所述的蓄水孔还具有过滤的作用。

所述的蓄水洞内设有轻质蓄水净化材料。所述的轻质蓄水净化材料优选多孔纤维棉、玻璃轻石或者多孔陶粒。该方案能起到进一步蓄水的作用,并且能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设于砖体横向一侧上部的搭接凸起、和设于砖体横向另一侧并且能与相邻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搭接凸起相互拼接的搭接凹槽。在砖体两侧设置搭接部件,安装方便,不容易易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凹槽的槽口横截面形状为由上到下开口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从而呈Ω形。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槽口。采用Ω形洞,能更大程度地减缓雨水直接流到管网中,起到一定的蓄水功能,而且能使砖板与基地土壤形成空隙,从而更加适应微生物的生长,有益于生态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的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主要采用以下组分按照以下质量份制备而成:水泥13-15份、砂25-35份、硅粉10-15份、硅藻土10-15份、 Al2O35-8份、碳纤维5-8份、玉米秸秆5-8份和茶多酚5-8份,其制备过程如下: 1)将玉米秸秆置于烘箱中于80-90℃下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粉碎大小成 0.5-1mm待用;2)将水泥、砂、硅粉、硅藻土、Al2O3份、碳纤维份、茶多酚、步骤1)获得的玉米秸秆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成浓浆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市场上购买的强度大于C40的混凝土材料。

方案二)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混合调制成浓浆状物料;

2)接着将物料送入挤出成型设备中,一边通过挤出成型设备沿纵向挤出呈长条状的砖体,一边由与挤出成型设备出口相连接的砖体向前传送,所述的挤出成型设备的物料出口设有模腔与所述砖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模具;

3)使砖体初步凝固成型后,利用切割工具将长条状的砖体切割成需要的长度规格;

4)在砖体的上侧面铺设并填充至上凹槽内的透水材料层。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砖体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砖体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当下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当蓄水洞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位于蓄水洞上方,

所述砖体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槽底的上透水孔隙,所述的上透水孔隙自上凹槽槽底贯通至蓄水洞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和下凹槽连通以使蓄水洞的水排到下凹槽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蓄水洞、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依次连通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侧凹槽,所述的侧凹槽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侧凹槽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相邻的蓄水洞;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砖体的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垂直切割出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侧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水洞在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上方的侧向连接槽,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一个以上从侧向连接槽的槽底贯通连通至其下方的下凹槽内的第一下透水孔隙;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砖体翻转一面,从砖体的下凹槽内向上切割出与侧向连接槽贯通的第一下透水孔隙。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洞设于下凹槽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构成;

将砖体翻转一面,从砖体的下凹槽内向上切割出与蓄水洞贯通的第二下透水孔隙。

上述高强度材料强度高,而且具有吸附甲醛和汽车尾气的作用。

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砖板能够根据需要设计丰富的面层,砖体面层色彩丰富,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好。

2.舒适性好,当面层材料是软性材料时,可增强行走的舒适性。

3.面层材料可采用再生材料,充分提高面层材料的资源再生利用。

4.通过蓄水洞内填充多孔纤维棉、玻璃轻石等轻质蓄水净化材料,能过滤初期雨水污染悬浮物、并可利用轻质蓄水净化材料中附着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N、P等难以去除的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环保性能好,面层材料颗粒之间孔隙空间较大,可有效吸收噪音声波,提高降噪性能。

6.具有渗水、透水和蓄水的功能,能调整空气的温湿度;通过砖体结构透水能防止粉尘颗粒堵塞透水孔隙,由于砖体具备空间较大的下凹槽,出现堵塞时也可以通过真空高压冲洗恢复透水功能,能延长所述透水砖的使用寿命。

7.蓄水效果好,铺装后砖体自身具有30%--60%的蓄水空间,汇聚一起可迅速消纳大量的雨水,并缓慢渗透,降低地表雨水径流,防止城市内涝。

8.安装方便,具有互锁结构,不容易易位,可防止不均匀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除透水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2块透水砖板拼接示意图。

图4是图5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除透水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除透水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2块透水砖板拼接示意图。

图9是图8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砖体,1-1、下凹槽,1-2、蓄水洞,1-3、上透水孔隙,1-4、侧凹槽,1-5上凹槽,1-2-1、侧向连接槽,2、搭接凸起, 3、搭接凹槽,4-透水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一)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包括砖体1,所述的砖体1的上侧面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上的上凹槽1-5,所述上凹槽1-5的横截面的槽底的横向尺寸大于槽口的横向尺寸,当上凹槽1-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上凹槽1-5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铺设于砖体1的上侧面上方且填充至上凹槽1-5内的透水材料层4;砖体1上设有自上而下连通的透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通道可以是砖体内的自透水通道,也可以是贯通上下表面的通道,优选地,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1-2,当蓄水洞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1-2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1-5位于蓄水洞1-2上方,

