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及声屏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9657发布日期:2020-01-21 19:1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及声屏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及声屏障系统,涉及环境保护中的振动和噪声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解决高铁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现有技术中大量应用了声屏障系统。当前使用的高铁金属声屏障,采用折板扣合结构金属单元板,安装时仅使用薄壁橡胶管隔离振动,而薄壁橡胶管压缩永久性变形大,很快就会失去功效,使面背板直接承受高速列车脉动荷载,易引发结构疲劳损伤。而高铁金属声屏障内部作为吸声系统使用的压力纤维水泥板支撑吸声棉,在使用过程中,水泥板容易出现开裂、岩棉塌落的现象,从而导致声屏障失去吸声功能,且声屏障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铁声屏障存在的弊端,开发一种改进结构的声屏障单元板及声屏障系统,适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轨道交通等领域,能有效削弱列车脉动尖峰荷载、安装方便、提高声屏障耐候性能、结构安全及抗疲劳寿命,吸声材料安装防护牢固杜绝松动、坍塌失效等声屏障解耦器可实现良好的柔性减振效果,且兼具塞缝作用防止漏声,单元板与钢立柱间橡胶条固定牢靠,固定措施不影响橡胶条柔性减振功能,橡胶条加金属盖防护,施工安装过程中不发生撕裂,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包括面板、背板、型材框架、吸声组件、橡胶件;型材框架由两个间隔设置的横梁以及设置在两横梁之间的多个竖梁组成;横梁具有相对设置的卡槽,两个卡槽分别承插面板和背板,以使面板和背板分别设置于型材框架的相对两侧组成单元板壳体;橡胶件包括设置在面板和横梁之间,以及背板和横梁之间的框板间胶条,设置在横梁承插槽中的单元板间胶条;吸声组件插装于相邻两个竖梁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吸声组件中的吸声材料采用木丝板,木丝板与面板或背板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吸声组件中的吸声材料采用岩棉,岩棉中设有沟槽,沟槽中插置有岩棉加强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端头,端头与型材框架两端的竖梁扣接;橡胶件还包括板柱间胶条,板柱间胶条设置在端头的卡槽与胶条盖之间,胶条盖与端头的卡槽连接,胶条盖外侧设有毛条,胶条盖两端设置有胶条盖挡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头上设置有排水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岩棉表面设置有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顶盖,顶盖与型材框架顶端的横梁承插式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解耦器,解耦器具有多个与型材框架底端的横梁连接的竖臂,竖臂设有开口向下的承插槽,承插槽中插置有第一胶条,第一胶条至少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胶条通过第二胶条连接,形成一组解耦胶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岩棉加强筋水平插入沟槽,岩棉加强筋包括呈弧形的短边和呈波浪形的长边,长边与短边垂直连接,形成“t”型型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裹材料为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憎水无纺布;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80g/m2,聚丙烯憎水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40g/m2;金属防护网采用铝板拉伸网,铝板拉伸网采用牌号为1060的铝板,厚度≥0.5mm,菱形网孔对角线尺寸宜为2mm×4mm,丝梗宽度≥0.4mm;框板间胶条和板柱间胶条采用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单元板间胶条和解耦胶条采用三元乙丙橡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屏障系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声屏障钢立柱,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方面中任意实施例的声屏障单元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立柱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声屏障单元板,多个声屏障单元板分别为顶部单元板、中部单元板以及底部单元板,顶部单元板的顶部设置有与顶部单元板的型材框架顶端的横梁承连接的顶盖,底部单元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单元板的型材框架底端的横梁连接的解耦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板扣合式结构的、能有效削弱列车脉动尖峰荷载、安装方便、吸声性能更优、提高声屏障耐候性能、结构安全及抗疲劳寿命的铁路金属声屏障单元板。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组合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顶部单元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底部单元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解耦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中部单元板200顶部单元板

300底部单元板400声屏障钢立柱

1开孔面板2背板

3顶部单元板上横梁4横梁

5顶盖6竖梁(纵向)

7岩棉8岩棉加强筋型材

9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10框板间胶条

11单元板间胶条12底部单元板下横梁

13解耦胶条14连接件

15端头16板柱间胶条

17胶条盖18竖梁(横向)

