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2117发布日期:2019-04-30 19:1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清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扫路车或洗地车主要是为了清扫城市道路,以提升城市形象,使城市道路始终可以保持干净清洁。扫路车和洗地车利用扫刷将尘土垃圾等从路边扫到车底中部,再由吸口收集到垃圾箱,扫刷上布置降尘水路,有效抑制尘土飞扬。扫刷上的降尘水路在使用过程中仅能抑制扫刷附近的扬尘,对于距离扫刷较远的扬尘无法进行抑制。因此,需要加设侧喷降尘装置以对距离扫刷较远的扬尘进行抑制。

但是,传统的侧喷降尘装置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扫路车或洗地车,深沟球轴承的设置使侧喷降尘装置经常脱落,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安装校正,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清扫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清扫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喷降尘装置经常脱落,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安装校正,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清扫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清扫作业的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侧喷降尘装置,侧喷降尘装置安装在车辆主体上,侧喷降尘装置包括:喷管组件,喷管组件设置在车辆主体的侧面;旋移机构,旋移机构与喷管组件相连,以使喷管组件至少部分地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旋移机构与车辆主体连接处设置有轴向扶正组件,轴向扶正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旋移机构,以旋移机构的旋转面与旋移机构的旋转轴线的夹角不变。

进一步地,旋移机构包括:固定轴,固定轴固定在车辆主体上;旋转组件,旋转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轴,旋转组件的第二端与喷管组件连接,以使喷管组件相对于固定轴旋转。

进一步地,轴向扶正组件包括:扶正板,扶正板至少部分地与旋转组件相抵;紧固件,紧固件贯穿扶正板并安装在固定轴上。

进一步地,旋转组件上方设置有端盖,以保护轴向扶正组件。

进一步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主体,旋转主体转动连接与固定轴;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旋转主体上,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喷管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旋移机构还包括弹拉组件,弹拉组件包括:旋移件,旋移件转动连接于固定轴,旋移件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弹拉板和驱动板;弹性件,弹性件第一端与弹拉板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旋转组件连接,以使喷管组件受到外力时,旋转组件在弹性件作用下旋转;其中,驱动板连接有推拉装置,以通过推拉驱动板带动弹拉板移动。

进一步地,旋移件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旋移件与旋转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设置为滚针轴承,以增加旋移机构的径向承载力。

