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拓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9186发布日期:2019-03-14 00:0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面拓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将较窄的传统混凝土桥梁进行拓宽的一种桥面悬挑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是跨越道路、河流、山涧的一种重要道路交通设施,结构类型也较为多样化,按结构体系划分,主要有梁式桥、拱桥、钢架桥、悬索桥、斜拉桥等,目前桥梁的施工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大型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应达到一百年。我国早期建设了各式各样的桥梁,不仅满足了通行需求,而且很多已经成为地标性建筑,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早期建设的许多桥梁,由于设计标准低,通行需求小,导致了桥面较窄,有些桥梁甚至只能满足基本通车要求,没有设置人行道,以至于后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无法满足多功能交通需求。然而考虑到桥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就是综合利用桥梁的安全系数,来对传统混凝土窄桥进行桥面拓宽,以满足行人通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面拓宽结构,不仅从原材料上减轻对桥梁产生的荷载,而且施工简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桥面拓宽结构,包括有分配梁(14)和桥面板(5),所述桥面板(5)位于所述分配梁(14)顶端上方且与所述分配梁(14)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面板(5)的两侧设置有三角支撑结构;

该三角支撑结构包括有竖杆(17)、横杆(1)和斜杆(18),所述竖杆(17)固定在所述分配梁(14)的外侧,且该竖杆(17)沿着所述分配梁(1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竖杆(17)的顶部上方设置有该横杆(1),该横杆(1)的一端与所述桥面板(5)抵接,该横杆(1)的另一端悬挑在所述桥面板(5)之外,所述竖杆(17)与所述横杆(1)之间设置有斜杆(18);

所述横杆(1)的上部设置有隔块(3),所述隔块(3)的上部设置有铺装(2)。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该实用新型中最主要的是所述三角支撑结构,该三角支撑结构包括有竖杆,该竖杆与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所述三角支撑结构与所述分配梁和所述桥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基础。

在所述横杆上设置有隔块,隔块上设置有铺装,铺装完成之后,基本完成了对桥面的拓宽,本实用新型拓宽桥面主要提供人行道,因此采用的是三角支撑结构,而不是采用混凝土现浇,因此从拓宽的结构自身来说,三角支撑结构要远远比混凝土的结构自重小,可以充分利用桥梁设计的安全系数完成拓宽。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具体如下:

所述分配梁(14)之间浇筑有加强底板(13)。

所述加强底板的设置,提高了原本桥梁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为拓宽桥面提供更好的扎实基础。

所述分配梁(14)与所述竖杆(17)采用对拉螺栓(15)连接,并在与所述竖杆(17)连接的所述分配梁(14)外侧植筋浇筑外边梁,并将两侧的所述分配梁(14)与所述竖杆(17)浇筑成一体。

采用所述对拉螺栓连接,使所述分配梁与所述竖杆连接的更加紧密、牢固,并在与所述竖杆连接的所述分配梁外侧植筋浇筑外边梁,并将两侧的所述分配梁与所述竖杆浇筑成一体。该工序将拓宽之前的桥梁本体和所述三角支撑结构牢牢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拓宽结构和整个桥面结构的安全。

位于所述桥面板(5)两侧相对的所述竖杆(17)之间设置有加强横撑(16),该加强横撑(16)与所述分配梁(14)的底部抵接。

所述加强横撑的作用是将桥面板两侧相对的所述竖杆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竖杆(17)与所述斜杆(18)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11),所述竖杆(17)与所述横杆(1)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10),所述横杆(1)与所述斜杆(18)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三加劲板(9)。

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加劲板的设置,可以加强所述竖杆和所述斜杆、竖杆和所述横杆、横杆和所述斜杆之间的连接,加强稳定性。

所述桥面板(5)上铺设有钢板(6),该钢板(6)的两侧边分别悬挑出所述桥面板(5)外,且悬挑出所述桥面板(5)外部分的所述钢板(6)与所述横杆(1)固定连接。

悬挑出所述桥面板外部分的所述钢板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可以将整个桥面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

所述横杆(1)上设置有第四加劲板(8),该第四加劲板(8)位于所述斜杆(18)与横杆(1)的连接处。

所述第四加劲板的设置,可以加固所述斜杆与所述横杆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有效地加强所述横杆的承载强度。