19横梁承插槽20吸声组件

21排水孔22胶条盖挡头

23面/背板上下“l”型弯边24面/背板左右“l”型弯边

25凸起部131第一胶条

132第二胶条133竖臂

134承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组合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中部单元板,200为顶部单元板,300为底部单元板,400为声屏障钢立柱;底部单元板300、中部单元板100和顶部单元板200依次插装于声屏障钢立柱400。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1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开孔面板,2为背板,4为横梁,6为竖梁(纵向),7为岩棉,8为岩棉加强筋型材,9为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10为框板间胶条,11为单元板间胶条,15为端头,19为横梁承插槽、20为吸声组件、21为排水孔;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100的横梁4(上方一个横梁,下方一个横梁)和若干竖梁6通过连接件14铆合连接组成单元板型材框架,开孔面板1和背板2上下、左右边缘均向后折“l”型弯边,面/背板上下“l”型弯边23与横梁4的卡槽扣合,与型材框架连接组成单元板壳体,面/背板左右“l”型弯边24可增强单元板强度;横梁4的卡槽中的面/背板上下“l”型弯边23两侧各设1根框板间胶条10;列车脉动荷载施加到开孔面板1或背板2上,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框板间胶条10,框板间胶条10发生变形,其过程吸收和消耗能量,再传递给横梁4,这样主承载结构所承受的列车脉动荷载得到削弱;开孔面板1和背板2采用牌号为3xxx的铝合金板材,框板间胶条10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硬度(邵尔a)为30;横梁4设两处横梁承插槽19;单元板间胶条11位于上下单元板之间,装配于下横梁4的横梁承插槽19内;单元板间胶条11为三元乙丙橡胶,硬度(邵尔a)为60;单元板间胶条11可降低振动在各声屏障单元板之间的传递和相互擦碰,降低附加噪声;吸声组件20插装于相邻两个竖梁6(纵向)的卡槽之间;开孔面板1设有冲孔,冲孔为矩形圆角孔,开孔率为29%。单元板两端双侧各设一个端头15,共4个,端头15的下部设排水孔21,可防止单元板内积水。

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岩棉7、岩棉加强筋型材8、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9组成吸声组件20。岩棉7设沟槽,岩棉加强筋型材8插入岩棉7的沟槽内;岩棉加强筋型材8为“t”型,“t”型短边为弧形,长边为波浪形,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岩棉7表面采用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9防护,包裹材料为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为80g/m2。金属防护网为铝板拉伸网,采用牌号为1060的铝板,厚度为0.5mm,菱形网孔对角线尺寸宜为2mm×4mm,丝梗宽度为0.4mm。

如图4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顶部单元板2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3为顶部单元板上横梁,5为顶盖;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顶部单元板设顶盖5,顶盖5与顶部单元板上横梁3承插连接,顶盖5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顶部单元板200其余同中部单元板100。

如图5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底部单元板3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2为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3为解耦胶条;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底部单元板300下部设解耦器,解耦器具有多个与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2连接的竖臂133,竖臂133设有开口向下的承插槽134。承插槽134中插置有第一胶条131,第一胶条131至少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胶条131通过第二胶条132连接,形成一组解耦胶条13。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解耦器的局部放大图;解耦器包括与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2连接的四个竖臂133,每个竖臂133设有开口向下的承插槽134。每个承插槽134中均插置有顶部有凸起的类“m”型第一胶条131。左侧的两个第一胶条131通过呈细胶条状的第二胶条132连接,形成一组解耦胶条13。右侧的两个第一胶条131通过呈细胶条状的第二胶条132连接,形成另一组解耦胶条13。从而使得解耦器共设两组解耦胶条13。解耦胶条13为三元乙丙橡胶;硬度(邵尔a)为60;底部单元板300其余结构同中部单元板100。

如图6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5为端头,16为板柱间胶条,17为胶条盖,18为竖梁(横向),21为排水孔,22胶条盖挡头;竖梁(横向)18与横梁4通过连接件14铆合连接,同时相邻两个竖梁(纵向)6之间承插吸声组件20;中部单元板100两端双侧各设一个端头15,共4个,端头15与竖梁(横向)18扣接;板柱间胶条16内置于端头15的卡槽与胶条盖17之间,胶条盖17楔入端头15的卡槽内,胶条盖17外侧设有毛条,横梁4、连接件14、端头15、胶条盖17、竖梁(横向)18、胶条盖挡头22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板柱间胶条16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硬度(邵尔a)为30。

