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6108发布日期:2020-02-11 13:17阅读:1340来源:国知局
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箱涵广泛应用于交通、排水等工程领域,根据箱涵的使用功能,箱涵工程一般具有线形过度平顺,截面尺寸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保持相对固定的特点。箱涵通常有单孔、双孔或多孔截面,属于水平空心结构形式。

箱涵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传统施工过程中,箱涵模板工程常规施工方法为在涵洞内搭设钢管脚手架进行涵身模板的加固,采用模板、螺杆及满堂支架进行分节段拼装搭设及拆除,此模板工程施工周期长、周转材料损耗大、设备和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具有工作效率高、材料损耗小、成本较低、经济合理、适用便捷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s1、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对箱涵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内外模板结构进行测量放线,并根据施工荷载进行模板结构安全验算;s2、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采用钢筋对下部结构区域进行安装铺设,再对下部结构钢筋进行下内侧墙钢模板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安装,且下内侧墙钢模板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之间通过木方内支撑,在下内侧墙钢模板和下外侧墙钢模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下止水对拉螺杆,钢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s3、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向下内侧墙钢模板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下部结构;s4、下部结构内外模脱模: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拆除下止水对拉螺杆,在下外侧墙钢模板上安装有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再通过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将下外侧墙钢模板从下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下部结构处进行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s5、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对上内侧墙钢模板进行铺设,在两侧上内侧墙钢模板之间设置有顶模木模板,使其形成上部结构顶部内模板结构,并通过安装于上部结构上的架管支撑结构对其进行支撑,在下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顶部内模板结构上采用钢筋对上部结构区域进行安装铺设,并在上部结构区域内进行模支架模板搭设,再对上部结构钢筋进行上外侧墙钢模板安装,且在上内侧墙钢模板以及上外侧墙钢模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上止水对拉螺杆,钢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s6、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向上内侧墙钢模板以及上外侧墙钢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上部结构,并与下部结构形成一节段箱涵;s7、模板整体脱模: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拆除上止水对拉螺杆,在上外侧墙钢模板上安装有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再通过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将上外侧墙钢模板从上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上部结构处进行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在架管支撑结构上安装有滑移体系,分别在架管支撑结构与上内侧墙钢模板、顶模木模板之间设置有伸缩顶板结构,通过伸缩顶板结构将上内侧墙钢模板及顶模木模板从上部结构上脱模后,再通过滑移体系将其处于下部结构上推移至下节上部结构处进行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s8、竣工验收:多节段箱涵连续施工完成后,对箱涵进行整体验收。

如此设置,通过下内侧墙钢模板、下外侧墙钢模板、上内侧墙钢模板、顶模木模板以及行上外侧墙钢模板,使得箱涵模板体系整体采取模板与支模架采用一体化施工,避免模板及支模架的重复拆除与搭设工序,减化施工工序,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模板体系搭完成后采用调节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滑移体系支撑的落地,人工推动模板体系整体滑移至下一节段再进行循环施工,操作简单适用便捷;箱涵模板体系中模板与支模架采取一次性搭设,通过伸缩顶板结构来调整上内侧墙钢模板和顶模木模板的安装与脱模,施工过程中基本无周转性材料损耗;模板体系的施工采取一次性搭设,减少模板体系传统施工中的反复搭设与拆除,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材料的周转周期,箱涵模板体系滑移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劳动力成本支出;模板体系根据施工方案一次性搭设并安全验收,排除架体重复搭设过程存在的安全偏差因素,模板体系可以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周转性材料及资源消耗降低、无废弃物产生,绿色环保;通过依次进行施工准备、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下部结构内外模脱模、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模板整体脱模、竣工验收施工步骤,具有工作效率高、材料损耗小、成本较低、经济合理、适用便捷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在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时,在下外侧墙钢模板上安装第一钢管斜撑。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钢管斜撑对下外侧墙钢模板进行支撑,提高下外侧墙钢模板在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步骤中,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下部结构顶端铺设止水钢板。

如此设置,一方面提高下部结构的防水性能,同时提高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止水钢板的两端面上一体垂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内。

