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4406发布日期:2018-12-18 22:0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涵工程,具体是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整体式路基桥梁的路基与桥梁宽度不一致,桥梁中间常留有空隙,外场监控设备基础及通信管线通常安装于此处。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如遇到阴雨天气时,此处常出现土方流失、塌落现象,特别是在桥梁背墙处的中央分隔处,雨水从此处流出将直接冲刷桥梁台背和锥坡,致使桩体外露,严重影响公路整体安全;其二,桥梁中央分隔带的通信管线仅是简单固定而没有覆盖物,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管线抗冲击能力较差,极容易遭到外部破坏而影响正常通信。因此,为了解决桥梁台背、锥坡容易被从桥梁中央分隔带流出的雨水和流土冲刷以及无覆盖物的通信管线容易被外力破坏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合理的桥梁衔接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桥梁台背、锥坡容易被从桥梁中央分隔带流出的雨水和流土冲刷以及无覆盖物的通信管线容易被外力破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

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包括左幅背墙、右幅背墙、混凝土填充块和硅芯管;所述左幅背墙与右幅背墙均横向设置于桥台盖梁上,且两者在靠近中央分隔带处留有间隙;左幅背墙的顶部设有左幅伸缩缝,右幅背墙的顶部设有右幅伸缩缝,左幅伸缩缝的右端面与右幅伸缩缝的左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宽度大于左幅背墙与右幅背墙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混凝土填充块的左端面与左幅伸缩缝的右端面粘接,且其右端面与右幅伸缩缝的左端面粘接;所述混凝土填充块的左底面粘接于左幅背墙的顶面,且其右底面粘接于右幅背墙的顶面;所述混凝土填充块的侧壁上开有纵向通孔;所述混凝土填充块设有纵向割缝,所述割缝将混凝土填充块分割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且贯穿纵向通孔的中部;所述割缝的缝宽小于纵向通孔的宽度;硅芯管设于纵向通孔内,且其外侧壁与纵向通孔内壁粘接。

通信管线布设于硅芯管内,硅芯管在为通信管线提供固定保护的同时又避免了桥梁台背、锥坡被在阴雨天气被雨水冲刷。

左幅背墙的右顶部与右幅背墙的左顶部对称开有L形槽,由此使得左幅背墙的右顶部形成第一右端面和第二右顶面,右幅背墙的左顶部形成第一左端面和第二左顶面;所述混凝土填充块的底面中部延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左侧壁粘接于第一右端面,且其右侧壁粘接于第一左端面;所述凸台的左底面粘接于第二右顶面,且其右底面粘接于第二左顶面;所述纵向通孔开设于凸台上。

混凝土填充块的材料为钢纤维混凝土,增强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有效解决了桥梁台背、锥坡容易被从桥梁中央分隔带流出的雨水和流土冲刷以及无覆盖物的通信管线容易被外力破坏的问题,适用于公路桥涵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凸台的混凝土填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硅芯管截面示意图。

图中:1-左幅背墙,11-第一右端面,12-第二右顶面,2-右幅背墙,21-第一左端面,22-第二左顶面,3-左幅伸缩缝,4-右幅伸缩缝,5-混凝土填充块,51-割缝,52-纵向通孔,53-凸台,6-硅芯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的衔接结构,包括左幅背墙1、右幅背墙2、混凝土填充块5和硅芯管6;所述左幅背墙1与右幅背墙2均横向设置于桥台盖梁上,且两者在靠近中央分隔带处留有间隙;左幅背墙1的顶部设有左幅伸缩缝3,右幅背墙2的顶部设有右幅伸缩缝4,左幅伸缩缝3的右端面与右幅伸缩缝4的左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宽度大于左幅背墙1与右幅背墙2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混凝土填充块5的左端面与左幅伸缩缝3的右端面粘接,且其右端面与右幅伸缩缝4的左端面粘接;所述混凝土填充块5的左底面粘接于左幅背墙1的顶面,且其右底面粘接于右幅背墙2的顶面;所述混凝土填充块5的侧壁上开有纵向通孔52;所述混凝土填充块5设有纵向割缝51,所述割缝51将混凝土填充块5分割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且贯穿纵向通孔52的中部;所述割缝51的缝宽小于纵向通孔52的宽度;硅芯管6设于纵向通孔52内,且其外侧壁与纵向通孔52内壁粘接。

进一步地,左幅背墙1的右顶部与右幅背墙2的左顶部对称开有L形槽,由此使得左幅背墙1的右顶部形成第一右端面11和第二右顶面12,右幅背墙2的左顶部形成第一左端面21和第二左顶面22;所述混凝土填充块5的底面中部延伸设有凸台53,所述凸台53的左侧壁粘接于第一右端面11,且其右侧壁粘接于第一左端面21;所述凸台53的左底面粘接于第二右顶面12,且其右底面粘接于第二左顶面22;所述纵向通孔52开设于凸台53上。

进一步地,混凝土填充块5的材料为钢纤维混凝土。

具体实施过程中:

割缝51的宽度与桥台沉降缝保持一致,具体宽度为2cm;纵向通孔52为方形孔。

凸台53高度为45cm。

硅芯管6采用12孔的方形硅芯管,每个孔的直径为40mm。

混凝土填充块5的混凝土强度为C50。

混凝土填充块5顶部可固定设置防撞墙或防撞栏。

图1和图2仅展示了带凸台53且纵向通孔52位于混凝土填充块5底部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