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8696发布日期:2019-12-27 15:1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沥青路面在铺设之后,在雨雪天气之后,路面内的积水不易排出,在长期浸泡之后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分层的结构对沥青路面进行铺设,通过沥青路面下层的各处结构,将路面的积水排出。如公开号为cn207699971u的专利文件提供的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包括沥青路面层,所述沥青路面层自上至下包括有透水沥青层、中部向上凸起呈弧形的隔水层以及位于隔水层下方的混凝土垫层,使雨水汇入与隔水层下端面平齐的排水槽内,再通过与排水槽连通的排水道排至雨水井内,从而将沥青路面积蓄的积水排走,避免沥青路面长期浸泡在水中受到损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水的排出全部通过隔水层的弧面来实现,水流在经过隔水层之后需要在排水槽上聚集到足够的量才能被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在隔水层上方会聚集较多的水流,增加了水流从隔水层渗入下方的可能,排水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方自上而下设置有沥青路面层、沥青渗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路基两侧设置路缘带和排水井;透水层上开设填充槽,填充槽底部铺设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上开设渗水孔,第一排水管连接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排水管和排水井;隔水层上端面设置为沿中心向两侧倾斜的斜面,路缘带内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连通排水井和透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排水管的结构,水流从沥青路面层向下流动,部分落入到填充槽中,填充槽内设置的第一排水管上设置渗水孔,水流会流入到第一排水管中,通过第二排水管流入到排水井内。另一部分的水流会流向隔水层,隔水层上设置的斜面使得水流向两侧流淌,最终通过排水孔流入到排水井内。相对于单通过两种排水方式,提高了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填充槽内底部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为从两侧到中部向下倾斜,渗水孔设置在第一排水管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斜面的设置,第一排水管设置在填充槽的底部,水流会通过斜面流向第一排水管,提高了第一排水管集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填充槽内水平铺设挡板,挡板设置在第一排水管上方,挡板上开设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挡板的结构,对排水管进行防护,第一排水管不会直接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提高了第一排水管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排水管在透水层内设置有多根,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之间通过管接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根第一排水管连接的方式,相较于单根的排水管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管接头的连接处缠绕有密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密封带的结构,使得连接处的密封性更加,第一排水管中的水流可以顺利的通过第二排水管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排水孔上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孔中增加过滤网的结构,过滤网起到过滤的效果,减少透水层中的物质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填充槽内使用沙土填充,渗水孔上设置有滤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槽内填充沙土,用于固定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沙土的透水性较好,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排水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填充槽在透水层内设置有两处,两处填充槽在透水层中心线两侧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处对称的填充槽,使得排水面积变大,增强了排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隔水层进行排水的基础上,增加了填充槽和排水管的结构,使得流入填充槽内的水流可以被排出到排水井内,和隔水层配合使用,增强了排水效果;

2.排水槽底部设置斜面,便于积水流向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设置为多段式,使用管接头用于连接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使得第一排水管的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沥青路面层;2、沥青渗水层;3、透水层;31、填充槽;32、第一排水管;321、渗水孔;33、第二排水管;34、管接头;35、挡板;351、通孔;4、隔水层;41、斜面;5、路基;6、路缘带;61、排水孔;62、过滤网;7、排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环保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层1、沥青渗水层2、透水层3、隔水层4和路基5,路基5两侧设置路缘带6和排水井7,路缘带6设置在排水井7和路基5之间,路缘带6的高度和沥青路面层1齐平。

参照图1,沥青路面层1为细颗粒的沥青混合物铺设而成,沥青渗水层2为混凝土和沥青的混合物,在透水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对整体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透水层3使用泥沙混凝土混合制成,形成可以透水的较为稳定的层面,在透水层3浇筑时预设有两处填充槽31,填充槽31的长度方向和路面长度方向相同,两处填充槽31在透水层3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

参照图1,隔水层4采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形成的层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隔水效果。在隔水层4上设置斜面41,斜面41的倾斜方向为从中间到两侧向下倾斜。在路缘带6上开设水平方向的排水孔61,排水孔61设置在斜面41沿宽度方向两侧的上方,排水孔61连通透水层3和排水井7。斜面41上流下的水流会通过排水孔61流向排水井7,在排水孔61内固定安装有过滤网62。

参照图1和图2,填充槽31底部设置倾斜,倾斜方向为从两侧到中间向下倾斜,在填充槽31内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分为第一排水管32和第二排水管33,第一排水管32安装在填充槽31底部,第一排水管32的长度方向沿填充槽31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第一排水管32以及第二排水管33通过三通的管接头34连接起来,第一排水管32的长度方向沿填充槽3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排水管33水平的两端分别连通管接头34和排水井7。填充槽31内采用沙土进行填充,在第一排水管32顶部开设有多处渗水孔321,渗水孔321上固定设置纱布,起到过滤的作用,减小渗水孔321堵塞的可能。在填充槽31上安装有挡板35,挡板35的长度方向沿填充槽31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35设置在第一排水管32的上方,挡板35上开设有多处通孔351,方便水流通过。增加填充槽31的结构,在使用隔水层4排水的同时提供了另一种排水的方式,减小了隔水层4上雨水的流量,隔水层4渗水的可能变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降雨时,雨水沿路面向下渗透,依次透过沥青路面层1、沥青渗水层2和透水层3,部分的水流会流向透水层3中的填充槽31,水流在填充槽31内穿过挡板35上的通孔351,通过渗水孔321流入到第一排水管32内,再通过第二排水管33流向排水井7内。另一部分的雨水通过透水层3流向隔水层4上的斜面41,在斜面41上向两侧流下,最终通过排水孔61流向排水井7。通过两种排水的方式,增强了排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