如此设置,通过垂直于止水钢板的连接板,提高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下外侧墙钢模板上的固定架、一端均滑动穿设于固定架上的滑动杆、安装于滑动杆另一端上的下模板滑轮组以及一端转动设置于下模板滑轮组上的调节螺杆,且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进而控制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中滑轮组用于支撑地面或者脱离地面的作用,即可实现将下外侧墙钢模板从下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下部结构处进行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的作用;在下部结构施工时,通过调节螺杆将滑轮组脱离地面,使下外侧墙钢模板支撑于地面上,提高下部施工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时,在上外侧墙钢模板上安装第二钢管斜撑。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钢管斜撑对上外侧墙钢模板进行支撑,提高上外侧墙钢模板在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上外侧墙钢模板上的上模板滑轮组。

如此设置,通过上模板滑轮组便于对上外侧墙钢模板进行推移,将下外侧墙钢模板从下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下部结构处进行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体系包括固定安装于架管支撑结构上的固定板、一端均滑动穿设于固定板上的导向杆、安装于导向杆另一端上的导向轮组以及一端设置于导向轮组上的控制螺杆,且所述控制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控制螺杆,进而控制滑移体系中导向轮组用于支撑地面或者脱离地面的作用,即可实现将上外侧墙钢模板推移至下节上部结构处进行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的作用;在上部结构施工时,通过调节螺杆将滑轮组脱离地面,使上外侧墙钢模板支撑于地面上,提高上部施工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顶板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上内侧墙钢模板和顶模木模板上的固定座以及一端分别转动布置于固定座上的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另一端均螺纹转动连接于所述架管支撑结构上。

如此设置,通过对转动螺杆进行操作,实现上内侧墙钢模板、顶模木模板与架管支撑结构之间间距调节的目的,即可实现脱模或者形成上部结构顶部内模板结构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在下部结构沿其长度方向施工的两侧开挖有排水沟槽。

如此设置,便于在施工时的排水性能,提高箱涵模板体系施工质量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箱涵模板体系整体滑移是采取模板与支模架采用一体化施工,避免模板及支模架的重复拆除与搭设工序,减化施工工序,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箱涵模板体系中模板与支模架采取一次性搭设,通过伸缩顶板结构来调整上内侧墙钢模板和顶模木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施工过程中基本无周转性材料损耗;

3、模板体系搭完成后采用调节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滑移体系支撑的落地,人工推动模板体系整体滑移至下一节段再进行循环施工,操作简单适用便捷;

4、模板体系的施工采取一次性搭设,减少模板体系传统施工中的反复搭设与拆除,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材料的周转周期,箱涵模板体系滑移降低劳动强度,减小劳动力成本支出;

5、模板体系根据施工方案一次性搭设并安全验收,排除架体重复搭设过程存在的安全偏差因素,模板体系可以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周转性材料及资源消耗降低、无废弃物产生,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下部结构中下内、外侧墙钢模板安装剖面图;

图2为下部结构中下内、外侧墙钢模板拆模剖面图;

图3为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箱涵下部结构下外侧墙钢模板滑移示意图;

图5为上部结构中上内、外侧墙钢模板安装剖面图;

图6为上内、外侧墙钢模板安装中伸缩顶板结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上内、外侧墙钢模板安装中滑移体系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上部结构中上内、外侧墙钢模板拆模剖面图;

图9为上内、外侧墙钢模板拆模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箱涵上部结构上外侧墙钢模板滑移示意图。

图中:1、排水沟槽;21、下内侧墙钢模板;22、下外侧墙钢模板;23、木方;24、第一钢管斜撑;25、下止水对拉螺杆;3、止水钢板;31、连接板;4、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41、固定架;42、滑动杆;43、下模板滑轮组;44、调节螺杆;51、上内侧墙钢模板;52、顶模木模板;53、上外侧墙钢模板;54、第二钢管斜撑;55、上止水对拉螺杆;6、架管支撑结构;61、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7、滑移体系;71、固定板;72、导向杆;73、导向轮组;74、控制螺杆;8、伸缩顶板结构;81、固定座;82、转动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合同、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根据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对箱涵的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内外模板结构进行测量放线;如图1所示,在下部结构沿其长度方向施工的两侧开挖有排水沟槽1,并根据施工荷载进行模板结构安全验算。

s2、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如图1所示,采用钢筋对下部结构区域进行安装铺设,再对下部结构钢筋处进行下内侧墙钢模板21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22安装,且下内侧墙钢模板21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22之间通过木方23内支撑;下内侧墙钢模板21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22均采用钢模板进行拼装,钢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拼装后的大模板采用钢管、扣件、铁丝进行加固,形成大块整体模板,且在下外侧墙钢模板22上安装有第一钢管斜撑24用于支撑整体模板;在下内侧墙钢模板21和下外侧墙钢模板22之间可拆卸设置有下止水对拉螺杆25,钢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