进一步地,喷管组件包括喷管主体和设置在喷管主体上的第一喷头结构,喷管主体的第一端与供水装置相连,喷管主体的第二端为封闭的自由端;喷管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可拆卸连接在喷管主体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密封件和/或喷管主体上设置有防撞块。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喷管组件在旋移机构的作用下可以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在远离车辆主体的时候为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喷头结构开始喷水,在第一喷头结构的作用下可以将距离扫刷较远的扬尘进行抑制,进而减少扫路车或洗地车经过后的扬尘,第一喷头结构喷出的水会被扫路车或洗地车上的吸尘装置吸收到垃圾存储箱中,这样就可以使道路始终更加干净清洁。轴向扶正组件的设置可以对旋移机构自动扶正,进而避免旋移机构的脱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喷降尘装置经常脱落,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安装校正,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清扫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清扫作业的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侧喷降尘装置的车辆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车辆的后视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侧喷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放大图;以及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中侧喷降尘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辆主体;20、侧喷降尘装置;21、喷管组件;211、喷管主体;212、第一喷头结构;213、第二喷头结构;214、密封件;215、防撞块;22、旋移机构;221、固定轴;222、旋转组件;223、弹拉组件;30、轴向扶正组件;31、扶正板;32、紧固件;40、端盖;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侧喷降尘装置20的车辆,包括车辆主体10 和侧喷降尘装置20,侧喷降尘装置20安装在车辆主体10上,侧喷降尘装置20包括喷管组件 21和旋移机构22。喷管组件21设置在车辆主体10的侧面。旋移机构22与喷管组件21相连,以使喷管组件21至少部分地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旋移机构22与车辆主体10连接处设置有轴向扶正组件30,轴向扶正组件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旋移机构22,以旋移机构22的旋转面与旋移机构22的旋转轴线的夹角不变。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喷管组件21在旋移机构22的作用下可以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在远离车辆主体10的时候为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喷头结构212开始喷水,在第一喷头结构212的作用下可以将距离扫刷较远的扬尘进行抑制,进而减少扫路车或洗地车经过后的扬尘,第一喷头结构212喷出的水会被扫路车或洗地车上的吸尘装置吸收到垃圾存储箱中,这样就可以使道路始终更加干净清洁。轴向扶正组件30的设置可以对旋移机构22自动扶正,进而避免旋移机构22的脱落。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喷降尘装置经常脱落,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安装校正,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清扫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清扫作业的需求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喷管组件21至少设置有一组,喷管组件21设置有两组时,两组喷管组件21分别设置在车辆主体10的两侧。喷管组件21设置有偶数组时,可以让车辆主体10两侧的喷管组件21数量一致,也可以设置为右侧数量大于左侧数量;为奇数时右侧数量大于左侧。之所以有右侧数量大于左侧数量的设置是因为右侧为路边,在道路车辆来回行驶下,灰尘会从路中吹向路边,这样路边比路中的灰尘多,上述的设置就可以对路边较多的灰尘进行强化抑制,使道路的清洁更加合理,避免没必要的资源浪费。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旋移机构22包括固定轴221和旋转组件 222。固定轴221固定在车辆主体10上。旋转组件22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轴221,旋转组件222的第二端与喷管组件21连接,以使喷管组件21相对于固定轴221旋转。上述结构中旋转组件222和固定轴221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带动喷管组件21相对于固定轴221转动。固定轴221设置在车辆主体10的底部,通过旋转组件222的旋转可以使喷管组件21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具体地,喷管组件21靠近车辆主体10时,可以收缩到车辆主体10的底部,喷管组件21远离车辆主体10时,可以伸出到车辆主体10的外侧。喷管组件21的工作位置为远离车辆主体10的位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轴向扶正组件30包括扶正板31和紧固件32。扶正板31至少部分地与旋转组件222相抵。紧固件32贯穿扶正板31并安装在固定轴 221上。上述结构中扶正板31的设置可以在清扫作业中对旋转组件222产生轴向扶正的作用力,以保证旋转组件222的稳定可靠,进而避免侧喷降尘装置20的脱落。进一步地,扶正板 31与旋转组件222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以避免扶正板31与述旋转组件222之间的刚性冲击。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旋转组件222上方设置有端盖40,以保护轴向扶正组件30。上述结构中端盖40的设置可以保护轴向扶正组件30,避免轴向扶正组件30受到外界影响。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旋转组件222包括旋转主体和连接件。旋转主体转动连接与固定轴221。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旋转主体上,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喷管组件21连接。上述结构中通过旋转主体的转动带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轴221的转动,然后连接件带动喷管组件21转动,以实现喷管组件21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杆体和连接板,杆体与旋转主体固定连接,连接板固定在杆体远离旋转主体的一端。连接板与喷管组件21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优选通过至少一个“U”形螺栓固定连接。为了避免“U”形螺栓对喷管组件21造成损伤或者连接不紧密碰撞发出声响,在“U”形螺栓与喷管组件21接触的位置设置垫圈或垫块,进一步地,在喷管组件21与连接部接触的位置也设置与喷管组件21外壁适配的垫块。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旋移机构22还包括弹拉组件223,弹拉组件223包括旋移件和弹性件。旋移件转动连接于固定轴221,旋移件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弹拉板和驱动板。弹性件第一端与弹拉板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旋转组件222连接,以使喷管组件21受到外力时,旋转组件222在弹性件作用下旋转。其中,驱动板连接有推拉装置,以通过推拉驱动板带动弹拉板移动。上述结构中通过弹拉组件223的设置可以使旋转组件222 的旋转具有一定避让空间,在喷管组件21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个克服弹拉组件223的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大于弹性件的弹力时,旋转组件222就会发生旋转,此时处于旋转组件222上的喷管组件21就会向车辆主体10的底部收缩,以避开施加作用力的障碍物,进而使道路清洁作业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可以避免障碍物与喷管组件21之间的相互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弹拉组件223采用的是杠杆原理。具体的,弹拉板和驱动板的设置相当于杠杆的支点的两端,弹拉板和驱动板原理固定轴221的位置可以分别作为杠杆的施力端和受力端,其中弹拉板为受力端,驱动板为施力端,驱动板在推拉装置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轴221旋转,此时,弹拉板就会在驱动板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轴221转动,这样与弹拉板连接的弹性件就会拉动旋转组件222,以使旋转组件222相对于固定轴221转动。进一步地,弹性件优选设置为压缩弹簧或弹簧板,以使弹性件可以同时施加弹性拉力和弹性推力,进而可以再没有其他外来作用时使旋转组件222处于确定的位置。

