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4871发布日期:2019-10-29 03:1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模架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海峡大桥不同于以往建设的海湾桥,其建设所面临的风大、浪高、涌激、强台风、复杂地质等恶劣条件,尤其平潭海峡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给大桥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和超高风险。本桥为国内在跨海峡桥梁领域的首次尝试,无论是环境的恶劣程度,还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施工风险都远超国内已建成或在建的其他跨海湾桥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海峡大桥,建成后将满足海上桥面十级大风(陆地八级风运营)环境下大桥安全运营。

在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桥下净空受到限制以及不适合采用其他方法现浇施工或预制架设桥跨时,可选择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是进行桥梁施工的重要机械设备。当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进行现浇箱梁施工,在移动模架纵移过孔至下一桥跨时,移动模架需要开模以避让墩身,但大多数的移动模架底模分两段设计,横向开模时从中间打开,纵移过孔时,移动模架主箱梁需要向两侧打开底模一半长度的距离,但有时受限于公路箱梁左右侧的空间以及支撑主箱梁的墩旁托架的自身结构尺寸,开模距离受到限制导致无法施工,且开模距离过大,容易引起模架整体和局部结构的稳定安全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包括底模、桁架、连接在底模与桁架之间的支撑梁和连接在桁架两侧的箱梁,底模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底模、第二段底模和第三段底模;桁架分为四段,分别为第一段桁架、第二段桁架、第三段桁架和第四段桁架,多段的底模与桁架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段底模与第二段底模相接处底部铰接有垂直旋转铰座,第二段底模与第三段底模之间通过螺栓固连有连接钢片。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段底模远离垂直旋转铰座一侧与桁架之间铰接有伸缩活塞杆。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段桁架与第二段桁架相接处一侧铰接有水平旋转铰座,第三段桁架与第四段桁架相接处一侧也铰接有水平旋转铰座,第二段桁架与第三段桁架相接处分别固连有连接法兰,两组连接法兰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连。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底模两侧分别固连有分段式的侧模,所述侧模分为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第一侧模与第二侧模相接处底部铰接有垂直旋转铰座。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侧模底部与箱梁顶部之间铰接有定位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模前,先将连接钢片上的螺栓和连接法兰上的螺栓拆卸下来;

2)将第二段桁架和第三段桁架沿水平方向分别绕水平旋转铰座转动180°,使第二段桁架与第一段桁架、第三段桁架与第四段桁架抵接;

3)启动伸缩活塞杆,使伸缩活塞杆收缩,进而使第二段底模沿竖直方向绕垂直旋转铰座转动90°,使第二段底模与第三段底模分离;

4)调节定位梁的长度,使第二侧模沿竖直方向绕垂直旋转铰座转动,使侧模水平方向的长度变短;

5)在第二侧模与箱梁之间铰接限位梁,以使第二侧模不与箱梁接触;

6)调节支撑梁的长度,使底模和侧模下移不与现浇梁接触;

7)启动牛腿上的横移油缸,将移动模架拆分成两部分且沿水平方向背向而行,使移动模架两侧模板间距大于桥墩宽度。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不开模时,第一段底模与第二段底模之间也通过螺栓固连有连接钢片;同时第一段桁架与第二段桁架、第三段桁架与第四段桁架之间也固连有连接法兰,并通过螺栓固连。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支撑梁采用双头螺纹连接有螺柱的结构,定位梁与限位梁采用多段式钢杆结构,且各段之间通过螺栓固连。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段底模长度与第一段桁架长度相同。

实施本发明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底模和桁架进行折叠,减小模架开模时向两侧打开的长度,解决了在两侧开模距离受到限制时的难题;开模距离小,也提高了模架过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底模及桁架与移动模架其它结构(箱梁、侧模)均可相互独立,可折叠或旋转,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人工站位于桁架上便可解除底模和桁架的连接螺栓与连接法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移动模架开模前结构立面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模架开模后结构立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模;11、第一段底模;12、第二段底模;13、第三段底模;14、第一侧模;15、第二侧模;16、定位梁;17、限位梁;2、桁架;21、第一段桁架;22、第二段桁架;23、第三段桁架;24、第四段桁架;3、支撑梁;4、垂直旋转铰座;5、连接钢片;6、伸缩活塞杆;61、油缸铰座;62、支撑铰座;7、连接法兰;71、水平旋转铰座;72、连接螺栓;8、箱梁;9、桥墩;91、现浇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移动模架,结合图1、图5,包括底模1、桁架2、连接在底模1与桁架2之间的支撑梁3和连接在桁架2两侧的箱梁8,箱梁8底部架设有牛腿,所述牛腿顶部与箱梁8通过横向液压缸连接,以使底模1、桁架2、支撑梁3和箱梁8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远离桥墩9,便于过孔;所述牛腿连接在桥墩9两侧,起到支撑底模1、桁架2、支撑梁3和箱梁8的作用。

