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轨电车轨梳状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梳状道岔直股转辙器尖轨跟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梳状道岔为了节省用地,将多个单开道岔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组合式道岔,各岔位直股侧转辙器采用相同型号尖轨及转辙器框架,而侧股转辙器除最前方岔位采用和直股相似结构转辙器框架外,其余岔位侧股转辙器均与前组岔位相重叠干涉形成多向辙叉。由于侧股多向辙叉存在多个有害空间,并且有害空间出现重叠后使实际有害空间长度增加,直向过车时,需要直股转辙器框架中尖轨部分充当护轨作用,对侧股多向辙叉有害空间进行防护。由于直股转辙器尖轨需要充当护轨,对尖轨扳开后尖轨非工作边与转辙器框架间隔尺寸要求很高,传统弹性可弯结构对尖轨变形后尺寸控制难度大,无法有效控制尖轨扳开后间隔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轨电车梳状道岔直股转辙器尖轨跟端连接结构,以保证尖轨扳开后的间隔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轨电车梳状道岔直股转辙器尖轨跟端连接结构,包括尖轨和转辙器框架,所述尖轨的跟端具有枢轴,且枢轴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台肩;所述转辙器框架内对应枢轴的台面上具有第二台肩和枢轴孔,且第一台肩与第二台肩等高;所述第一台肩位于尖轨非工作边一侧,第二台肩位于靠近转辙器框架工作边一侧;所述枢轴插装在枢轴孔中,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台肩与第二台肩上的压板将枢轴轴向限制在枢轴孔中,且使尖轨工作边与转辙器框架非工作边之间、以及压板与转辙器框架工作边之间均留有护轨槽;所述尖轨尖端部分非工作边为与转辙器框架工作边平行的平直段,当尖轨绕枢轴扳开后,所述平直段与转辙器框架工作边之间形成护轨槽。
所述转辙器框架非工作边内侧对应尖轨尖端部分设有两处可调顶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尖轨跟端连接采用枢轴式结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尖轨扳动力变小,可保证尖轨扳开后的间隔尺寸,使侧股多向辙叉存在的有害空间得到有效防护,保证了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尖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E-E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有轨电车梳状道岔直股转辙器尖轨跟端连接结构,包括尖轨1和转辙器框架2,所述尖轨1的跟端具有枢轴3,且枢轴3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台肩4;所述转辙器框架2内对应枢轴3的台面上具有第二台肩5和枢轴孔6,且第一台肩4与第二台肩5等高;所述第一台肩4位于尖轨1非工作边一侧,第二台肩5位于靠近转辙器框架2工作边一侧;所述枢轴3插装在枢轴孔6中,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台肩4与第二台肩5上的压板7将枢轴3轴向限制在枢轴孔6中,且使尖轨1工作边与转辙器框架2非工作边之间、以及压板7与转辙器框架2工作边之间均留有护轨槽8;所述尖轨1尖端部分非工作边为与转辙器框架2工作边平行的平直段9,当尖轨1绕枢轴3扳开后,所述平直段9与转辙器框架2工作边之间形成护轨槽8。所述转辙器框架2非工作边内侧对应尖轨1尖端部分设有两处可调顶铁10。
本实用新型在直股开通时,尖轨1充当护轨的功能。且尖轨1扳动时绕枢轴3旋转,可保证尖轨扳开后形成的护轨槽尺寸前后一致,而且还可以通过可调顶铁10精确调整尖轨扳开后的护轨槽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尖轨非工作边平直段9起护轨作用,将侧股多向辙叉11存在的有害空间纳入尖轨非工作边平直段9保护范围,提高过岔平顺性及辙叉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