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34011发布日期:2020-02-14 22:2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海大桥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成桥后主桥装饰是桥梁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某些跨海大桥所处环境风速较大,因此对主桥装饰部件的防风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例如海南某大桥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强台风多发的琼州海峡沿岸,且靠近风力强劲的海峡东部入口,桥位处海面上100年重现期10m高度,设计基本风速达到49.5m/s、桥面高度设计基准风速接近60m/s。因此,对成桥后的装饰件等各种细部构件的抗风稳定性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包括:

主体,安装于桥梁的塔壁上;

内侧第一加劲板,竖向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侧,并与所述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

内侧第二加劲板,水平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侧,并与所述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

外侧加劲板,设置在主体外侧转角处;

装饰件固定座,用于连接所述主体与主桥的塔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弧面板及其竖向两端连接的直面板;

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为弧形加劲板,其与所述主体的弧面板内侧表面贴合,多个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在所述主体的水平方向间隔分布设置;

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为条形加劲板,其同样与所述主体的弧面板内侧表面贴合,多个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在所述主体的竖向方向间隔分布设置;

所述外侧加劲板设置在主体的直面板与弧面板转角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采用多节段横向拼接的结构,各节段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主体的分节处内侧设置有两个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加固,所述主体的分节处之间位置还设置至少一个单独的内侧第一加劲板;两个内侧第一加劲板中间位置对应的装饰板弧面板外侧还设置有所述外侧加劲板;

所述水平设置的内侧第二加劲板设置于所述主体各节段上,位于距离弧面板上端和下端四等分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厚8mm,宽80mm,此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长度方向等于所述主体的弧面板长度;

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厚6mm,宽8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直面板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装饰件固定座的开槽;

所述装饰件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桥梁塔壁的预埋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弧面板上与所述开槽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与钢板预埋件之间采用全封闭焊接,所述开槽的面积大约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开槽边缘间的间隙用于进行补涂修复焊缝处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内侧第二加劲板、外侧加劲板与主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表面采用净化除锈及防腐面漆喷涂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主塔装饰板的安装方法,包括:

在工厂预制时装饰板主体,对其进行表面净化除锈及防腐面漆喷涂处理,在主体的直面板上开设用于安装所述装饰件固定座的开槽;

在所述主体内侧竖向设置内侧第一加劲板,水平设置内侧第二加劲板,并在主体的直面板与弧面板转角处设置外侧加劲板;

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桥梁塔壁的预埋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弧面板上,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完成装饰板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方法包括:

安装时,在塔壁预埋钢板上按照预定位置进行第一固定座的全封闭焊接安装,在安装好后进行防腐涂装;同时,在装饰板的直面板上相对位置设置开槽;

所述第二固定座与装饰板弧面板焊接,其位置与所述开槽的位置及内侧第一加劲板对应。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主体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通过本公开主体装饰件加劲板的设置,使得装饰板受力形式调整为内侧加劲板通过装饰板传递至对应的固定座,最终有效的将抗风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传递至塔壁埋件,受力形式明确,结构安全;

(2)由于装饰板固定座的第二固定座与装饰板弧面板可以提前焊接,焊缝附近受高温损伤的涂层容易恢复;且第一固定座501与钢板预埋件全封闭焊接,焊缝附近涂层可以通过结构间的足够距离进行补涂修复;由于涂层易于恢复,也避免了塔柱涂层受到二次污染,确保了塔柱涂装质量;

(3)由于装饰板固定座为分体设计,在装饰板在需要更换的时候,第一固定座保留,与提前按调整的图纸加工的具有第二固定座的装饰板进行高强螺栓连接即可,使得装饰板易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在外侧加劲板位置的剖面图;图2b为外侧加劲板的局部细节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在装饰件固定座的剖面图;图3b为装饰件固定座板的局部细节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装饰件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主体装饰件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主体;

2、内侧第一加劲板;

3、内侧第二加劲板;

4、外侧加劲板;

5、装饰件固定座;

101、弧面板

102、直面板;

103、开槽

501、第一固定座;

502、第二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跨海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能够保证装饰件的抗风稳定性。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由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处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海桥梁的主体装饰件。图1为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主体装饰件包括:主体1、内侧第一加劲板2、内侧第二加劲板3、外侧加劲板4及装饰件固定座5。

