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8022发布日期:2020-04-03 18: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平整施工场地,将路桥过渡段划分为近桥台和远桥台,其中,近桥台的范围是从桥台边缘至路桥过渡段总长度40%~50%的位置,远桥台的范围是从近桥台末端至路桥过渡段的末端;

s2、对近桥台的地基进行桩位放样测量,在近桥台的地基安装钢筋混凝土桩筏结构;

s3、对远桥台的地基进行桩位放样测量,在远桥台的地基安装素混凝土桩网结构;

s4、利用振动压路机对路基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填筑至路桥过渡段路基基床底层顶部;

s5、对路桥过渡段路基基床底层顶部进行桩位放样测量,在路桥过渡段路基基床底层顶部安装水泥土搅拌桩结构;

s6、利用振动压路机对路基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完成路桥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的填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确定钢筋混凝土桩的横向桩间距为钢筋混凝土桩桩径的4倍;

s22、确定钢筋混凝土桩的纵向桩间距为钢筋混凝土桩桩径的4~5倍,且从近桥台的首端至末端依次增大过渡;

s23、根据钢筋混凝土桩的横向桩间距和纵向桩间距,在近桥台的地基处安装多个钢筋混凝土桩;

s24、在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设置碎石垫层,并在碎石垫层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筏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桩体强度不小于c30,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桩径为500~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200~300mm,所述钢筋混凝土筏板的厚度为400~600mm,所述钢筋混凝土筏板的强度不小于c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确定素混凝土桩的横向桩间距为素混凝土桩桩径的4倍;

s32、确定素混凝土桩的纵向桩间距为素混凝土桩桩径的4~5倍,且从远桥台的首端至末端依次增大过渡;

s33、根据素混凝土桩的横向桩间距和纵向桩间距,在远桥台的地基处安装多个素混凝土桩;

s34、在素混凝土桩的桩顶设置桩帽,桩帽上设置加筋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桩的桩体强度不小于c30,所述素混凝土桩桩径为500~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垫层厚度为300~600mm,所述加筋垫层采用砂砾石和碎石,所述砂砾石和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设置正方形结构的水泥土搅拌桩组;

s52、确定水泥土搅拌桩组的横向桩组间距为水泥土搅拌桩桩径的2倍;

s53、确定水泥土搅拌桩组的纵向桩组间距为水泥土搅拌桩桩径的3~5倍,且从近桥台的首端至远桥台的末端依次增大过渡;

s54、根据水泥土搅拌桩组的横向桩组间距和纵向桩组间距,在路桥过渡段的基床底层顶部安装多个水泥土搅拌桩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组的边长为水泥土搅拌桩桩径的3倍,所述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为500mm,所述水泥土搅拌桩采用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高铁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桩组合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和s6中路基填料与线路一般路段的路基填料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