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322发布日期:2019-07-19 23:1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障领域,具体涉及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实体安全防护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相关部门(如武警部队)在进行执勤时,有时需要阻止车辆通行,对车辆进行临检。常用的阻车类设备产品一般是路障,以提示车辆驾驶员停车接受检查。但现有的路障只有提示作用,并不能有效地的阻止车辆通行,导致临检不能有效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的路障不能有效地的阻止车辆通行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本装置在作为常规路障具备警示作用的同时,还能够配合对车辆进行拦截,对于强行闯关的车辆具有强行停止的效果。

技术方案为: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面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且所述基座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第一凹槽内活动连接有横向转轴,所述横向转轴可在第一凹槽内部转动,所述横向转轴的上固定有减速带,所述减速带包括拦截部和通行部,所述拦截部和通行部共同形成圆柱状的减速带,所述第一凹槽的尺寸与减速带的尺寸相契合,使所述减速带可随横向转轴在第一凹槽内部转动,且所述减速带的上方凸出第一凹槽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侧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基座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横向转轴上固定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相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作用下使拦截部转动到上方或通行部转动到上方,所述基座的两斜面上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有警示灯,所述基座内部设有电源结构,所述警示灯和驱动电机均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结构通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电源结构之间设有电机开关。

优选地,所述拦截部的外围均匀排布有尖锐的金属凸起,所述通行部的外围包裹有橡胶垫圈。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处设置钢丝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横向两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轴承,所述横向转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基座底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设有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竖直面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架使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所述基座倾斜设置,所述基座内部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警示灯和驱动电机通过控制电路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设置减速带,减速带包括拦截部和通行部,在平时,通行部位于上方,这样能够作为常规减速带使用,这样的装置能够用于日常的市政使用;当有紧急情况需要对车辆进行拦截时,启动驱动电机使其带动减速带转动,使拦截部位于上方,此时强行通过的车辆会被减速带扎爆车胎,这样能够强行停止闯关车辆,可有效的对车辆进行拦截,解决了背景技术中车辆突破相关部门所设置的路障而不接收临检的情况,有效地拦截了车辆,阻止了车辆通行,保证了临检的有效进行;

2、在基座的两斜面上均设置警示灯,使该装置可对道路两个方向来车辆均起到警示作用,实用性强;

3、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节约环保,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竖直方向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顶面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凹槽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竖直方向直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侧视图。

图中:1-基座、2-第一凹槽、3-横向转轴、4-第二凹槽、5-减速带、6-拦截部、7-通行部、8-安装架、9-驱动电机、10-主动轮、11-从动轮、12-传动皮带、13-警示灯、14-电机开关、15-金属凸起、16-第三凹槽、17-轴承、18-第四凹槽、19-配重块、20-支撑架、21-太阳能电池板、22-钢丝网、23-安装孔、24-橡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如图1和5所示,带警示功能的阻车路障,包括基座1,基座1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为金属材质制成,基座1的两斜面与基座1的夹角为60~75度,基座1的底端可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在路面。

基座1的顶面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2,其中,第一凹槽2可为矩形槽,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2内活动连接有横向转轴3,使横向转轴3可在第一凹槽2内部转动。

横向转轴3的上固定有减速带5,减速带5包括拦截部6和通行部7,拦截部6和通行部7共同形成圆柱状的减速带5,其中,拦截部6和通行部7一体成型设置,减速带5和横向转轴3均为金属材质制成,使减速带5通过焊接在横向转轴3上。第一凹槽2的尺寸与减速带5的尺寸相契合,使减速带5可随横向转轴3在第一凹槽2内部转动,且减速带5的上方凸出第一凹槽2设置。