结合图1、图2,底模1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底模11、第二段底模12和第三段底模13,第一段底模11和第三段底模13底部两侧均固连有支撑梁3,起到支撑第一段底模11和第三段底模13的作用;第二段底模12位于第一段底模11与第三段底模13之间,第二段底模12与第一段底模11相接处底部铰接有垂直旋转铰座4,第二段底模12与第三段底模13相接处两侧抵接有连接钢片5,连接钢片5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段底模12和第三段底模13上,且连接钢片5两端通过螺栓固连在第二段底模12和第三段底模13上;第一段底模11与第二段底模12之间也通过螺栓固连有连接钢片5。第二段底模12远离垂直旋转铰座4一侧与桁架2之间铰接有伸缩活塞杆6,伸缩活塞杆6顶部铰接有油缸铰座61,油缸铰座61顶部焊接在第二段底模12底部,伸缩活塞杆6底部铰接有支撑铰座62,支撑铰座62底部焊接在桁架2上。

结合图1、图3和图4,桁架2分为四段,分别为第一段桁架21、第二段桁架22、第三段桁架23和第四段桁架24,第一段桁架21与第一段底模11长度相同,第二段桁架22、第三段桁架23与第二段底模12长度相同,第四段桁架24与第三段底模13长度相同;第一段桁架21与第二段桁架22相接处一侧铰接有水平旋转铰座71,水平旋转铰座71为常规铰链,其轴线竖直;第三段桁架23与第四段桁架24相接处一侧也铰接有水平旋转铰座71,第二段桁架22与第三段桁架23相接处分别间隔固连有若干个连接法兰7,第二段桁架22上的连接法兰7为一组,第三桁架23上的连接法兰7为另一组,两组连接法兰7之间通过连接螺栓72固连,第一段桁架21与第二段桁架22、第三段桁架23与第四段桁架24之间也固连有连接法兰7,并通过螺栓固连。

结合图1、图5,在较为狭窄的环境中开模时,将连接螺栓72和连接法兰7上的螺栓均拆卸下来,同时将连接钢片5上的螺栓均拆卸下来,然后将第二段桁架22和第三段桁架23沿水平旋转铰座71翻转,将第二段底模12沿垂直旋转铰座4翻转,使两侧模板之间的间距扩大,此时只需移动两侧模板间距与桥墩9宽度的差值,即可实现移动模架的过孔,十分方便。

结合图1、图5,底模1两侧分别固连有分段式的侧模,所述侧模分为第一侧模14和第二侧模15,第一侧模14与第二侧模15相接处底部也铰接有垂直旋转铰座4,第二侧模15底部与箱梁8顶部之间铰接有定位梁16,定位梁16与限位梁17采用多段式钢杆结构,且各段之间通过螺栓固连;通过设置可折叠的侧模,使移动模架开模后的宽度更小,则可使移动模架能够在更为狭窄的环境中移动,设置定位梁16起到支撑侧模的作用,使模架内浇筑成型的现浇梁91形状规整;设置限位梁17避免第二侧模15在移动时晃动而与箱梁8碰撞损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减小开模距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模前,先将连接钢片5上的螺栓和连接法兰7上的螺栓拆卸下来;

2)将第二段桁架22和第三段桁架23沿水平方向分别绕水平旋转铰座71转动180°,使第二段桁架22与第一段桁架21、第三段桁架23与第四段桁架24抵接;

3)启动伸缩活塞杆6,使伸缩活塞杆6收缩,进而使第二段底模12沿竖直方向绕垂直旋转铰座4转动90°,使第二段底模12与第三段底模13分离;

4)调节定位梁16的长度,使第二侧模15沿竖直方向绕垂直旋转铰座4转动,使侧模水平方向的长度变短;

5)随后拆除定位梁16,并在第二侧模15与箱梁8之间铰接限位梁17,以使第二侧模15不与箱梁8接触;

6)支撑梁3采用双头螺纹连接有螺柱的结构,调节支撑梁3的长度,使底模1和侧模2下移不与现浇梁91接触;

7)启动牛腿上的横移油缸,将移动模架拆分成两部分且沿水平方向背向而行,使移动模架间距大于桥墩宽度,以便于后续过孔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