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0269发布日期:2019-03-30 08:3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是现在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施工项目,施工现场什么地势都会遇到,特别是地形险要、施工现场小的地方,给架设桥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搭设钢梁支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直接进行整体固定,施工非常麻烦,工序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装备,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647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杆、立柱、手柄、螺栓、内套体、顶座、紧固件、调节装置和减震垫,其中,所述支杆与底座一体设置并与所述立柱通过连接件固定,三根所述支杆互相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立柱的顶部上设有内套体,所述立柱中上端的左右两侧与手柄连接,且立柱上贯穿设置有螺栓,所述紧固件设计在螺栓的下方,所述立柱顶部用过内套体与顶座连通,在使用时,用手柄对立柱进行控制,用螺栓来进行松紧,然后通过调节装置对顶座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改变该支撑架的高度,使得更方便使用该支撑架。

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支撑架三根支杆与底座一体设置,导致该支撑架运输和移动时,体积较大,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具有便于运输和移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主体,所述支撑架主体上滑移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架主体的端部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架主体设置有用于限定套环位置的固定件,所述套环上位于与第一支撑杆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支撑杆转动范围的限位件,所述套环滑移至固定件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支撑架主体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互相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沿支撑架主体滑移套环,使得套环朝向支撑架主体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此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发生翻折,此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将会缩小,当第二支撑杆翻转至与地面平行时,固定件将套环固定在支撑架主体需要的位置处、不易移动,同时限位件使得第一支撑杆无法继续翻转,以保证第二支撑杆能够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然后使得第二支撑杆与地面接触即可使用;需要运输或移动时,沿支撑架主体滑移套环,使得套环朝沿背离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此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将会增大,当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时即可进行运输或移动,这样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翻折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支撑架主体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架主体外周壁上的凹槽、活动设置在凹槽内的固定块和设置在固定块与凹槽底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使得所述固定块始终具有背离凹槽底部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固定块的厚度,常态下,所述固定块的部分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套环上对应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供固定块插入的通孔,于所述固定块插入所述通孔内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平行。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手将固定块按压至凹槽内,然后沿支撑架主体滑移套环,使得套环朝向支撑架主体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当套环滑移至与固定块接触后,松手,然后继续滑移套环至通孔与固定块对齐时,弹簧在自身的弹力下,将会将固定块顶出,使得固顶块与通孔插接,此时套环的位置固定、不易移动,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平行,使得第二支撑杆与地面接触即可使用;需要运输或移动时,用手将固定块按压至凹槽内,然后沿支撑架主体使得套环朝向支撑架主体远离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当通孔与固定块分离后,继续滑移套环,使得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时即可,这样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翻折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支撑架主体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主体呈圆柱形,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主体外周壁上的螺纹段和转动套设在支撑架主体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支撑架主体通过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套环转动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沿支撑架主体滑移套环,使得套环朝向支撑架主体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当套环滑移至螺纹段时,旋转固定环,使得固定环与支撑架主体通过螺纹段螺纹连接,使得固定环的位置固定、不易沿支撑架主体滑移,同时套环的位置将固定、不易移动;需要运输或移动时,旋转固定环,使得固定环朝向支撑架主体远离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并与螺纹段分离,然后继续使得套环朝向支撑架主体远离与第二支撑杆的铰接点端移动,当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时,支撑架主体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呈环形的滑槽,所述套环上对应所述滑槽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滑移连接在滑槽内,使得套环与固定环连接在一起、能够一起移动,且旋转固定环时,滑块在滑槽内滑移,使得套环不会跟着固定环一起旋转,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倾斜设置在套环上位于与第一支撑杆的铰接处的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平行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限位板抵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杆与地面平行时,第一支撑杆与限位板抵触,使得第一支撑杆无法继续翻转,这样第一支撑杆与支撑架主体之间的夹角固定,则第二支撑杆的位置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杆能够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以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通过转轴铰接,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用于驱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始终具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趋势的扭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扭簧使得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始终具有位于同一直线的趋势,在运输或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将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不易翻折,这样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背离所述支撑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设置增加了第二支撑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摇晃。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主体远离第二支撑杆铰接点的端部贯穿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顶座,所述支撑架主体远离第二支撑杆铰接点端连接有用于固定调节杆的座管夹,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架主体螺纹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现场需要,旋转调节杆,以调整顶座的高度,然后通过座管夹对调节杆进行固定,使得调节杆位置固定不易移动,这样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时不同的高度需求,提高了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需要运输时,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翻折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二、顶座的高度可调节,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时不同的高度需求,提高了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呈使用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座管夹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呈运输或移动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主体;11、套环;111、滑块;112、限位板;113、第一支撑杆;114、通孔;12、第二支撑杆;121、转轴;1211、扭簧;122、支撑板;13、调节杆;131、顶座;14、座管夹;141、束仔;142、螺栓;143、垫片;144、芯轴块;145、手柄;2、固定件;21、固定环;211、滑槽;22、螺纹段;23、凹槽;24、固定块;24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主体1,支撑架主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3、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2,其中,调节杆13的端部设置有顶座131,支撑架主体1上套设有用于限定调节杆13的座管夹14,结合图3所示,座管夹14包括套设在支撑架主体1上的束仔141、贯穿束仔141位于支撑架主体1一侧的螺栓142、连接在螺栓142端部的芯轴块144和连接在芯轴块144上的手柄145,手柄145与束仔141之间设置有垫片143,使用时,根据现场需要,掰动手柄145,然后旋转螺栓142,使得束仔141松动,以旋转调节杆13调整顶座131的高度,当顶座131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后,旋转螺栓142使得束仔141将调节杆13夹紧,然后掰动手柄145,使得手柄145与束仔141抵触,此时束仔141将会将调节杆13夹持的更加紧固,使得调节杆13位置固定不易移动,这样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时不同的高度需求,提高了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的适用性。