如图8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吸声组件20中的吸声材料采用木丝板,木丝板在靠近面板1侧或背板2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5。木丝板由于强度和刚度较高,因此可以无需在木丝板外部设置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并且木丝板上设置的各凸起部25可以有效的将面板1或背板2上传递的冲击力快速吸收掉,从而防止对木丝板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并且,凸起部25还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整个木丝板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凸起部25还能增加木丝板的局部厚度和表面积,提升吸声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组合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中部单元板,200为顶部单元板,300为底部单元板,400为声屏障钢立柱;底部单元板300、中部单元板100、顶部单元板200依次插装于声屏障钢立柱400。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1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开孔面板,2为背板,4为横梁,6为竖梁(纵向),7为岩棉,8为岩棉加强筋型材,9为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10为框板间胶条,11为单元板间胶条,15为端头,19为横梁承插槽、20为吸声组件、21为排水孔;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100的横梁4(上方一个横梁,下方一个横梁)和若干竖梁6通过连接件14铆合连接组成单元板型材框架,开孔面板1和背板2上下、左右边缘均向后折“l”型弯边,面/背板上下“l”型弯边23与横梁4的卡槽扣合,与型材框架连接组成单元板壳体,面/背板左右“l”型弯边24可增强单元板强度;横梁4的卡槽中的面/背板上下“l”型弯边23两侧各设1根框板间胶条10;列车脉动荷载施加到开孔面板1或背板2上,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框板间胶条10,框板间胶条10发生变形,其过程吸收和消耗能量,再传递给横梁4,这样主承载结构所承受的列车脉动荷载得到削弱;开孔面板1和背板2采用牌号为5xxx的铝合金板材,框板间胶条10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硬度(邵尔a)为31;横梁4设两处横梁承插槽19;单元板间胶条11位于上下单元板之间,装配于下横梁4的横梁承插槽19内;单元板间胶条11为三元乙丙橡胶,硬度(邵尔a)为62;单元板间胶条11可降低振动在各声屏障单元板之间的传递和相互擦碰,降低附加噪声;吸声组件20插装于相邻两个竖梁6(纵向)的卡槽之间;开孔面板1设有冲孔,冲孔为矩形圆角孔,开孔率为25%。单元板两端双侧各设一个端头15,共4个,端头15的下部设排水孔21,可防止单元板内积水。

面板开孔采用矩形圆角孔,较目前应用的声屏障面板,开孔面积增大,吸声性能提高。面板和背板的上下左右边缘均向后折“l”型弯边,上下边缘“l”型弯边与横梁扣合,左右边缘“l”型弯边增强单元板强度。

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岩棉7、岩棉加强筋型材8、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9组成吸声组件20。岩棉7设沟槽,岩棉加强筋型材8插入岩棉7的沟槽内,岩棉加强筋型材8为“t”型,“t”型短边为弧形,长边为波浪形,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岩棉7表面采用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9防护,包裹材料为聚丙烯憎水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为40g/m2。金属防护网为铝板拉伸网,采用牌号为1060的铝板,厚度为0.6mm,菱形网孔对角线尺寸宜为2mm×4mm,丝梗宽度为0.5mm。

如图4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顶部单元板2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3为顶部单元板上横梁,5为顶盖;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顶部单元板设顶盖5,顶盖5与顶部单元板上横梁3承插连接,顶盖5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其余同中部单元板100。

如图5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底部单元板300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2为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3为解耦胶条;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底部单元板300下部设解耦器,解耦器主要包括解耦胶条13;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2设有一个横杆和四个竖臂,四个竖臂各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承插槽;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解耦器的局部放大图;解耦器包括与底部单元板下横梁12连接的四个竖臂133,每个竖臂133设有开口向下的承插槽134。每个承插槽134中均插置有顶部有凸起的类“m”型第一胶条131。左侧的两个第一胶条131通过呈细胶条状的第二胶条132连接,形成一组解耦胶条13。右侧的两个第一胶条131通过呈细胶条状的第二胶条132连接,形成另一组解耦胶条13。从而使得解耦器共设两组解耦胶条13。解耦胶条13为三元乙丙橡胶,硬度(邵尔a)为62;底部单元板300其余结构同中部单元板100。

