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0968发布日期:2019-05-11 00:4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路面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将需要返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加热,再添加适量新集料、新沥青和其它辅料重新拌合,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用摊铺机铺筑路面或基层。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搅拌装置,包括加热腔,加热腔上方为搅拌腔,搅拌腔中竖直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横向设置若干搅拌叶片对沥青进行搅拌。此种装置对沥青搅拌的同时进行加热,提高了沥青再生制作的效率。但是使用此种装置搅拌沥青时,搅拌腔底部的温度较高,搅拌腔顶部的温度较低,整个搅拌腔中的沥青受热不均匀,搅拌效果不好;且底部的沥青长期高温加热极易导致沥青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沥青受热不均、搅拌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搅拌桶底部设置有加热腔,搅拌桶内竖直设置有上搅拌轴,上搅拌轴与搅拌桶的顶部连接,上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上搅拌叶片,上搅拌轴底部竖直滑动连接有下搅拌轴,下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下搅拌叶片,下搅拌轴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为:

搅拌桶用于盛装沥青,加热腔用于对沥青加热。上搅拌叶片和下搅拌叶片用于搅拌沥青,由于下搅拌轴与上搅拌轴滑动连接,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下搅拌轴向上移动,即可将搅拌桶底部的沥青向上推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驱动下搅拌轴向上移动,可以将搅拌桶底部的沥青向上推动,从而避免搅拌桶底部的沥青长期受高温加热导致老化;

2、由于搅拌桶底部的沥青向上移动了,在沥青向上移动的同时,搅拌桶外围,即靠近搅拌桶侧壁的沥青能够向搅拌桶中部移动,从而使得沥青在搅拌桶径向上有一个流动的过程,沥青的搅拌效果更好。

3、反复的驱动下搅拌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沥青进行搅拌,搅拌效果更好。

4、由于沥青粘稠度较高,下搅拌叶片在推动沥青向上移动时,粘稠的沥青能够粘附在下搅拌叶片底部随着下搅拌叶片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搅拌叶片底部的沥青受到一个竖向拉扯的作用力;同理,下搅拌轴上移后,下搅拌叶片与上搅拌叶片之间的距离减少,下搅拌叶片和上搅拌叶片之间的沥青能够受到一定的挤压作用,在拉扯和挤压的作用力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沥青的搅拌效果。

进一步,所述下搅拌轴包括轴本体和竖向设置在轴本体内的竖杆,竖杆上设置有滑块,下搅拌轴内壁上竖直设置有滑槽,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下搅拌叶片铰接在竖杆上,下搅拌叶片贯穿下搅拌轴延伸至下搅拌轴外,下搅拌叶片可围成用于托举沥青的托举箱。下搅拌叶片贯穿下搅拌轴且铰接在竖杆上,驱动下搅拌轴向上移动并保持竖杆不动,即可驱动下搅拌叶片朝向下搅拌轴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下搅拌叶片靠拢形成托举箱。与下搅拌叶片在水平状态下向上移动相比,形成托举箱能够盛装更多的沥青,从而使得更多的沥青被上推,进而使得更多的沥青向搅拌桶中部流动,提高了沥青流动的强度,搅拌效果更好。

进一步,上搅拌轴内部中空,上搅拌轴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槽,下搅拌轴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滑动连接在滑导向槽内。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能够实现上搅拌轴和下搅拌轴的滑动连接,同时还能够使得下搅拌轴随着上搅拌轴一同转动,由此只需驱动上搅拌轴即可带动下搅拌轴转动,无需额外使用动力机构驱动下搅拌轴转动,节约了动力资源。

进一步,下搅拌轴侧壁上设置有供下搅拌叶片穿过的通孔,下搅拌叶片上套设有气囊,气囊设置在通孔内。气囊用于密封通孔与下搅拌叶片之间的间隙,避免沥青从通孔处进入下搅拌轴中;此外,气囊还能够通过形变提供下搅拌叶片转动的空间,且气囊的一侧被挤压后,其内的气体能够流动至未被挤压的一侧,从而填充通孔与下搅拌叶片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始终达到密封通孔的目的。

进一步,搅拌桶的侧壁内竖直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用于将热量传导到搅拌桶的侧壁内,从而在侧面对搅拌桶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导热管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如此能够使得导热管顶端的导热面积大于其底端的导热面积,因为加热腔顶部远离热源,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搅拌桶内的沥青受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口1、上搅拌轴2、上搅拌叶片3、连接杆4、导热管5、搅拌桶6、竖杆7、轴本体8、下搅拌叶片9、加热腔10、加热源11、滑块12、摩擦块13、连接腔14。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沥青混凝土再生用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6,搅拌桶6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搅拌桶6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搅拌桶6底部开设有加热腔10,加热腔10内安装有加热源11,本实施例中加热源11采用电热丝。

