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2170发布日期:2019-11-19 21:26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混凝土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指的是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近年来,我国的公路里程得到了逐年增加,其中,由于沥青混凝土路和水泥路相比,铺筑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因此现有的公路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铺筑而成。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4747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冷却成型装置,其包括机架、滚筒、把手、主水槽、箱体、风机、送风管、鼓风管、鼓风口、溢流管、辅水槽、排水管、喷头,机架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平安装一个滚筒,机架的前端焊接两个把手,主水槽内部固设一个箱体,风机的出风口上固设一个送风管,所述的送风管的另一端与箱体固接,箱体上固设一个鼓风管,鼓风管的另一端竖直固设架上固设一个辅水槽,辅水槽与溢流管的另一端固接,辅水槽上固设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竖直固设一个喷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鼓风口的位置固定,吹到地面的范围有限,一段沥青路面要来回多次吹风,才能覆盖整段路面,降低了沥青路面的冷却速度,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其具有加快路面冷却速度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柔性的鼓风管,所述鼓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设置有架设管,所述架设管远离鼓风管的一端开设有鼓风口;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架板,所述架设管转动穿设在架设板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动架设管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路面铺设完毕后,需要将沥青路面快速冷却定型,此时只要沿着铺设好的路面推动机架,机架上的架设管伸出机架,架设管上的鼓风口正对准沥青路面,在推动机架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会带动架设管左右转动,鼓风口跟随架设管左右转动,此时鼓风口冷却沥青路面的范围会增大,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架杆,所述架杆远离机架的一端设置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滑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内开设有腰孔,所述腰孔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腰孔内穿设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内固定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不完全齿轮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架设管上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三齿条与驱动齿轮呈啮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冷区沥青路面时,要先启动电机的,电机通过转杆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啮合第一齿条时驱动板会向左边移动,不完全齿轮啮合第二齿条时驱动板会向右边移动,第三齿条会带动驱动齿轮左右移动,从而起到带动架设管左右转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架板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架设管穿设在转动孔内,所述转动孔内侧壁嵌设有球头柱塞,所述架设管外侧壁穿设在转动孔内的位置均部有若干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完全齿轮带动驱动板移动到极限位置后,球头柱塞的球头会卡在卡孔内,从而启动初步将架设管固定住的作用,进而起到防止架设管在鼓风管自重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架设管远离鼓风管的一端套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呈扁平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鼓风管中吹出的冷却风气压不变,扁平状的喷头,喷头的厚度小于鼓风口的直径,喷头中吹出的冷却风压强会变大,从而起到提高架设管中冷却风吹出的距离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宽度大于鼓风口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的宽度大于鼓风口的直径,鼓风管中的冷却风的喷洒范围会扩大,从而提高冷却风对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覆盖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与架设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喷头如果被颗粒或者杂质堵住,可以将喷头从架设管上拆下然后进行疏通,从而启动方便检修喷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靠近架设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远离喷头的端面设置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壁设置卡槽,所述架设管外侧壁设置有扣住卡槽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喷头安装在架设管上时,只需要将连接筒插入到连接环槽内,同时用卡块扣在卡槽内,从而起到方便将喷头安装在架设管上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能够将架设管与连接环槽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起到提高架设管和连接环槽之间的密封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了鼓风管、架设管、架板和驱动机构,从而产生提高鼓风口对沥青路面的覆盖范围的效果;

2、采用了卡孔和球头柱塞,从而产生防止架设管自动复位的效果;