如图6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中部单元板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5为端头,16为板柱间胶条,17为胶条盖,18为竖梁(横向),21为排水孔,22胶条盖挡头;竖梁(横向)18与横梁4通过连接件14铆合连接,同时相邻两个竖梁(纵向)6之间承插吸声组件20;中部单元板100两端双侧各设一个端头15,共4个,端头15与竖梁(横向)18扣接;板柱间胶条16内置于端头15的卡槽与胶条盖17之间,胶条盖17楔入端头15的卡槽内,胶条盖17外侧设有毛条;横梁4、连接件14、端头15、胶条盖17、竖梁(横向)18、胶条盖挡头22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板柱间胶条16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硬度(邵尔a)为31。

如图8所示,是本申请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组件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吸声组件20中的吸声材料采用木丝板,木丝板在靠近面板1侧或背板2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5。木丝板由于强度和刚度较高,因此可以无需在木丝板外部设置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并且木丝板上设置的各凸起部25可以有效的将面板1或背板2上传递的冲击力快速吸收掉,从而防止对木丝板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并且,凸起部25还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整个木丝板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凸起部25还能增加木丝板的局部厚度和表面积,提升吸声效果。

实施例3

一种声屏障单元板主要包括开孔面板、背板、型材框架、吸声组件、橡胶件、端头等其他型材辅件;型材框架与面板/背板采用无铆钉扣合方式柔性连接组成单元板壳体,型材框架由上下横梁和若干竖梁通过连接件铆合连接组成单元板受力框架,上下横梁卡槽承插面/背板,相邻竖梁卡槽承插吸声组件;单元板壳体两端装配端头,单元板壳体内部装配吸声组件;橡胶件包括:装配于面/背板和上下横梁之间的框板间胶条,装配于下横梁承插槽的单元板间胶条,装配于端头的板柱间胶条,装配于底部单元板下横梁的解耦胶条;吸声组件插装于相邻两个竖梁卡槽间,包括岩棉、岩棉加强筋型材、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防护材料包括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岩棉设有沟槽,岩棉加强筋型材插入岩棉沟槽,岩棉表面采用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防护;单元板两端下部设排水孔;若干块单元板插装于声屏障钢立柱,底部单元板含解耦器,顶部单元板含顶盖。

优选地,单元板包括开孔面板、背板、横梁、竖梁、端头、胶条盖、胶条盖挡头、岩棉、岩棉加强筋型材、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框板间胶条、单元板间胶条和板柱间胶条;型材框架与面板/背板采用无铆钉扣合方式柔性连接组成单元板壳体,型材框架由上下横梁和若干竖梁通过连接件铆合连接组成单元板受力框架,上下横梁卡槽承插面/背板,相邻竖梁卡槽承插吸声组件;单元板壳体两端装配端头,单元板壳体内部装配吸声组件;横梁卡槽中的面板(背板)弯边两侧各设一根框板间橡胶条;端头位于单元板两端双侧,与钢立柱接触传递受力,共四个,与竖梁扣合,并用螺钉固定于上下横梁,防止端头上下窜动;板柱间胶条内置于端头卡槽与胶条盖之间,胶条盖楔入端头卡槽内,胶条盖外侧设有毛条。胶条盖两端设置胶条盖挡头,防止胶条盖上下窜动。

优选地,横梁设有两个卡槽,两个承插槽,框板间胶条装配于横梁卡槽内,单元板间胶条装配于下横梁承插槽内。

优选地,单元板两端下部设排水孔,排水孔位于端头下部。

优选地,岩棉、岩棉加强筋型材、包裹材料、金属防护网组成吸声组件,吸声组件插装于相邻竖梁的卡槽,固定牢靠。岩棉加强筋型材插入岩棉沟槽,岩棉表面采用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包裹材料为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憎水无纺布,岩棉(面板侧)设金属防护网,金属防护网为铝板拉伸网。