推拉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对驱动板施加推拉力,进而使驱动板可以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以带动弹拉板处于与驱动板相对的位置,而弹拉板会在与其连接的弹性件作用下使旋转组件222 的位置确定。这样就可以通过推拉装置的推拉来控制与旋转组件222连接的喷管组件21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具体地,推拉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驾驶室内的控制组件和设置在车辆主体10底部的推拉组件,其中,推拉组件与控制组件相连接,以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组件对推拉组件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推拉组件设置为连杆机构,控制组件为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控制摇杆;或者,推拉组件设置为气缸或液压缸,控制组件设置为与推拉组件电连接的控制旋钮或控制按钮;或者,推拉组件设置为刹车线和弹簧的组合结构,控制组件设置为与刹车线内钢丝绳连接的摇杆。上述结构仅为优选方案,只要可以对驱动板施加推拉力的结构均可以。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旋移件与固定轴221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41,旋移件与旋转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42。上述结构中双轴承的设置可以使侧喷降尘装置20的转动更加流畅,且稳定可靠。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均设置为滚针轴承,以增加旋移机构22的径向承载力。上述结构中滚针轴承的设置不但可以使旋移机构 22的径向承载力大大提高,还可以减小轴承占用空间,以缩小旋移机构22中固定轴221和旋转组件222转动连接部分的体积。固定轴221上设置有防止旋转主体掉落的底板,旋转主体与底板接触位置设置有底部挡圈,以避免旋转主体与底板之间的直接摩擦。为了方便对旋转主体与固定轴221之间添加润滑油或防护剂,在旋转主体与固定轴221配合位置的外侧加设连通到旋转主体与固定轴221之间的压注油杯,以通过压注油杯注入润滑油或防护剂。同时,固定轴221上开设有注油通道,以将润滑油或防护剂可以添加到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 上。旋移件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底部内挡圈,以减少旋移件与底板之间的磨损。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弹拉板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与弹拉板呈角度设置,限位件的第一端固定在弹拉板上,限位件的第二端与旋转组件222相抵,以限制旋转组件222的旋转范围。限位件的设置可以对旋转组件222的位置进行限制,以使旋转组件222的位置更加稳定,且可以通过限位件迫使与旋转组件222连接的喷管组件21收缩到车辆主体10的底部。工作时,可以通过限位件和弹性件的配合使喷管组件21进入到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可以在限位件远离弹拉板的一端设置调位组件,以调节旋转组件222工作状态的最终位置。具体地,调位组件可以设置为与限位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进一步地,在调节螺栓与旋转组件222接触的位置设与调节螺栓固定连接的橡胶垫,以减小调节过程中调节螺栓对旋转组件222造成损伤。进一步地,橡胶垫与旋转组件222的接触面积大于调节螺栓的截面面积,以增大受力面积,进一步减小调节螺栓对旋转组件222造成损伤。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喷头结构212包括固定在喷管主体 211上的喷嘴接头和可拆卸连接在喷嘴接头上的第一喷嘴,第一喷头结构212工作时,第一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地面。这样就可以对地面的灰尘进行抑制。第一喷嘴喷水口为线性开口,以使第一喷嘴喷出的水幕,以增加抑尘面积。线性开口为长条形开口、弧形开口、波浪形开口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线性开口,优选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的长条形开口。第一喷头结构212 至少设置有一组,第一喷头结构212设置在喷管主体211的底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喷管组件21还包括第二喷头结构213,第二喷头结构213包括对丝接头、启闭阀、喷头连接管和第二喷嘴。对丝接头的第一端与喷管主体211连接。启闭阀的第一端与对丝接头的第二端连接。喷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启闭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喷嘴与喷头连接管的第二端。第二喷嘴的喷水口为与第一喷嘴相同的线性开口,以使第二喷嘴喷出的水流为扇形。喷头连接管包括弯折管部和斜向管部,弯折管部与启闭阀可拆卸连接,斜向管部设置在弯折管部远离启闭阀的一端,斜向管部斜向地面设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喷头结构213还包括球形连接头,球形连接头设置在第二喷嘴和喷头连接管之间以调节喷嘴的喷射方向。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喷管组件21还包括密封件214,密封件 214可拆卸连接在喷管主体211的第二端。上述结构中密封件214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拆卸密封件214对喷管主体211进行清除杂质,方便维护保养。进一步地,密封件214和/或喷管主体211上设置有防撞块215。优选将防撞块215受力端为弧形结构,以降低对障碍物造成的损伤。具体地,防撞块215可以设置为焊接在密封件214上金属杆,金属杆为弯折结构,弯折部为弧形。防撞块215设置在密封件214上,且密封件214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防撞块受损后及时更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喷管组件 21在旋移机构22的作用下可以靠近或远离车辆主体10,在远离车辆主体10的时候为工作状态,此时第一喷头结构212开始喷水,在第一喷头结构212的作用下可以将距离扫刷较远的扬尘进行抑制,进而减少扫路车或洗地车经过后的扬尘,第一喷头结构212喷出的水会被扫路车或洗地车上的吸尘装置吸收到垃圾存储箱中,这样就可以使道路始终更加干净清洁。轴向扶正组件30的设置可以对旋移机构22自动扶正,进而避免旋移机构22的脱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喷降尘装置经常脱落,需要工作人员经常安装校正,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浪费清扫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无法满足长时间清扫作业的需求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