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9480发布日期:2019-10-08 22:5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高速隔离带。



背景技术:

高速隔离带防眩板是一种为防止对向车灯炫光的交通安全产品,其采用部分遮光的原理,将对车时产生的透光量控制在驾驶员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避免炫光的作用;现有的防眩板通常为条形板状,间隔安装在高速隔离带内,当对向车辆行驶靠近时能够将车辆灯光部分遮挡,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减少灯光的透光量,但是其过程中仍然会有部分反射或折射光线对驾驶员驾驶造成干扰,尤其在夜间的高速公路上,由于没有路灯的照明,这些光线更加容易干扰驾驶员的驾车视线,因此遮光效果有限;此外,现有的防眩板的固定结构通常安装在其底部,因此对于风沙强度大的环境而言,此类结构的防眩板抗风能力弱,容易损坏,从而会导致维护成本升高,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及能源回收利用;另外,现有的防眩板其固定角度不可调,因此对于宽度较宽的高速公路或间隔较大的隔离带而言,防眩板的防眩范围也有限,不能确保对行驶在任意车道的车辆都能产生防眩光的作用;综上所述,因此存在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通过叶轮式的防眩板能够有效吸收行车时产生的风能及自然风能,避免了其因气压过大导致损坏的现象,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将风能转化为动能,使得防眩板旋转,能够增大其遮光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其遮光效果,保证了对车行驶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它包括支架模块、电磁模块及遮光模块;所述支架模块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设为柱状,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设为密封,顶部设有旋转孔,所述固定外壳安装在隔离带之间的地表上;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定子模块,所述定子模块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定子模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定子模块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联通;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联通;所述支架模块上设置有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旋转装配在所述旋转孔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在所述固定外壳内部,上端穿过所述旋转孔延伸至所述支架模块的上方;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电机的转子模块,所述转子模块包括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所述转子模块对应所述定子模块的位置与所述旋转杆同轴固定;所述电磁模块的上端设置有遮光模块,所述遮光模块包括防眩板,所述防眩板设为叶轮状,所述防眩板的轴心与所述旋转杆的轴心同轴固定,所述防眩板高于高速隔离带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杆的底部设有磁性材料,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于其磁极相反的磁性材料,所述旋转杆的底部通过所述磁性材料悬浮在所述固定外壳内部;所述旋转孔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的外圈与所述旋转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圈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防眩板的截面设为十字形,所述防眩板的叶片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材料制作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向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处凹陷。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遮光模块的防眩板之间设置有毛细纤维材料制作的遮光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汽车行驶过该装置时,汽车产生的气流带动所述防眩板旋转,使得所述旋转杆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转子模块随之旋转;所述转子模块与所述定子模块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定子模块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传递至所述蓄电池内;此时所述蓄电池内的电流通过导线传递至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使得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与所述转子模块因通电产生电机效应,从而使得所述旋转杆转动带动所述防眩板同步转动;因此,当汽车通过所述遮光模块时,汽车即时所处位置的所述防眩板及汽车前后两侧的所述防眩板同时发生旋转,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汽车前后灯光进行遮光处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会车时光线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由于所述防眩板不停旋转,使得防眩板的遮光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了遮光效果,也能避免光线因折射或反射产生的二次干扰;此外,当自然风作用所述防眩板,所述防眩板随之旋转,能够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使得所述防眩板不会应风力过大而损坏,也能收集风能,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中实施例所示,该叶轮式高速隔离带防眩板装置是一种通过叶轮式的防眩板能够有效吸收行车时产生的风能及自然风能,避免了其因气压过大导致损坏的现象,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将风能转化为动能,使得防眩板旋转,能够增大其遮光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其遮光效果,保证了对车行驶的安全性的装置,它包括支架模块1、电磁模块2及遮光模块3;所述支架模块1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设为柱状,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设为密封,顶部设有旋转孔,所述固定外壳安装在隔离带4之间的地表上;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定子模块11,所述定子模块11包括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定子模块11安装在所述固定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定子模块1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联通;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11联通;所述支架模块1上设置有电磁模块2,所述电磁模块2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旋转装配在所述旋转孔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在所述固定外壳内部,上端穿过所述旋转孔延伸至所述支架模块1的上方;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电机的转子模块21,所述转子模块21包括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所述转子模块21对应所述定子模块11的位置与所述旋转杆同轴固定;所述电磁模块2的上端设置有遮光模块3,所述遮光模块3包括防眩板,所述防眩板设为叶轮状,所述防眩板的轴心与所述旋转杆的轴心同轴固定,所述防眩板高于高速隔离带4高度。

当汽车行驶过该装置时,汽车产生的气流带动所述防眩板旋转,使得所述旋转杆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转子模块21随之旋转;所述转子模块21与所述定子模块11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定子模块11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传递至所述蓄电池内;此时所述蓄电池内的电流通过导线传递至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11,使得邻组的所述定子模块11与所述转子模块21因通电产生电机效应,从而使得所述旋转杆转动带动所述防眩板同步转动;因此,当汽车通过所述遮光模块3时,汽车即时所处位置的所述防眩板及汽车前后两侧的所述防眩板同时发生旋转,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汽车前后灯光进行遮光处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会车时光线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由于所述防眩板不停旋转,使得防眩板的遮光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了遮光效果,也能避免光线因折射或反射产生的二次干扰;此外,当自然风作用所述防眩板,所述防眩板随之旋转,能够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使得所述防眩板不会应风力过大而损坏,也能收集风能,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旋转杆的底部设有磁性材料22,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于其磁极相反的磁性材料22,所述旋转杆的底部通过所述磁性材料22悬浮在所述固定外壳内部;所述旋转孔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的外圈与所述旋转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圈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磁性材料22及所述轴承能够降低所述旋转杆旋转时的阻力,使得所述旋转杆的能量转化效率最大化,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防眩板的截面设为十字形,所述防眩板的叶片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材料制作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向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处凹陷。所述弧形面使得所述防眩板的表面呈流线型,使得其受到的风阻降低,进一步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同时能够增强所述防眩板的抗风效果。

如图1、图2所示,相邻所述遮光模块3的防眩板之间设置有毛细纤维材料制作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能够弥补所述防眩板之间的间隙漏光,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遮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