以下对本实施例主体装饰件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主体1为主体装饰件的主要构件,用于安装于跨海大桥的塔壁位置。所述装饰板主体1在工厂预制时,对其进行表面净化除锈及防腐面漆喷涂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包括弧面板101及其竖向两端连接的直面板102,其中,所述主体1的直面板102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装饰件固定座5的开槽103。优选地,所述主体1为采用多节段在横向拼接的结构。

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2竖向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侧,并与所述主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用于提高整体抗风性能。优选地,在主体1的分节处设置两块内侧第一加劲板2,并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加固,用于增强横向刚度。所述主体1的分节处之间位置还设置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内侧第一加劲板2。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配合半圆形的主体1,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2采用厚8mm,宽80mm的弧形加劲板,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2长度方向等于所述主体1的弧面板长度。

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3水平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侧,并与所述主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对应拼接的主体1,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3设置于所述主体1各节段上。优选的,所述内侧第二加劲板3采用厚6mm,宽80mm的条形加劲板。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设置的内侧第二加劲板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于距离弧面板竖向两端四等分位置,从而使受力均匀,最为合理的将外力分散到各区域。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在外侧加劲板位置的剖面图;图2a为外侧加劲板的局部细节图。如图2a、2b所示,所述外侧加劲板4设置在主体1的直面板与弧面板转角处外侧,用于增强装饰件主体1的整体刚度与抗风性能。优选地,所述外侧加劲板4设置于装饰板弧面板外侧两内侧第一加劲板2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2、内侧第二加劲板3、外侧加劲板4与主体1为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第一加劲板2、内侧第二加劲板3、外侧加劲板4与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上述加劲板的设置,能够增强装饰件主体1的整体刚度与抗风性能,并使产生的应力有效的传递至装饰件固定座5的螺栓栓接处。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铺前跨海大桥主体装饰件在装饰件固定座的剖面图;图3b为装饰件固定座板的局部细节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装饰件固定座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所述装饰件固定座5包括第一固定座501和第二固定座502,所述第一固定座501固定连接于桥梁塔壁的预埋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502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弧面板101上,所述第一固定座501和第二固定座502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完成装饰板的固定。由于上述设置,使得装饰板易于更换。当装饰板在需要更换的时候,第一固定座501保留,与提前按调整的图纸加工的安装了第二固定座502的装饰板进行高强螺栓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501材质为q235,安装时,在塔壁预埋钢板上按照图纸所给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固定座501的全封闭焊接安装,在安装好后进行防腐涂装,防止塔柱涂层受到二次污染;同时,在装饰板直面板102上相对位置进行开槽;所述第二固定座502为不锈钢材质,与装饰板弧面板焊接,其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座501,即与开槽103的位置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座502还与装饰板内侧沿弧面的内侧第一加劲板2对应。

第二固定座502与装饰板弧面板可以提前焊接,焊缝附近受高温损伤的涂层容易恢复。第一固定座501与钢板预埋件全封闭焊接,焊缝附近涂层可以通过结构间的足够距离进行补涂修复。由于涂层易于恢复,也避免了塔柱涂层受到二次污染,确保了塔柱涂装质量。

本实施例主体装饰件的设置,使得装饰板受力形式调整为内侧加劲板通过装饰板传递至对应的固定座(装饰件固定座5的第一固定座501和第二固定座502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最终有效的将抗风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传递至塔壁埋件,受力形式明确,结构安全。

在本公开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海桥梁的主体装饰件的安装方法,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主体装饰件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s1,在工厂预制时装饰板主体1,对其进行表面净化除锈及防腐面漆喷涂处理,在主体1的直面板102上开设用于安装所述装饰件固定座5的开槽103。优选地,采用多节段横向拼接构成所述主体1;

s2,在所述主体1内侧竖向设置内侧第一加劲板2,水平设置内侧第二加劲板3,并在主体1的直面板与弧面板转角处设置外侧加劲板4;

s3,将所述第一固定座501固定连接于桥梁塔壁的预埋钢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502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1的弧面板101上,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501和第二固定座502,完成装饰板的固定。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实施例1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公开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并且,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