所述铺装(2)外侧的边缘设置有护栏(7),所述铺装(2)的内侧设置有路缘石(4),该路缘石(4)位于所述钢板(6)上。

所述护栏的设置可以保证行人在桥上行走的安全,所述路缘石的设置,不仅提高了桥面的整体美观,而且具有为车辆导向的作用。

所述横杆(1)、斜杆(18)和加强横撑(16)的表面涂刷有防锈漆。

所述防锈漆可以有效地阻止所述横杆、斜杆和加强横撑锈蚀,提高三角支撑结构的耐久性能和桥梁使用安全。

所述竖杆(17)型号为HW200×200×8×12(mm)的H型钢,所述横杆(1)和斜杆(18)型号均为HW300×300×10×15(mm)的H型钢,所述加强横撑(16)型号为200×200×10(mm)的方钢管。

H型钢和方钢管不仅具有较大的刚度和稳定性,整体性好,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桥梁上部结构的自重,提高该结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结构主要采用的是所述三角支撑结构来拓宽传统混凝土桥面,三角支撑结构本身就具有良好稳定性特点,通过所述结构改进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拓宽桥面的整体稳定性。

所述竖杆、横杆和斜杆均是采用的H型钢,H型钢具有较大的刚度和稳定性,与采用混凝土浇筑拓宽桥面的方式相比,采用H型钢可以大大减轻结构自重,因此可以充分的利用桥梁的设计安全系数,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完成桥面的拓宽。

所述加强横撑与所述竖杆连接,所述钢板与所述横杆连接,从整体上看,所述钢板、横杆、竖杆、斜杆和加强横撑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封闭性骨架,将传统混凝土桥梁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拓宽桥面的安全系数。

所述竖杆与桥面板两侧的所述分配梁浇筑成一个整体,从而也保证了拓宽结构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统桥面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统桥面拓宽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桥面拓宽结构,包括有分配梁14和桥面板5,所述桥面板5位于所述分配梁14顶端上方且与所述分配梁14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桥面板5的两侧设置有三角支撑结构。

该三角支撑结构包括有竖杆17、横杆1和斜杆18。所述竖杆17固定在所述分配梁14的外侧,且该竖杆17沿着所述分配梁1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竖杆17的顶部上方设置有该横杆1,该横杆1与所述竖杆17焊接连接。该横杆1的一端与所述桥面板5抵接,该横杆1的另一端悬挑在所述桥面板5之外。所述竖杆17与所述横杆1之间设置有斜杆18,所述斜杆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杆17和横杆1焊接连接。

所述横杆1的上部设置有隔块3,所述隔块3为方钢管,且隔块3的横截面尺寸为200×200×10(mm),所述隔块3的上部设置有铺装2,所述铺装2为板式结构的其它轻质材料。

所述分配梁14之间浇筑有加强底板13,该加强底板13的施工工序为:凿出所述分配梁14侧面下部的两层纵向钢筋→在相邻的所述分配梁上凿出的纵向钢筋之间绑扎搭设横向钢筋→在搭设的横向钢筋上安装所述加强底板13的纵向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所述加强底板13。

所述分配梁14与所述竖杆(17)采用对拉螺栓(15)连接;并在与所述竖杆(17)连接的所述分配梁(14)外侧植筋浇筑外边梁,并将两侧的所述分配梁(14)与所述竖杆(17)浇筑成一体。

位于所述桥面板5两侧相对的所述竖杆17之间设置有加强横撑16,该加强横撑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杆17焊接连接,该加强横撑16与所述分配梁14的底部抵接。

所述竖杆17与所述斜杆18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11,该第一加劲板11分别与所述竖杆17和所述斜杆18焊接连接,所述竖杆17与所述横杆1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10,所述第二加劲板10分别与所述竖杆17和所述横杆1焊接连接,所述横杆1与所述斜杆18连接的夹角处设置有第三加劲板9,该第三加劲板9分别与所述横杆1和所述斜杆18焊接连接。

所述桥面板5上铺设有钢板6,所述钢板6与所述桥面板5之间采用压胶连接,并且所述桥面板5与所述钢板6之间还设置有对拉高强锚栓固定。该钢板6的两侧边分别悬挑出所述桥面板5外,且悬挑出所述桥面板5外部分的所述钢板6与所述横杆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横杆1上设置有第四加劲板8,该第四加劲板8位于所述斜杆18与横杆1的连接处,该第四加劲板8焊接在所述横杆1上。

所述铺装2外侧的边缘设置有护栏7,所述铺装2的内侧设置有路缘石4,该路缘石4位于所述钢板6上。

所述横杆1、斜杆18和加强横撑16的表面涂刷有防锈漆。

所述竖杆17型号为HW200×200×8×12(mm)的H型钢,所述横杆1和斜杆18型号均为HW300×300×10×15(mm)的H型钢,所述加强横撑16型号为200×200×10(mm)的方钢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