s3、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如图2所示,向下内侧墙钢模板21以及下外侧墙钢模板22之间浇筑混凝土,并使下部结构区域钢筋浸入浇筑混凝土中形成下部结构;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下部结构顶端铺设止水钢板3,止水钢板3呈波浪形设置,且两端面上一体垂直设置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的下端位于下部结构内。

s4、下部结构内外模脱模:如图2和图4所示,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拆除下止水对拉螺杆25,在下外侧墙钢模板22上安装有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4,再通过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4将下外侧墙钢模板22从下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下部结构处进行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

如图3所示,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4包括间隔固定安装于下外侧墙钢模板22上的固定架41、一端均滑动穿设于固定架41上的滑动杆42、安装于滑动杆42另一端上的下模板滑轮组43以及一端转动设置于下模板滑轮组43上的调节螺杆44;调节螺杆44的另一端分别螺纹转动连接于固定架41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杆44,进而控制下模板体系滑移装置4中滑轮组用于支撑地面或者脱离地面的作用。

s5、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如图5所示,对上内侧墙钢模板51进行铺设,在两侧上内侧墙钢模板51之间设置有顶模木模板52,使其形成上部结构顶部内模板结构,并通过安装于上部结构上的架管支撑结构6对其进行支撑;在下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顶部内模板结构上采用钢筋对上部结构区域进行安装铺设,并在上部结构区域内进行模支架模板搭设,再对上部结构钢筋进行上外侧墙钢模板53安装,在上外侧墙钢模板53上安装第二钢管斜撑54,且在上内侧墙钢模板51以及上外侧墙钢模板53之间可拆卸设置有上止水对拉螺杆55,钢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

s6、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如图6所示,向止水钢板3、上内侧墙钢模板51以及上外侧墙钢模板53之间浇筑混凝土;连接板31的上端位于上部结构内,并使上部结构区域钢筋完全浸入浇筑混凝土中形成上部结构,并与下部结构形成一节段箱涵。

s7、模板整体脱模:如图8和图9所示,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拆除上止水对拉螺杆55,在上外侧墙钢模板53上安装有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61;再通过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61将上外侧墙钢模板53从上部结构上脱模并推移至下节上部结构处进行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在架管支撑结构6上安装有滑移体系7,分别在架管支撑结构6与上内侧墙钢模板51、顶模木模板52之间设置有伸缩顶板结构8,通过伸缩顶板结构8将上内侧墙钢模板51及顶模木模板52从上部结构上脱模后,结合图10所示,再通过滑移体系7将其处于下部结构上推移至下节上部结构处进行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

如图6所示,其中,上模板体系滑移装置61为多组间隔固定设置于上外侧墙钢模板53上的上模板滑轮组;伸缩顶板结构8包括分别固定于上内侧墙钢模板51和顶模木模板52上的固定座81以及一端分别转动布置于固定座81上的转动螺杆82,转动螺杆82的另一端均螺纹转动连接于架管支撑结构6上;通过对转动螺杆82进行操作,实现上内侧墙钢模板51、顶模木模板52与架管支撑结构6之间间距调节的目的。

如图7所示,滑移体系7包括间隔固定安装于架管支撑结构6上的固定板71、一端均滑动穿设于固定板71上的导向杆72、安装于导向杆72另一端上的导向轮组73以及一端转动设置于导向轮组73上的控制螺杆74,控制螺杆74的另一端分别螺纹转动连接于固定板71上,通过转动控制螺杆74,进而控制滑移体系7中导向轮组73用于支撑地面或者脱离地面的作用。

s8、竣工验收:多节段箱涵连续施工完成后,对箱涵进行整体验收。

在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之前,对各钢模板、顶模木模板52涂刷脱模剂,且脱模后需重新修整并重新涂刷脱模剂,确保混凝土观感质量;脱模剂涂刷过程中确保不对钢筋及成品混凝土造成污染。

通过依次进行施工准备、下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下部结构内外模脱模、上部结构模板体系安装、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模板整体脱模、竣工验收施工步骤,具有工作效率高、材料损耗小、成本较低、经济合理、适用便捷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