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转体桥梁梁端多功能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240发布日期:2019-11-05 23:3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跨线转体桥梁梁端多功能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体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合龙段的跨线转体桥梁梁端多功能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跨既有线路的桥梁越来越多,桥梁转体施工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桥梁转体施工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进行转体就位,其独特优势在于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作业,有效降低了施工对既有线路的影响。

对于转体桥梁合龙段施工,一般采用支架法合龙、挂篮合龙及移动吊架合龙。对于支架法合龙,由于支架搭设过程中增加了临近既有线路作业时间,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增加了安全防护成本;挂篮合龙和移动吊架合龙法能有效降低对既有线的影响,但设备安拆较为繁琐,特别是转体后的设备安装,涉及高空作业时间长,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跨线转体桥梁合龙段快速化施工及安全防护的多功能施工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线转体桥梁梁端多功能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体梁梁端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承重分配梁,所述承重分配梁通过锚固系统与位于转体梁梁端底面的模板系统固定连接,所述模板系统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模板支撑梁;所述模板系统和模板支撑梁在纵向和横向上均伸出转体梁合龙段的水平投影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分配梁包括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所述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形成方形网格状。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与转体梁梁端底面贴合的面板,所述面板下端通过锚固系统依次固定连接有横向分配梁和纵向分配梁。

优选地,所述模板支撑梁沿横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转体梁上表面的承重分配梁外侧通过拉索与模板系统伸出转体梁梁端的末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锚固系统穿过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的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保证跨线转体桥梁合龙段快速化施工及安全防护。该多功能施工平台可在转体梁转体前安装到转体梁梁端,作为梁端预应力拉张平台;当转体梁转体后进行合龙施工时,可同时作为合龙段施工的平台和安全防护平台。这样该平台结构简单,拆装比较方便,避免了采用挂篮合龙法和移动吊架合龙法时需要转体后进行安装和拆卸施工设备对既有线路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施工平台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多功能施工平台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转体梁转体前多功能施工平台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转体梁合龙施工时多功能施工平台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转体梁1、现浇直线段2、承重分配梁3、纵向分配梁301、横向分配梁302、模板系统4、面板401、模板支撑梁5、锚固系统6、吊杆601、上锚固602、下锚固603、拉索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跨线转体桥梁梁端多功能施工平台,包括与转体梁1梁端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承重分配梁3,承重分配梁3通过锚固系统6与位于转体梁1梁端底面的模板系统4固定连接,模板系统4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横向布置的模板支撑梁5;模板系统4和模板支撑梁5在纵向和横向上均伸出转体梁1合龙段的平面投影区域,防止施工时高空建筑物坠入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上述技术方案中,模板系统4包括与转体梁1梁端底面贴合的面板401,面板401下端通过锚固系统6固定连接承重分配梁3,承重分配梁3包括纵向分配梁301和横向分配梁302,纵向分配梁301和横向分配梁302形成方形网格状。这样,承重分配梁既可以抵抗纵向平面内的力矩,又可以抵抗横向平面内的力矩,为模板系统提供牢固的支撑。

优选地,转体梁1上表面的承重分配梁3靠转体梁1梁端一侧通过拉索7与模板系统4伸出转体梁1梁端的末端固定连接。这样,由于模板系统伸出转体梁梁端形成悬臂梁结构,斜向的拉索抵抗了模板系统的自身重力收到的力矩,保证了模板系统的稳固性。

优选地,锚固系统6包括吊杆601和位于吊杆两端的上锚固602和下锚固603,吊杆6穿过纵向分配梁301和横向分配梁302的重合部。这样,同一根吊杆可同时固定一根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使得承重分配梁形成稳固的一个整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转体梁1转体后与现浇直线段2对齐时,现浇直线段2上表面也设有分配梁3,底面与模板系统4伸出转体梁1部分的端部贴合,分配梁3和模板系统4通过锚固装置6固定。

该多功能施工平台可在转体梁转体前安装到转体梁梁端,作为梁端预应力拉张平台;当转体梁转体后进行合龙施工时,拆除拉索的同时在现浇直线段上底面分别安装承重分配梁和模板系统,该平台可同时作为合龙段的施工平台和安全防护平台。该平台结构简单,拆装比较方便,避免了采用挂篮合龙法和移动吊架合龙法时需要转体后进行安装和拆卸施工设备对既有线路的影响,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