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2191发布日期:2019-03-27 10: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铁路路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重载铁路建设日新月异,很多路基需要穿越复杂的地质条件,软土路基沉降成为高速、重载铁路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对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浅层和深层处理方法,浅层处理方法主要有加筋土法、强夯法、换填法以及袋装沙井法等;深层处理方法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石灰桩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这些常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需要很长的工期,常常出现路基整体或局部沉降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对于目前所修建的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是一项工期紧,且对地基变形要求很高的工程,很难满足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采用桩-筏板复合地基,这种地基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但是,实践证明,也会出现由于桩基受力不均,导致上面混凝土板受力不均而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变形,从而导致上部结构出现整体倾斜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充分发挥桩-锚-板联合作用,保证上部结构基础变形、沉降更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和钢筋混凝土板组成的顶拉式路基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板、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开设有锚杆穿孔,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下端延伸至灌注桩内部并与灌注桩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上端穿过锚杆穿孔且装配有可拆卸式的锚具,所述锚具的下表面与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灌注桩的下端设置有膨胀部。

优选的,所述灌注桩内设置有钢筋笼。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包括螺旋箍筋和纵筋,所述螺旋箍筋与纵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部铺设有碎石褥垫层。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顶部铺设有路堤填土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混凝土板均化上部传递到地基的荷载,利用预应力锚杆提供的预应力来实现灌注桩与钢筋混凝土板受力与变形协调,利用桩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深处持力层,达到将软土地基变成刚度较大的地基的效果,有效的解决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设置碎石褥垫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灌注桩,2碎石褥垫层,3钢筋混凝土板,4路堤填土层,5预应力锚杆,6锚具,7纵筋,8螺旋箍筋,9混凝土,10锚杆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板3、预应力锚杆5和灌注桩1,钢筋混凝土板3开设有锚杆穿孔10,预应力锚杆5的下端延伸至灌注桩1内部并与灌注桩1固定连接,预应力锚杆5的上端穿过锚杆穿孔10且装配有可拆卸式锚具6,锚具6的下表面与钢筋混凝土板3的上表面贴合。

灌注桩1具体为混凝土桩,灌注桩1的顶部与地表平齐,预应力锚杆5和锚具6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便不再详述,预应力锚杆5顶部与锚具6螺纹连接,通过预应力锚杆5可以实现预应力锚杆的杆体和锚具6之间不出现松动,保证锚具6与灌注桩1之间预应力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而言,灌注桩1的下端设置有膨胀部,膨胀部的设置,使灌注桩1与地基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灌注桩1内设置有钢筋笼,钢筋笼的设置,提高了灌注桩1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按设计需要,也可以不设置钢筋笼。

具体而言,钢筋笼包括螺旋箍筋8和纵筋7,螺旋箍筋8与纵筋7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钢筋混凝土板3的底部铺设有碎石褥垫层2,碎石褥垫层2起着连接钢筋混凝土板3和地基的作用,可以起到传递载荷和扩散应力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按设计需要,也可以不设置碎石褥垫层2。

具体而言,钢筋混凝土板3的顶部铺设有路堤填土层4,钢筋混凝土板3可为路堤填土层4的压实提供足够的反作用力,使路堤填土层4可达到较高的压实度标准,路堤填土层4可进一步提高载荷的均化程度,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锚-板顶拉式路基结构的施工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混凝土9强度等级,所用钢筋等级,准备纵筋7、螺旋箍筋8,绑扎钢筋笼;

步骤2、按设计要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并留有锚杆穿孔10;

步骤3、按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桩1的位置,利用钻机在确定的位置钻孔,钻至设计高程后,开始扩孔,清除孔底渣土和水;

步骤4、安装预应力锚杆5;将准备好预应力锚杆5放入上一步骤的孔中,接着放下制作好的钢筋笼(按设计需要,也可以不设置钢筋笼),再在孔中灌注混凝土9到设计标高;

步骤5、在灌注桩1顶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褥垫层2;

步骤6、将预应力锚杆5缓慢穿过预制钢筋混凝土板3上预留的锚杆穿孔10,并安装锚具6,张拉预应力锚杆5达到设计预拉应力,完成预应力锚杆5的安装;

步骤7、按设计要求在钢筋混凝土板3或碎石褥垫层2上部铺设路堤填土层4。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板3均化上部传递到地基的荷载,利用预应力锚杆5提供的预应力来实现灌注桩1与钢筋混凝土板3受力与变形协调,利用桩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深处持力层,达到将软土地基变成刚度较大的地基的效果,有效的解决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