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814发布日期:2019-05-15 22:1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斜面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面摩擦摆支座。



背景技术:

摩擦摆系统是1985年美国的Dr.VictorZayas首先提出的一种干摩擦滑移隔震体系,主要原理是将桥梁或网架结构物本身与地面隔离,利用摩擦面的设计周期来延长结构物的振动周期,减少地震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通过调节摩擦面的摩擦系数,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

现有桥梁摩擦摆支座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体和球面转动体。当遭遇地震时通过过渡体和球面转动体之间的大弧度球面实现摆动以达 到支座的减隔振功能,通过球面转动体与下座板之间的小弧度球面实现支座的转动功能。这种桥梁摩擦摆支座当桥梁遭遇地震时通过摩擦耗能减少地震对上部梁体破坏的作用,但是支座自身尤其是球面转动体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横向位移致使支座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满足桥梁竖向承载、转动以及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安全解锁单向活动斜面球型支座,实现单向活动斜面球型支座变斜面摩擦摆支座的目的,从而达到限制支座的地震位移。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斜面摩擦摆支座,包括自上而下装配的上座板、过渡体、球面转动体和下座板,所述过渡体与球面转动体之间以及球面转动体与下座板之间呈球面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与过渡体之间呈两个平面配合且两个平面形成夹角,所述下座板上设有挡环且挡环通过若干螺栓与下座板连接,所述球面转动体位于挡环内孔内且挡环内孔大小与球面转动体外轴尺寸配合。上座板与过渡体之间的配合平面合成一定角度的夹角,自带有水平抗力功能,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上座板与过渡体之间的配合平面上设有不锈钢板和第一耐磨板且不锈钢板位于第一耐磨板上方,基于上诉结构可实现上座板和过渡体在滑移状态下拥有自动向心的特性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体与球面转动体之间的配合球面上设有第二耐磨板,实现上座板及下座板在支座处于滑移、转动和摆动状态下保持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球面转动体与下座板之间的配合球面上设有第三耐磨板,在有斜面球面支座安全解锁成为斜面摩擦摆支座后实现抗震减震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桥梁摩擦摆支座结构上进行改进,改变原有上座板与过渡体之间的配合形式,并增减挡环,满足桥梁竖向承载、转动以及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安全解锁单向活动斜面球型支座,实现单向活动斜面球型支座变斜面摩擦摆支座的目的,从而达到限制支座的地震位移。上座板和过渡体的配合斜面限制横向位移,地震工况时,斜面也参与减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2所示,斜面摩擦摆支座,包括自上而下装配的上座板2、过渡体5、球面转动体8和下座板7,所述过渡体5与球面转动体8之间以及球面转动体8与下座板7之间呈球面配合。所述上座板2与过渡体5之间呈两个平面配合且两个平面形成夹角,所述下座板7上设有挡环1且挡环1通过若干螺栓10与下座板7连接,所述球面转动体8位于挡环1内孔内且挡环1内孔大小与球面转动体8外轴尺寸配合。

所述上座板2与过渡体5之间的配合平面上设有不锈钢板3和第一耐磨板4且不锈钢板3位于第一耐磨板4上方。

所述过渡体5与球面转动体8之间的配合球面上设有第二耐磨板6。

所述球面转动体8与下座板7之间的配合球面上设有第三耐磨板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支座的上座板2和下座板7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方式与桥墩连接。在常态下,支座滑移、转动和摆动由上座板2、过渡体5、球面转动体8和下座板7之间配合抵消。当遭遇地震时通过过渡体5和球面转动体8之间的大弧度球面实现摆动以达到支座的减隔振功能,通过球面转动体8与下座板2之间的小弧度球面实现支座的转动功能,挡环1限制了球面转动体8横向移动。上座板2和过渡体5的配合斜面限制横向位移,地震工况时,配合斜面也参与减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