所述砖体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1-2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 1-5槽底的上透水孔隙1-3,所述的上透水孔隙1-3自上凹槽1-5槽底贯通至蓄水洞1-2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1-2和下凹槽1-1 连通以使蓄水洞1-2的水排到下凹槽1-1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1-3、蓄水洞1-2、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1-1 依次连通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1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4,所述的侧凹槽1-4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1-1,侧凹槽1-4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1-1相邻的蓄水洞1-2。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水洞1-2在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1-1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1-1上方的侧向连接槽1-2-1,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一个以上从侧向连接槽1-2-1的槽底贯通连通至其下方的下凹槽1-1内的第一下透水孔隙1-6。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洞1-2设于下凹槽1-1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1-2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1-1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构成。

所述的蓄水洞内设有轻质蓄水净化材料。所述的轻质蓄水净化材料优选多孔纤维棉、玻璃轻石或者多孔陶粒。该方案能起到进一步蓄水的作用,并且能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设于砖体横向一侧上部的搭接凸起、和设于砖体横向另一侧并且能与相邻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搭接凸起相互拼接的搭接凹槽。在砖体两侧设置搭接部件,安装方便,不容易易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凹槽的槽口横截面形状为由上到下开口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从而呈Ω形。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槽口。采用Ω形洞,能更大程度地减缓雨水直接流到管网中,起到一定的蓄水功能,而且能使砖板与基地土壤形成空隙,从而更加适应微生物的生长,有益于生态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的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主要采用以下组分按照以下质量份制备而成:水泥13-15份、砂25-35份、硅粉10-15份、硅藻土10-15份、 Al2O35-8份、碳纤维5-8份、玉米秸秆5-8份和茶多酚5-8份,其制备过程如下: 1将玉米秸秆置于烘箱中于80-90℃下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粉碎大小成0.5-1mm 待用;2将水泥、砂、硅粉、硅藻土、Al2O3份、碳纤维份、茶多酚、步骤1获得的玉米秸秆和适量的水混合均匀成浓浆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它市场上购买的强度大于C40的混凝土材料。

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混合调制成浓浆状物料;

2.接着将物料送入挤出成型设备中,一边通过挤出成型设备沿纵向挤出呈长条状的砖体1,一边由与挤出成型设备出口相连接的砖体1向前传送,所述的挤出成型设备的物料出口设有模腔与所述砖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模具;

3.使砖体1初步凝固成型后,利用切割工具将长条状的砖体切割成需要的长度规格;

4.在砖体1的上侧面铺设并填充至上凹槽1-5内的透水材料层4。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1-2,当蓄水洞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1-2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1-5位于蓄水洞1-2上方,

所述砖体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1-2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 1-5槽底的上透水孔隙1-3,所述的上透水孔隙1-3自上凹槽1-5槽底贯通至蓄水洞1-2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1-2和下凹槽1-1 连通以使蓄水洞1-2的水排到下凹槽1-1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1-3、蓄水洞1-2、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1-1 依次连通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1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4,所述的侧凹槽1-4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1-1,侧凹槽1-4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1-1相邻的蓄水洞1-2;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砖体1的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垂直切割出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1。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水洞1-2在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1-1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1-1上方的侧向连接槽1-2-1,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一个以上从侧向连接槽1-2-1的槽底贯通连通至其下方的下凹槽1-1内的第一下透水孔隙1-6;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砖体1翻转一面,从砖体1的下凹槽1-1内向上切割出与侧向连接槽1-2-1 贯通的第一下透水孔隙1-6。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洞1-2设于下凹槽1-1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1-2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1-1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构成;

将砖体1翻转一面,从砖体1的下凹槽1-1内向上切割出与蓄水洞1-2贯通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

二)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包括砖体1,所述的砖体1的上侧面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上的上凹槽1-5,所述上凹槽 1-5的横截面的槽底的横向尺寸大于槽口的横向尺寸,当上凹槽1-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上凹槽1-5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铺设于砖体1的上侧面上方且填充至上凹槽1-5内的透水材料层4;砖体1上设有自上而下连通的透水通道。

本实施例的透水通道可以是砖体内的自透水通道,也可以是贯通上下表面的通道,本实施例所述砖体1由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制成:

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1-2,当蓄水洞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1-2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1-5位于蓄水洞1-2上方,

所述砖体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1-2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 1-5槽底的上透水孔隙1-3,所述的上透水孔隙1-3自上凹槽1-5槽底贯通至蓄水洞1-2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1-2和下凹槽1-1 连通以使蓄水洞1-2的水排到下凹槽1-1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1-3、蓄水洞1-2、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1-1 依次连通组成。

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1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1 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4,所述的侧凹槽1-4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1-1,侧凹槽1-4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1-1相邻的蓄水洞1-2。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包括设于砖体1横向一侧上部的搭接凸起2、和设于砖体1横向另一侧并且能与相邻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搭接凸起2相互拼接的搭接凹槽3。在砖体两侧设置搭接部件,安装方便,不容易易位。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搭接部件,也可以设置其它方式的搭接部件,如设于砖体1横向一侧的搭接凸起,设置在横向另一侧的向内的凹槽。

