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0553发布日期:2019-12-14 01:23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路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路面坑洞是道路常见病害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路面坑洞将会承受路面水的下渗和过往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在路面坑洞的传统灌缝封边施工中,病害摊铺碾压结束,病害边线用热沥青(热灌缝)或成品灌封胶(冷灌缝)灌入病害与原始沥青路面边缘,起到隔绝水的作用,但存在以下不足:

一、渗水表现一般,在传统的病害处置之后,在边线处进行的渗水试验,此边线处较新旧路面比较,渗水表现较差;

二、易产生新病害,传统灌缝封边处表面灌缝剂在车轮荷载及高温天气作用下易散落软化,且容易被车轮推挤等外力作用下很容易脱落,易造成边线处早期病害的产生;

三、影响平整度,灌缝封边剂在低温固态下形成凸起与沥青表面的阻隔,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进而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四、影响视觉感受,在封边结束后,新旧路面表面由灌封胶隔离开来,形成“病害框”,经过2至3月后,新沥青路面表面与旧路面色差已经较小,但仍被“病害框”隔离。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新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及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包括贴条,贴条的两表面均具有粘结性,一表面用于粘贴于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另一表面用于与待摊铺的混合料粘合;所述贴条为复合物防水胶,当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贴条由固体转变为胶体;贴条的两表面分别贴附有保护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贴条的软化点为75~11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贴条的宽度为3~10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贴条的宽度为4cm或10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坑洞铣刨,根据坑洞的深度选择与之匹配的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侧面贴;

步骤二、将贴条两表面的保护膜撕开,其中一表面粘贴于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

步骤三、混合料摊铺,混合料覆盖贴条的另一表面;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在贴条粘贴于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之后,还通过固定件将贴条固定在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为铁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为130~16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混合料为沥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坑洞铣刨后进行吹风清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应用于坑洞新旧路面的接缝处,可有效解决新旧沥青路面的粘结,使其形成区域整体性,有效起到防水作用。

本发明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方法,在摊铺混合料之前,在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粘贴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的贴条,待混合料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使得新旧路面之间的接缝处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还增强了新旧路面板块的联结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路面结构的切面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传统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后留下的“病害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新旧路面封边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方法与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渗水试验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以实际工程概况进行示例说明,其中,如图1所示,路面结构包括底基层1、主线基层2、下面层3、中面层4和上面层5,底基层1采用34cm(17cm+17cm)水泥稳定碎石,主线基层2采用20cm水泥稳定碎石,下面层3为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型,中面层4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型,上面层5为4cmsbs改性沥青ac-13(a)抗滑表层。

当路面出现坑洞后,传统的施工工艺为采用压缝带或抗裂贴。以压缝带示例说明,其一面是0.3mm厚的抗皱抗重载型聚丙烯材料(无粘结性),另一面是2mm厚的聚合物防水膜(有粘结性),压缝带进行新旧路面的封边工艺,如图2所示,其在病害摊铺碾压结束后,病害边线先用热沥青(热灌缝)6或成品灌封胶(冷灌缝)灌入病害与原始沥青路面边缘,再将压缝带贴于其上,由于材料特性,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渗水指标及结合性差,同时形成“病害框”7(如图3所示),影响路面整体美观。

基于此,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包括贴条10,贴条的两表面均具有粘结性,一表面用于粘贴于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另一表面用于与待摊铺的混合料粘合。贴条10为复合物防水胶(例如沥青胶结材料),常温下为固态,遇高温呈胶体的特性;当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贴条由固体转变为胶体,即在混合料摊铺的过程中可直接使得贴条由固态转变为胶体状态,从而使得碾压时新旧路面之间的接缝处被复合物防水胶充分填充,且使得新旧路面板块能够很好地联结。另外,贴条10的两表面分别贴附有保护膜11,对贴条进行保护。其中,混合料优选为常用的沥青材料,贴条的软化点为75~110℃,与混合料的摊铺温度130~160℃契合,使得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贴条从固体状态转变为胶体状态。为了与实际施工相匹配,贴条的宽度设计为3~10cm;根据坑洞的深度选择不同宽度的贴条,施工中常用的贴条的宽度为4cm或10cm。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进行性能检测,如表1所示:

表1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的性能检测表

经检测,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技术标准;由检测结果的软化点、-10℃低温柔性以及低温拉伸量数据可判断,侧面贴可以使新旧路面板块起到较好的联结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如同胶带一样一卷一卷,搬运很方便;还可以根据不同坑洞的尺寸大小进行裁剪;最后是可以有效解决新旧沥青路面的粘结,使其形成区域整体性,有效起到防水作用。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坑洞铣刨,根据坑洞的深度选择与之匹配的侧面贴;具体地,将坑洞对应的病害层铣刨,铣刨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吹风清扫,有利于提高新旧路面板块的联结性能;如图5所示,可以将坑洞对应的中面层和上面层进行铣刨,然后摊铺中面层,只需在上面层设置侧面贴即可,当然,也可以在中面层设置侧面贴,在此以在上面层设置侧面贴进行示例说明。

步骤二、待病害层铣刨完成后,将沥青胶结材料的贴条在固态状态下固定在新旧路面接缝处,具体地,将贴条两表面的保护膜撕开,将贴条的右表面粘贴于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上,并与竖向立壁齐平。另外,为了防止侧面贴脱落,还可以通过固定件(例如:铁钉、钢钉等)将贴条固定在坑洞铣刨后的旧路面的竖向立壁上,还能防止后续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容易将侧面贴推挤,侧面贴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用,从而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早期病害的产生。

步骤三、混合料摊铺,混合料覆盖贴条的另一表面;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具体地,混合料优选为沥青,通过摊铺机进行摊铺,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为130~160℃,摊铺完成后,沥青混合料覆盖贴条的左表面;即待各项工序准备完毕后,正常进行摊铺,碾压,利用沥青胶结材料常温下呈固态,遇高温呈胶体的特性,沥青的高温将胶结材料变为胶体,以替代传统灌缝胶。

如图6所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施工方法与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渗水试验,可知,传统封边工艺在边线处,渗水试验时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且数值相差较大(如图6中的上方曲线);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封边工艺在边线处,渗水试验时基本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渗水较传统工艺有较大提升(如图6中的下方曲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坑洞新旧路面封边侧面贴,应用于坑洞新旧路面的接缝处,可有效解决新旧沥青路面的粘结,使其形成区域整体性,有效起到防水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