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防台锚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208发布日期:2019-11-25 22:4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防台锚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具体涉及桥梁用锚固系统。



背景技术:

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的一种,桥梁的风害事故屡见不鲜。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风的自然特性,结构的外形,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风绕过一般为非流线型作用截面的桥梁结构时,会产生旋涡和流动的分离,形成复杂的空气作用力。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的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结构振动受到激发,这时空气力的作用不仅具有静力作用,而且具有动力作用。

台风作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为保证桥梁施工状态的抗风安全,对主桥结构开展抗风性能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由此人们在通过在桥梁结构中设置防台结构,由此来提高整个正在建设的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并以此来抵抗横风和和竖风对结构的影响。

为此,防台结构需要通过相应的锚固结构来固定在桥梁结构上,现有的锚固结构比较的复杂,操作时比较的繁琐;再者,现有的锚固结构在将加强桁架固定在桥梁结构上后,在后续不便拆除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抗风加强结构用锚固方案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锚固方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臂防台锚固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防台锚固系统,包括固定压板,下螺杆,上螺杆,以及螺母套,所述固定压板的两端对称的设置有上螺杆,所述下螺杆对称设置在待压紧组件的两侧,并与固定压板两端的上螺杆相对应,所述下螺杆上的螺纹与上螺杆上的螺纹相反,所述固定压板设置在待压紧组件上方,并其上的上螺杆与待压紧组件两侧的下螺杆相对,所述螺母套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上螺杆和下螺杆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压板上开设有安置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的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套外侧面为多面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系统中还包括枕梁,所述枕梁设置在待压紧组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枕梁下设置有灌浆抗剪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固系统能够便捷且稳固的对待压紧组件实现固定,通过调节螺母套即可实现紧固操作,操作简单。

再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固系统只需通过调节螺母套即可实现锚固结构的解除,快速实现拆卸。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中悬臂防台锚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中悬臂防台锚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中固定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例2中枕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为了便于将加强结构快速便捷的固定在在桥梁结构上,以加强桥梁结构的稳固性,本实例在加强结构上增设若干的防台锚固系统100,这些防台锚固系统沿加强结构的长度方向分布,并分别固定连接加强结构和桥面。

实例1

如图1所示,本实例中的锚固系统100主要由一固定压板110,两根下螺杆120,两根上螺杆130,以及两套螺母套140相互配合构成。

其中,固定压板110采用由长方体结构的钢块构成,其两端对称的固定有上螺杆130,这两根上螺杆130垂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110的两端。

两根下螺杆120对称的竖直固定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的两侧,并且两根下螺杆120之间间距与固定压板110上两上螺杆130之间的间距相同,实现与固定压板两端的上螺杆相对应。

同时,下螺杆120上的螺纹与上螺杆130上的螺纹相反。

本实例中的两套螺母套140分别用于连接相对于的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由于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上的螺纹相反,这样通过旋转螺母套140,即可实现调节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之间的距离,继而可带动固定压板110压紧待压紧组件200。

本实例中的螺母套外侧面为多面体结构,如为四面体、六面体等,这样便于使用工具对螺母套进行调节。

由此构成的锚固系统100在应用时,首先将两根下螺杆120对称的竖直固定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的两侧;接着将两螺母套140分别与下螺杆120的顶端进行初步的螺接;接着将固定压板110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上方,并使得其上的上螺杆130与下螺杆120上螺母套140相对;最后,通过转动螺母套140,螺母套140向中同步收紧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由于下螺杆120固定不同,继而由上螺杆130带动固定压板110压紧待压紧组件200。

当需要拆除锚固系统100时,需要反向转动螺母套140,使得上螺杆130或下螺杆120脱离螺母套140即可,非常的便捷。

实例2

如图2所示,本实例中的锚固系统100主要由一固定压板110,两根下螺杆120,两根上螺杆130,以及两套螺母套140相互配合构成。

参见图3,固定压板110采用由长方体结构的钢块构成,固定压板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孔111、112,用于与上螺杆130螺接配合。

该压板110的下表面作为压紧面,其上设置有与待压紧组件200相配合的安置槽114同时在安置槽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加强凸筋(图中未示出),这些加强凸筋沿安置槽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设置在安置槽中的加强凸筋能够对安置在安置槽中的待压紧组件200进行过盈配合,以对待压紧组件200形成限位固定,保证后续固定效果。

固定压板110的上表面在两螺孔111、112之间设置若干的加强凸筋113,每个加强凸筋113优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加强筋,由螺孔111延伸至螺孔112,同时若干加强凸筋113之间等距分布。由此形成的加强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固定压板110的强度,避免发生变形。

两根上螺杆130分别安置在固定压板110上两端的螺孔111、112中,并通过固定螺母150进行固定,从而使得两根上螺杆130垂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110的两端。

两根下螺杆120对称的竖直固定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的两侧,并且两根下螺杆120之间间距与固定压板110上两上螺杆130之间的间距相同,实现与固定压板两端的上螺杆相对应。

同时,下螺杆120上的螺纹与上螺杆130上的螺纹相反。

本实例中的两套螺母套140分别用于连接相对于的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由于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上的螺纹相反,这样通过旋转螺母套140,即可实现调节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之间的距离,继而可带动固定压板110压紧待压紧组件200。

在此基础上,本实例进一步增设一枕梁160,该枕梁160用于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的下方,以配合固定压板110提高锚固效果。

参见图4,本实例中的枕梁160,优选由长方体结构的钢块构成,该枕梁160,上表面为支撑面,设置有与待压紧组件200相配合的安置槽161,同时在安置槽161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的加强凸筋162,这些加强凸筋162沿安置槽16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设置在安置槽中的加强凸筋612能够对安置在安置槽中的待压紧组件200进行过盈配合,以对待压紧组件200形成限位固定,保证后续固定效果。

由此构成的锚固系统100在应用时,首先将待压紧组件200安置在枕梁160上,接着将两根下螺杆120对称的竖直固定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的两侧;接着将两螺母套140分别与下螺杆120的顶端进行初步的螺接;接着将固定压板110设置在待压紧组件200上方,并使得其上的上螺杆130与下螺杆120上螺母套140相对,以及其上的安置槽与待压紧组件200相对;最后,通过转动螺母套140,螺母套140向中同步收紧下螺杆120和上螺杆130,由于下螺杆120固定不同,继而由上螺杆130带动固定压板110压紧待压紧组件200。

本实例在固定安装完成后在每个锚固系统100中的枕梁下灌注灌浆料使之与桥梁结构之间形成抗剪结构。

当需要拆除锚固系统100时,需要反向转动螺母套140,使得上螺杆130或下螺杆120脱离螺母套140即可,非常的便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