如图1、2所示,支撑架主体1上滑移套设有套环11,套环1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113,其中,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通过转轴121铰接,且转轴121上套设有用于驱使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始终具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趋势的扭簧1211,在运输或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将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支撑架主体1的长度,更便于运输或移动;第一支撑杆113和第二支撑杆12均设置有三根并互相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这样在使用时,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将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支撑架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套环11位置的固定件2,固定件2包括开设在支撑架主体1外周壁上的凹槽23、活动设置在凹槽23内的固定块24和设置在固定块24与凹槽23底部之间使得固定块24始终具有背离凹槽23底部方向运动的趋势的弹簧241,其中,凹槽23的深度不小于固定块24的厚度,以使得在按压固定块24时,固定块24能够位于凹槽23内,方便套环11的滑移,而在未按压固定块24时,固定块24的一部分位于凹槽23内;套环11上对应固定块24开设有供固定块24插入的通孔114,沿支撑架主体1滑移套环11,当固定块24卡接在通孔114内时,套环11的位置固定,第二支撑杆12将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

如图4所示,套环11上位于第一支撑杆113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支撑杆113转动范围的限位板112,套环11滑移通孔114与固定块24卡接时,第一支撑杆113与限位板112抵触,使得第一支撑杆113无法继续翻转,这样第一支撑杆113与支撑架主体1之间的夹角固定,则第二支撑杆12的位置固定,使得第二支撑杆12能够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以方便使用。

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杆12背离支撑架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22,用于增加第二支撑杆1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该市政桥梁建筑支撑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摇晃。

工作过程:使用时,用手将固定块24按压至凹槽23内,然后沿支撑架主体1滑移套环11,使得套环11朝向支撑架主体1与第二支撑杆12的铰接点端移动,当套环11滑移至与固定块24接触后,松手,然后继续滑移套环11至通孔114与固定块24对齐时,弹簧241在自身的弹力下,将会将固定块24顶出,使得固顶块与通孔114插接,此时套环11的位置固定、不易移动,这样第二支撑杆12与地面平行;然后根据现场需要,掰动手柄145,然后旋转螺栓142,使得束仔141松动,以旋转调节杆13调整顶座131的高度,当顶座131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后,旋转螺栓142,然后掰动手柄145,使得手柄145与束仔141抵触,以固定调节杆13,然后使得第二支撑杆12与地面接触后即可开始使用。

结合图5所示,需要运输或移动时,用手将固定块24按压至凹槽23内,然后沿支撑架主体1使得套环11朝向支撑架主体1远离与第二支撑杆12的铰接点端移动,当通孔114与固定块24分离后,继续滑移套环11,使得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之间的夹角呈180°,然后将调节杆13复位即可,这样第一支撑杆113和第二支撑杆12可翻折至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支撑架主体1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6所示,支撑架主体1呈圆柱形,且固定件2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主体1外周壁上的螺纹段22和转动套设在支撑架主体1上与支撑架主体1通过螺纹段22螺纹连接的固定环21,其中,结合图7、8所示,固定环21上开设有呈环形的滑槽211,套环11上对应滑槽211设置有滑块111,滑块111滑移连接在滑槽211内。

工作过程:使用时,沿支撑架主体1滑移套环11,使得套环11朝向支撑架主体1与第二支撑杆12的铰接点端移动,当套环11滑移至螺纹段22时,旋转固定环21,使得固定环21与支撑架主体1通过螺纹段22螺纹连接,此时固定环21的位置固定,不易沿支撑架主体1滑移,同时套环11的位置固定、不易移动。

需要运输或移动时,旋转固定环21,使得固定环21朝向支撑架主体1远离与第二支撑杆12的铰接点端移动,并与螺纹段22分离,然后继续使得套环11朝向支撑架主体1远离与第二支撑杆12的铰接点端移动,当第一支撑杆113与第二支撑杆12之间的夹角呈180°时,支撑架主体1的整体体积较小,更便于运输或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