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982发布日期:2020-02-14 15:5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草沟本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



背景技术:

植草沟又叫植被浅沟或者生物沟,是一种景观型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与雨水的前处理,或者雨水的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

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透水道路一般采用生态透水砼(混凝土)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在有景观要求的区域,会将植草沟本体设置在透水道路两侧,雨水落在透水道路上,一部分可经透水道路流入相邻的植草沟本体内,一部分可以持续下渗,减少路面积水的情况。

然而,在降雨量较大时,因为透水道路以及植草沟本体的透水性能存在极限,所以在透水道路上积累的积水会流入植草沟本体中,使植草沟本体中留存大量积水,从而使植草沟本体中的积水植物在长时间的浸泡中可能受损,而且会使植草沟本体中的土壤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其具有排水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包括透水路和设置在所述透水路两旁的植草沟本体,所述植草沟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过滤层和基层;

所述基层内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连通设置有多个下水管,所述下水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种植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植草沟本体中的积水可通过下水管进入排水管。从而避免植草沟本体中积水过多的情况,且在植草沟本体中局部积水过多时,处于该区域外的下水管可提供排气的功能,有利于积水快速进入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水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拆卸固定有与所述下水管连通的过滤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可防止异物从下水管进入排水管,避免杂质异物堵塞排水管影响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管、塞设在所述过滤管内的过滤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管一端的通风帽,所述过滤管远离所述通风帽一端的外侧面与所述下水管的内侧面抵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积水可通过通风帽进入过滤管,细小的杂质会由过滤件滤除,如果需要更换过滤器,则只需将过滤管从下水管汇总拔出,再插设新的即可,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为圆柱状的海绵结构,所述过滤管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所述海绵结构的限位圆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可直接将海绵结构克服限位圆环的限制拔出,再塞设新的海绵结构,从而不用更换整个过滤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帽包括与所述过滤管固定连接的圆台状壳体和开设在所述圆台状壳体外侧面上的通风格栅孔以及开设在所述圆台状壳体底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过滤管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风格栅可将体积较大的杂物阻挡在过滤器外,也可方便积水的流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台状壳体远离所述过滤管一端的横截面小于其靠近所述过滤管一端的横截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顶部体积较小,从而使得通风格栅孔的朝斜上方的方向开设,有利于积水的流入以及排气管内气流的涌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土工布过滤构层、碎石滤水层以及第二土工布过滤构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土工布层可以很好的将碎石滤水层结构以及形状稳定,保证过滤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与排水管连通的下水管,使植草沟本体中的积水可通过下水管进入排水管,从而避免植草沟本体中积水过多的情况,且在植草沟本体中局部积水过多时,处于该区域外的下水管可提供排气的功能,有利于积水快速进入排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透水路;1、种植层;2、过滤层;21、第一土工布过滤构层;22、碎石滤水层;23、第二土工布过滤构层;3、基层;4、排水管;5、下水管;6、过滤器;61、过滤管;62、过滤件;63、通风帽;631、圆台状壳体;632、通风格栅孔;633、通孔;64、限位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透水道路植草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透水路0和设置在透水路0两旁的植草沟本体,植草沟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层1、过滤层2和基层3。基层3内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上连通设置有多个下水管5,下水管5远离排水管4的一端伸出种植层1。植草沟本体中的积水可通过下水管5进入排水管4,从而避免植草沟本体中积水过多的情况,且在植草沟本体中局部积水过多时,处于该区域外的下水管5可提供排气的功能,有利于积水快速进入排水管4。

过滤层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土工布过滤构层21、碎石滤水层22以及第二土工布过滤构层23。利用土工布层可以很好的将碎石滤水层22结构以及形状稳定,保证过滤效果。

如图2所示,下水管5远离排水管4的一端拆卸固定有与下水管5连通的过滤器6。过滤器6包括过滤管61、塞设在过滤管61内的过滤件62、固定连接在过滤管61一端的通风帽63,过滤管61远离通风帽63一端的外侧面与下水管5的内侧面抵紧。过滤器6可防止异物从下水管5进入排水管4,避免杂质异物堵塞排水管4影响排水效果。积水可通过通风帽63进入过滤管61,细小的杂质会由过滤件62滤除,如果需要更换过滤器6,则只需将过滤管61从下水管5汇总拔出,再插设新的即可,方便快捷。

其中,如图2所示,过滤件62为圆柱状的海绵结构,过滤管6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海绵结构的限位圆环64。因为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可直接将海绵结构克服限位圆环64的限制拔出,再塞设新的海绵结构,从而不用更换整个过滤器6,节约成本。

通风帽63包括与过滤管61固定连接的圆台状壳体631和开设在圆台状壳体631外侧面上的通风格栅孔632以及开设在圆台状壳体631底面的通孔633,通孔633与过滤管61连通。通风格栅可将体积较大的杂物阻挡在过滤器6外,也可方便积水的流入。圆台状壳体631远离过滤管61一端的横截面小于其靠近过滤管61一端的横截面,其顶部体积较小,使得通风格栅孔632的朝斜上方的方向开设,有利于积水的流入以及排气管内气流的涌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