搅拌桶6内竖直设置有上搅拌轴2,上搅拌轴2转动连接在搅拌桶6的顶壁上,上搅拌轴2连接有电机。上搅拌轴2上焊接有若干上搅拌叶片3。上搅拌轴2内部中空,其内部竖直滑动连接有下搅拌轴,下搅拌轴包括轴本体8和竖直设置在轴本体8内的竖杆7,轴本体8连接有气缸,气缸安装在搅拌桶6的底壁内。轴本体8和上搅拌轴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上搅拌轴2内壁上竖直开设有导向槽,轴本体8外壁上焊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滑动连接在滑导向槽内。

竖杆7上焊接有滑块12,轴本体8内壁上竖直开设有一段滑槽,滑块12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竖杆7上铰接有若干下搅拌叶片9,轴本体8侧壁上开设有供下搅拌叶片9穿过的通孔,下搅拌叶片9上套设有气囊,气囊卡接在通孔内,气囊采用耐热材质的气囊,以避免加热过程中受热损坏。下搅拌叶片9从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轴本体8外,下搅拌叶片9可朝向轴本体8转动从而围成用于托举沥青的托举箱,本实施例中下搅拌叶片9可采用扇形、扇环形或梯形等任何能够围成托举箱的形状。

使用本发明搅拌沥青时,将待搅拌的沥青、集料、再生剂等原料从进料口1投放到搅拌桶6中。启动电机带动上搅拌轴2转动,上搅拌轴2带动上搅拌叶片3对沥青进行搅拌。由于轴本体8上的连接杆4连接在导向槽内,故上搅拌轴2转动时能够带动轴本体8一同转动,由此带动下搅拌叶片9也对沥青进行搅拌。

搅拌的过程中,启动气缸驱动轴本体8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当轴本体8向上移动时,由于竖杆7与轴本体8滑动连接,竖杆7不会移动,由于下搅拌叶片9铰接在竖杆7上,故轴本体8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下搅拌叶片9围绕其铰接点向上转动,从而使得下搅拌叶片9围成用于托举沥青的托举箱。轴本体8向上移动时,竖杆7上的滑块12在滑槽内滑动,当下搅拌叶片9围成托举箱时,滑块12滑动至滑槽的端部而无法继续滑动,此时气缸继续驱动轴本体8向上移动即可驱动竖杆7一同向上移动,由此使得托举箱向上移动。

初始时,下搅拌叶片9处于水平状态,当下搅拌叶片9形成托举箱时,位于搅拌桶6底部的下搅拌叶片9上的沥青能够顺着下搅拌叶片9流动至托举箱中,故托举箱向上移动时即可将搅拌桶6底部的沥青向上推动,能够防止搅拌桶6底部的沥青长期加热老化。由此使得沥青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相比单纯的在水平方向上搅拌沥青,搅拌的效果更好。

搅拌桶6底部的沥青被向上推动后,搅拌桶6中心处出现“空缺”,此时靠近搅拌桶6侧壁的沥青则能够向搅拌桶6中心的“空缺”流动,从而使得沥青在搅拌桶6径向上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沥青的搅拌效果。

此外,由于沥青粘稠度较大,下搅拌叶片9向上移动时,下搅拌叶片9底部的沥青能够粘黏在下搅拌叶片9上随着下搅拌叶片9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搅拌叶片9下方的沥青受到一个竖直方向上的“拉扯力”。再者,下搅拌叶片9向上移动后,下搅拌叶片9与上搅拌叶片3之间的沥青能够受到一个“挤压力”,在“挤压力”和“拉扯力”的作用下,沥青的搅拌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桶6的侧壁内竖直设置有导热管5,导热管5顶端的直径大于底端的直径,导热管5采用现有的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导热管5能够将加热源11的热量传递到搅拌桶6的侧壁内,从而使得搅拌桶6在周向上也能够进行加热,沥青受热更加均匀。此外,导热管5顶端的直径大于其底端的直径,这就使得导热管5顶端的导热面积大于其底端的导热面积。由于搅拌桶6顶部远离加热源11,如此设置导热管5能够提高搅拌桶6侧壁内温度的均匀性,使得沥青受热更加均匀。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桶6底部开设有连接腔14,连接腔14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摩擦块13,摩擦块13与竖杆7转动连接,竖杆7与连接腔14的顶部滑动连接。轴本体8向上移动时,由于竖杆7和轴本体8滑动连接,故竖杆7不会移动,当竖杆7上的滑块12移动至滑槽的底端时,轴本体8能够驱动竖杆7克服摩擦块13与连接腔1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带动竖杆7一起向上移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