第一凹槽2侧边设有安装孔23,基座1内部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与安装孔23相对应设置,其中,安装架8位于第一凹槽2横向方向的端部,安装架8包括支撑腿和支撑板,支撑腿和支撑板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架8的支撑腿焊接连接在基座1底端面。安装架8上设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型号为YX3的电机,驱动电机9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架8的支撑板上。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10,其中,主动轮10可通过键连接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横向转轴3上固定有从动轮11,从动轮11可通过键连接固定连接在横向转轴3上。从动轮11与主动轮10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2相连接,其中,安装孔23可为圆孔或者矩形孔,安装孔23的大小能满足传动皮带12通过和传动即可。

在驱动电机9驱动作用下,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10转动,主动轮10转动传动皮带12转动,传动皮带12转动从动轮11转动,从动轮11转动带动横向转轴3转动,横向转轴3转动带动减速带5转动,使减速带5有使拦截部6转动到上方或通行部7转动到上方,其中,在拦截部6转动到上方时,此时强行通过的车辆会被拦截部6扎爆车胎,这样能够强行停止闯关车辆,可有效的对车辆进行拦截,解决了背景技术中车辆突破相关部门所设置的路障而不接收临检的情况,有效地拦截了车辆,阻止了车辆通行,保证了临检的有效进行。在通行部7转动到上方时,车辆可通过该路障,此时通行部7起到减速的作用。

如图3所示,基座1的两斜面上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内均设有警示灯13,第二凹槽4可为圆形槽或者矩形槽,警示灯13完全容纳在第二凹槽4的内部,防止车辆通行时损坏警示灯13。其中,在第二凹槽4的槽口处设置钢丝网22,钢丝网22可焊接在在第二凹槽4的槽口处,钢丝网22进一步起到保护警示灯13的作用。基座1内部设有电源结构,警示灯13和驱动电机9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结构通电连接,驱动电机9与电源结构之间设有电机开关14。在本实施例中,警示灯13采用型号为TJ6990的警示灯,警示灯13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凹槽4内部,第二凹槽4内部地面设有通线孔,警示灯13上的电源线可穿过通线孔与基座1内部设有电源结构连接。设置警示灯13告知车辆前方有拦车路障,需要停车,对车辆首先起到警示作用,而且在基座的两斜面上均设置警示灯13,使该装置可对道路两个方向来车辆均起到警示作用,实用性强。

电机开关14嵌设在基座1竖直面上,电源线将驱动电机9、电源结构连接,电机开关14采用现有技术,用于启动驱动电机9或关闭驱动电机9。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拦截部6的外围均匀排布有尖锐的金属凸起15,其中,金属凸起15可与拦截部6一体成型设置或者金属凸起15与拦截部6焊接固定。在车辆强行通过路障时,金属凸起15会扎破车辆的轮胎强行使车辆停下。

通行部7的外围包裹有橡胶垫圈24,橡胶垫圈24通过强力胶粘结在通行部7的外围,在平时车辆通过时可以作为常规的减速带使用。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第一凹槽2横向两端设有第三凹槽16,第三凹槽16为矩形槽状,轴承17的外围焊接在第三凹槽16内部,第三凹槽16内设有轴承17,横向转轴3的两端与轴承17的内缘固定连接,使横向转轴3通过轴承17活动连接在第一凹槽2内。

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基座1底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四凹槽18,第四凹槽18采用矩形槽,第四凹槽18内设有配重块19,配重块19可焊接在第四凹槽18内部,设置配重块19增加基座1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图4所示,基座1的竖直面上固定有支撑架20,支撑架20可采用焊接固定在基座1的竖直面上,支撑架20上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21,太阳能电池板21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架20上,其中支撑架20的结构使太阳能电池板21相对于基座1倾斜设置,方便太阳能电池板21吸收太阳能。基座1内部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即基座1内部焊接固定有电源箱,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电源箱内部,电源箱上设有若干通线孔。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警示灯13和驱动电机9通过控制电路板与蓄电池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21、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太阳能路灯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相似,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21、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工作原理与现有太阳能路灯上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路灯电连接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过多介绍。通过太阳能电池板21对驱动电机9及警示灯13进行供电,节约环保,适用范围广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由此所引伸出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