所述的蓄水洞内设有多孔纤维棉。该方案能起到进一步蓄水的作用,并且能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所述的蓄水洞内也可以不设有多孔纤维棉,而是设置玻璃轻石或者多孔陶粒。

所述的透水材料层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或者彩石和胶水混合制备而成的材料覆盖上去或者萤石和胶水混合制备而成的材料覆盖上去。

所述的下凹槽1-1的槽口横截面形状为由上到下开口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从而呈Ω形。采用Ω形洞,能更大程度地减缓雨水直接流到管网中,起到一定的蓄水功能。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蓄水洞1-2设于下凹槽1-1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1-2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1-1 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构成。

实施例3

如图6-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蓄水洞1-2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1-1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1-1上方的侧向连接槽1-2-1,所述的侧凹槽1-4的槽道侧壁连通与该下凹槽相邻的蓄水洞1-2的侧向连接槽1-2-1。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能达到较好的蓄水效果和强度,每一块透水砖板在横向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个蓄水洞,在中间设有3个蓄水洞,在每一个中间的蓄水洞底部均设有一个下凹槽。

所述蓄水洞1-2设于下凹槽1-1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1-2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1-1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构成。且所述的蓄水洞的底壁横截面中间高两侧低。

实施例5

如图11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能达到较好的蓄水效果和强度,每一块透水砖板在横向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个蓄水洞,在中间设有一个蓄水洞,在中间的蓄水洞底部设有2个下凹槽。

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组分的高强度材料:也可以采用市场上购买的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强度等级大于C40的混凝土材料;也可以采用市场上购买的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生产的强度等级大于C40的混凝土材料;也可以采用市场上购买的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强度等级大于C40的混凝土材料:

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不透水或透水性低的材料混合调制成浓浆状物料;

2.接着将物料送入挤出成型设备中,一边通过挤出成型设备沿纵向挤出呈长条状的砖体1,一边由与挤出成型设备出口相连接的砖体1向前传送,所述的挤出成型设备的物料出口设有模腔与所述砖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模具;

3.使砖体1初步凝固成型后,利用切割工具将长条状的砖体1切割成需要的长度规格;

4.在砖体1的上侧面铺设并填充至上凹槽1-5内的透水材料层4。

所述的砖体1下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且槽口向下的下凹槽1-1,当下凹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下凹槽1-1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砖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以上沿纵向延伸的蓄水洞1-2,当蓄水洞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蓄水洞1-2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上凹槽1-5位于蓄水洞1-2上方,

所述砖体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各蓄水洞1-2上方且上开口位于上凹槽 1-5槽底的上透水孔隙1-3,所述的上透水孔隙1-3自上凹槽1-5槽底贯通至蓄水洞1-2内;

所述的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还设有使蓄水洞1-2和下凹槽1-1 连通以使蓄水洞1-2的水排到下凹槽1-1内的下透水通道;

所述的透水通道由上透水孔隙1-3、蓄水洞1-2、下透水通道和下凹槽1-1 依次连通组成。

本实施例1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设于砖体1纵向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且垂直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4,所述的侧凹槽1-4的槽道底壁连通至少一个下凹槽1-1,侧凹槽1-4的槽道侧壁连通于该下凹槽1-1相邻的蓄水洞1-2;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砖体1的一侧或者两侧端部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垂直切割出贯通砖体1上下表面的侧凹槽1-1。

实施例2所述的蓄水洞1-2在靠近与其相邻的下凹槽1-1的一侧上部设有侧向延伸至下凹槽1-1上方的侧向连接槽1-2-1,所述的下透水通道为一个以上从侧向连接槽1-2-1的槽底贯通连通至其下方的下凹槽1-1内的第一下透水孔隙1-6;

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砖体1翻转一面,从砖体1的下凹槽1-1内向上切割出与侧向连接槽1-2-1 贯通的第一下透水孔隙1-6。

实施例4所述蓄水洞1-2设于下凹槽1-1的上方,所述的下透水通道由一个以上从蓄水洞1-2底壁贯通连通至下凹槽1-1内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构成;

将砖体1翻转一面,从砖体1的下凹槽1-1内向上切割出与蓄水洞1-2贯通的第二下透水孔隙1-7。

以上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公司购买的高强度不透水材料。

以上所述的模具包括沿挤入和挤出面开口的内部中空的框体,在框体内设有与所述带有复合面层的路面用透水砖板板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模腔,与砖体的下凹槽位置相对应匹配的实心部分位于框体的底部且沿纵向延伸,与蓄水洞位置相对应匹配的实心部分位于框体中部且沿纵向延伸,该部分在模具的前端与框体连接实现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