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轨排连接接头及磁浮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481发布日期:2019-04-17 00:0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浮轨排连接接头及磁浮轨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浮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浮轨道轨排连接接头及磁浮轨道。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轨道与传统的轮轨式车辆轨道不同,磁浮轨道截面积大、结构复杂,且受温升引起的伸缩量较大。因此,在线路铺设时,相邻两段轨排之间预留有较大的轨缝。正常情况下,磁浮列车支撑轮与磁浮轨道的滑撬面保持一定距离,当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出现问题时,磁浮列车就会落下支撑轮,支撑在滑撬面上,并在滑撬面上进行滑行。当支撑轮经过轨缝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轨缝处需采用连接接头,以降低支撑轮经过轨缝时带来的不利影响。而现有的磁浮轨道轨排连接接头结构复杂、安装拆卸极为不便,导致成本高、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的磁浮轨道轨排连接接头及磁浮轨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浮轨排连接接头,包括轨排连接部及过渡安装槽,所述过渡安装槽设于轨排的滑撬面上,并位于两相邻轨排的轨缝处;所述轨排连接部设于所述过渡安装槽内,所述轨排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轨排的上表面平齐,以在相邻轨排的轨缝处形成过渡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轨排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轨排上,所述紧固件的上表面与所述轨排连接部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紧固件为多个,多个紧固件沿轨排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轨排连接部的一端,且安装于两相邻轨排的其中一轨排上。

所述轨排连接部上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沉头孔,所述轨排上设有与紧固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沉头孔为腰形沉头孔。

所述轨排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磁浮列车支撑轮的宽度。

所述轨排连接部为腰形连接部,所述腰形连接部沿轨排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过渡安装槽为与腰形连接部适配的腰形安装槽。

一种磁浮轨道,包括多个轨排,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磁浮轨排连接接头,所述磁浮轨排连接接头设于相邻所述轨排的轨缝处,所述磁浮轨排连接接头的上表面与轨排的上表面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轨排为F型导轨,所述磁浮轨排连接接头设于所述F型导轨的滑撬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轨排连接部及过渡安装槽,过渡安装槽设置在轨排的滑撬面上,并位于两相邻轨排的轨缝处,轨排连接部设于过渡安装槽内,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轨排连接部的上表面与轨排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相邻轨排的轨缝位置处形成供磁浮列车支撑轮通过的过渡平面,其有效改善了磁浮列车支撑轮过轨缝时对磁浮列车产生的冲击,保证了列车通过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的磁浮轨道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浮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浮轨道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轨排连接部;11、沉头孔;2、过渡安装槽;3、轨排;31、滑撬面;32、轨缝;33、螺纹孔;4、紧固件;5、磁浮列车支撑轮;6、过渡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浮轨排连接接头,包括轨排连接部1及过渡安装槽2。其中,过渡安装槽2设于轨排3的滑撬面31上,且过渡安装槽2位于两相邻轨排3的轨缝处;轨排连接部1设于过渡安装槽2内,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轨排连接部1的上表面与轨排3的上表面平齐,使得相邻轨排3的轨缝32位置处形成供磁浮列车支撑轮5通过的过渡平面6,其有效改善了磁浮列车支撑轮5过轨缝32时对磁浮列车产生的冲击,保证了磁浮列车通过的平稳性。

如图1所示,轨排连接部1的宽度等于磁浮列车支撑轮5的宽度,以保证磁浮列车支撑轮5在相邻轨排3的轨缝32位置处平稳过渡。在其他实施例中,轨排连接部1的宽度也可大于磁浮列车支撑轮5的宽度。

如图1及图2所示,轨排连接部1通过紧固件4可拆卸地安装于轨排3上。紧固件4的上表面与轨排连接部1的上表面平齐。以在有效安装轨排连接部1的同时,保证供磁浮列车支撑轮5通过的过渡平面6的平整性,其进一步保证了磁浮列车的平稳运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紧固件4为四个。四个紧固件4沿轨排连接部1的长度方向布置,其中两个紧固件4设于相邻轨排3的其中一轨排3上,另两个紧固件4设于相邻轨排3的另一轨排3上,其使得轨排连接部1有效固定,保证了磁浮列车通过轨缝32时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4的数量可根据轨排连接部1的长度进行调整,如设置为两个、三个、五个等;同时,紧固件4也可设于轨排连接部1的一端,并安装于两相邻轨排3的其中一轨排3上,以减少加工成本。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轨排连接部1上设有沉头孔11,以供紧固件4穿过;轨排3的位于过渡安装槽2下方的位置设有螺纹孔33,螺纹孔33与紧固件螺纹配合。沉头孔11与螺纹孔33一一对应设置,其使得紧固件4可有效固定轨排连接部1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沉头孔为腰形沉头孔,紧固件4为螺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轨排连接部1为腰形连接部,腰形连接部沿轨排的长度方向布置;过渡安装槽2为与腰形连接部适配的腰形安装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浮轨道,包括多个轨排3,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磁浮轨排连接接头,磁浮轨排连接接头设于相邻轨排3的轨缝32处,且磁浮轨排连接接头的上表面与轨排3的上表面平齐。其使得相邻轨排3的轨缝位置处形成供磁浮列车支撑轮5通过的过渡平面,其有效改善了磁浮列车支撑轮5过轨缝32时对磁浮列车产生的冲击,保证了列车通过的平稳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轨排为F型导轨,磁浮轨排连接接头设于F型导轨的滑撬面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