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606发布日期:2019-06-26 00:3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设计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钢纵梁与钢结构行车道板之间抗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钢纵梁的行车道板属于可更换的附属构件,运营几十年后需要进行更换或改造。早期的行车道板通常为混凝土结构,更换正交异性钢结构行车道板是具有很大优势的改造方案。钢结构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设置抗拉拔支座以抵抗行车道板由于钢纵梁变形、温度梯度等的原因而产生的上拔力。抗拉拔支座或使用抗拉拔支座的结构通常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抗拉拔支座高度较大,一般在200mm左右。占了用部分空间,在旧桥改造中要保证与引道或引桥高程一致,这样的话就降低了钢结构行车道板的高度,对结构受力不利。

(2)抗拉拔支座需要专业设计和制造,零件需要精加工,造价昂贵,周期长。

(3)通常抗拉拔支座需要与钢桁梁的纵横梁相互对应,横桥向通常排列密集。在顶板梯度升温钢结构行车道板上凸的情况下,抗拉拔装置受力不均匀且极容易出现拉断现象。

(4)抗拉拔支座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在安装出现偏差时极容易由于抗拉拔支座尤其是抗拉拔轴等构件受力不合理,或出现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受力而出现意外的摩擦、异响、甚至折断。

(5)抗拉拔支座构件数量角度且多为精加工组装,后期运营维护难。

有鉴于此,急需对钢结构行车道板的抗拉拔构件进行改进以便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改善后期运营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刚结构行车道板存在上拔力、而设置抗拉拔支座又存在着造价高、设计及施工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纵梁与钢结构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包括:

连接钢板,设置在行车道板的下方,所述连接钢板的两端通过角钢与行车道板的肋板固定;

抗拉拔钢带,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6mm,成对设置,且上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钢板上;

连接槽钢,固定在钢纵梁的底部,所述连接槽钢与钢纵梁相互垂直,两个所述抗拉拔钢带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槽钢的两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拔钢带竖直设置,且所述连接钢板与行车道板的肋板垂直。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拔钢带栓接锚固在所述连接槽钢的背面。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角钢和所述抗拉拔钢带均设置在所述连接钢板的正面。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板包括并排的两块钢板,两块所述钢板通过角钢连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单独设置抗拉拔装置以抵抗行车道板的上拔力,不需要专门设置抗拉拔支座,而采用普通的球形支座或者弧形支座,也能够显著降低支座高度,增加行车道板的高度,改善行车道板的受力;

(2)构造简单,构件数量少,安装和拆除施工方便,不锈钢钢带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后期维护及构件更换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能够降低维护难度;

(3)相对于抗拉拔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侧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纵梁与钢结构行车道板之间抗拉拔装置,能够降低支座高度从而提高行车道板高度并改善受力,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后期维护方便、可更换。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纵梁与钢结构行车道板之间抗拉拔装置,包括连接钢板20、抗拉拔钢带30、连接槽钢40。连接钢板20设置在行车道板10顶板的下方,连接钢板20的两端通过角钢50与行车道板10的纵肋连接固定。抗拉拔钢带30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6mm,成对设置,且上端固定在连接钢板20上。连接槽钢40固定在钢纵梁60的底部,连接槽钢40与钢纵梁60相互垂直,两个抗拉拔钢带30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槽钢40的两端。各部件可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抗拉拔钢带30与通过连接槽钢40、角钢50、连接钢板20将行车道板10与钢纵梁60纵梁连接起来。抗拉拔钢带30在垂直方向的抗拉性可抵抗行车道板10的上拔力,可有效限制行车道板10与钢纵梁60之间的相对竖向位移。在水平方向,通过抗拉拔钢带30的柔性变形适应行车道板10与钢纵梁60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移,以达到释放水平方向自由度的目的,以辅助低高度支座101和普通的球形或弧形支座101共同实现限制行车道板10上翘的问题,保证行车道板10的正常使用。

如图3~图6所示,连接钢板20水平设置,且连接钢板20与行车道板10的肋板11垂直。连接钢板20的设置方式能够为抗拉拔钢带30提供固定位置,使得抗拉拔钢带30能够沿钢纵梁60的长度方向具有柔性变形性能。

优选的,抗拉拔钢带30栓接锚固在在连接槽钢40的背面,方便安装,有效提高结构稳定性,连接槽钢40上也可以安装其他部件。

优选的,角钢50和抗拉拔钢带30均设置在连接钢板20的正面,方便安装,并且抗拉拔钢板、连接槽钢40分别设置在抗拉拔钢带的两侧,能保证重心平衡,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单独设置抗拉拔装置以抵抗行车道板10的上拔力,不需要专门设置抗拉拔支座101,而采用普通的球形支座101或者弧形支座101,也能够显著降低支座101高度,增加行车道板10的高度,改善行车道板10的受力;

(2)构造简单,构件数量少,安装和拆除施工方便,不锈钢钢带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后期维护及构件更换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能够降低维护难度;

(3)相对于抗拉拔支座101,本实用新型专利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