优选地,岩棉内设岩棉加强筋,外设包裹材料和金属防护网。

优选地,岩棉加强筋采用牌号为6063的“t”型铝合金型材,“t”型短边为弧形,长边为波浪形。

优选地,包裹材料包括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或聚丙烯憎水无纺布。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80g/m2,聚丙烯憎水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40g/m2

优选地,金属防护网采用铝板拉伸网。铝板拉伸网采用牌号为1060的铝板,厚度≥0.5mm,菱形网孔对角线尺寸宜为2mm×4mm,丝梗宽度≥0.4mm。

优选地,面板设有冲孔,冲孔为矩形圆角孔,开孔率为25%-30%。

优选地,面板和背板的上下左右边缘均向后折“l”型弯边。

优选地,框板间胶条、板柱间胶条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三元乙丙发泡橡胶硬度(邵尔a)为30±5。

优选地,顶部单元板设顶盖;顶盖与顶部单元板上横梁承插式连接。

优选地,底部单元板下部设解耦器。解耦器主要含解耦胶条,解耦胶条装配于底部单元板下横梁的承插槽,底部单元板下横梁设有四个承插槽。两个顶部有凸起的类“m”型胶条(第一胶条)由一根细胶条(第二胶条)连接形成一组解耦胶条,共设两组解耦胶条。类“m”型胶条顶部凸起插入底部单元板下横梁的四个承插槽内。

优选地,单元板间胶条、解耦胶条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硬度(邵尔a)为60±5。

优选地,横梁、竖梁、端头、顶盖、胶条盖、连接件采用牌号为6063的铝合金型材,面板和背板采用牌号为3xxx或5xxx的铝合金板材,,厚度≥1.5mm。

优选地,单元板面密度为20kg/m2-40kg/m2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屏障系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声屏障钢立柱400,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立柱400之间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声屏障单元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声屏障钢立柱400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声屏障单元板,具体为顶部单元板200、中部单元板100以及底部单元板300。顶部单元板200的顶部设置有与顶部单元板200的型材框架顶端的横梁承连接的顶盖5。底部单元板300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单元板300的型材框架底端的横梁4连接的解耦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声屏障钢立柱400、顶部单元板200、中部单元板100以及底部单元板300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顶部单元板200、中部单元板100以及底部单元板300的结构、形状以及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中部单元板1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适应性调整。例如,在顶部单元板200和底部单元板300之间可以设置一个中部单元板100。又如,在顶部单元板200和底部单元板300之间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中部单元板100。本示例仅用于举例说明,不对中部单元板100的数量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由上下横梁和若干竖梁连接组成单元板受力框架,单元板结构刚度大幅增强;型材框架与面板/背板采用无铆钉扣合方式柔性连接组成单元板主体结构,可有效消减列车脉动风压尖峰荷载,提高了单元板的结构安全性和抗疲劳性能。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将面板的弯曲处和背板的弯曲处置于两根框板间胶条之间,即面板与横梁双侧阻尼,背板与横梁双侧阻尼,减载效果更佳。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吸声材料分隔成多个单元并内置加强筋,吸声组件各部件组配后插装于相邻竖梁的卡槽,安装牢固,刚度增强,无需压力纤维水泥板支撑,减轻声屏障板体重量,金属防护网显著提升吸声材料抗风刷能力,吸声组件耐候性能大幅提高。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橡胶件固定牢靠,与单元板贴合密实,不易撕裂,固定措施不影响橡胶条柔性减振功能。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解耦器橡胶条的针对性结构设计,可实现良好的柔性减振效果,且兼具塞缝作用防止漏声。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面板开孔采用矩形圆角孔,较目前应用的声屏障面板,开孔面积增大,吸声性能提高。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单元板两端下部设排水孔,可防止单元板内积水。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不同于目前应用的折板扣合式结构,采用创新的结构形式、全新的吸声组件设计、阻尼功能设计,消减列车脉动力尖峰荷载,提升了吸声性能、结构安全、耐候性能和抗疲劳寿命。

本申请的一种声屏障单元板,板柱间橡胶条内置于端头卡槽与胶条盖之间,相比传统的铆钉固定方式,胶条与单元板贴合密实,施工安装过程中不会发生撕裂,不影响胶条柔性减振功能,且固定牢靠、有效保护胶条,胶条使用寿命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