3、采用了连接环槽、连接筒、卡槽和卡块,从而产生方便拆卸架设管上的喷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架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喷头处剖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架板;12、转动孔;13、球头柱塞;2、鼓风机;21、鼓风管;22、鼓风口;23、架设管;24、驱动齿轮;25、卡孔;26、卡块;3、驱动机构;31、架杆;32、伸缩孔;33、伸缩杆;34、驱动板;35、第三齿条;4、腰孔;41、第一齿条;42、第二齿条;43、不完全齿轮;44、转杆;45、电机;5、喷头;51、连接筒;52、卡槽;53、连接环槽;54、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放置板,放置板上设置鼓风机2,鼓风机2出风口处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鼓风管21,鼓风管21远离鼓风机2的一端设置金属材质的架设管23,架设管23呈l型设置,架设管23远离鼓风管21的一端开设鼓风口22,鼓风口22正对地面设置,机架1远离鼓风机2的一端设置架板11,架设管23转动穿过架板11,穿过架板11的架设管23伸出机架1,架设管23伸出机架1的一端套设喷头5,架板11和鼓风机2之间设置带动架设管23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3。

参照图1,刚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需要加速降温时,施工人员可以将机架1放置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推动前行,同时启动鼓风机2和驱动机构3,机架1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行走的时候,驱动机构3带动架设管23往复转动,此时机架1在沥青路面上移动的同时,架设管23上的鼓风口22会左右转动,鼓风口22上套设喷头5,喷头5的厚度小于鼓风口22的直径,喷头5的宽度大于鼓风口22的直径,喷头5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机架1的移动方向,喷头5的厚度较小,此时喷头5处吹出的冷却风压强变大喷射的距离变远,喷洒的范围也会变大,喷头5处喷出的冷却风覆盖范围变大,机架1冷却一段沥青路面需要来回走动的次数变少,从而提高路面冷却的速度,由于鼓风管21为柔性材质,因此鼓风管21可以正常送风。

参照图2和图3,机架1上远离鼓风机2的一端设置两个相对放置的架杆31,架杆31远离机架1的一端设置矩形的伸缩孔32,伸缩孔32内滑动设置伸缩杆33,伸缩杆33位于架杆31之间的一端设置驱动板34,驱动板34跟随伸缩杆33在伸缩孔32内滑动,驱动板34中部开设腰孔4,腰孔4长度方向沿伸缩杆33长度方向设置,腰孔4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腰孔4内穿设置不完全齿轮43,不完全齿轮43固定套设在转杆44上,转杆44转动设置在电机45的转子上,驱动板34远离机架1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齿条35,架设管23上套设有与第三齿条35啮合的驱动齿轮24;机架1上设置架板11,架板11上开设转动孔12,转动孔12内侧壁设置有球头柱塞13,转动孔12内转动设置架设管23,架设管23外侧壁穿设在转动孔12内的位置均布有若干卡孔25,球头柱塞13的球头用于卡住卡孔25。

参照图2和图3,机架1上的电机45启动后,电机45带动转杆44转动,转杆44带动不完全齿轮43转动,不完全齿轮43啮合第一齿条41时驱动板34向左移动,同时通过第三齿条35带动驱动齿轮24向右转动,不完全齿轮43啮合第二齿条42时,驱动板34向右移动,同时第三齿条35带动驱动齿轮24向左转动,不完全齿轮43既不啮合第一齿条41也不啮合第二齿条42时,卡孔25刚好卡在球头柱塞13的球头上,没有外力的作用仅靠喷头5的自重无法带动架设管23转动。

参照图2和图4,喷头5连接架设管23的一端设置连接筒51,连接筒51正对连接管的端面开设连接环槽53,连接环槽53内塞设有密封垫54,连接筒51外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卡槽52,架设管23的外侧壁设置有卡块26,需要将喷头5安装在架设管23的鼓风口22处时,只有将卡块26打开将架设管23穿设在密封环槽内,当架设管23抵触密封垫54后,将卡块26卡在卡槽52内即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直接连接在鼓风机2上的鼓风管21设置成柔性的橡胶管,鼓风管21远离鼓风机2的一端设置架设管23,架设管23转动穿设在架板11内,架板11固定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置带动架设管23往复转动的驱动机构3,使得鼓风口22的对沥青路面的覆盖面积变大,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沥青路面冷却速度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