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754发布日期:2020-03-13 06:1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排水设施涵管构件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



背景技术:

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主要用于大型排洪道、城市污水管道、地下行人通道以及机动车地下隧道等工程中。

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通常采用箱涵,而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

现有技术中,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

现有的箱涵结构多为封闭的框架结构,箱涵表面易积水,使得水-土-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体系被破坏,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若直接在箱涵表面设置排水孔,杂物随积水流入排水管内,极易堵塞。

但是相关改进技术公开文献较少,检索发现:

山东天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0423369.7中公开一种预制分体式转角箱涵,包括法兰盘、充气管、橡胶塞、分支管、凹槽、连接管、进风管以及空心腔,所述橡胶塞装配在充气管环形侧面上,所述充气管上端装配有法兰盘,且充气管下端延伸至上箱体下侧,所述分支管安装在充气管环形侧面下侧,该设计实现了辅助冲散淤泥的目的,所述凹槽开设在上箱体上端面,所述空心腔开设在上箱体内,所述进风管装配在凹槽内部右端面,且进风管右端延伸至空心腔内,所述进风管左端装配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凹槽内,该设计实现了杂物吹扫的目的。

长春工程学院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0565377.5中公开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和隔板,底板和侧板及隔板的上面分别预留有连接槽,顶板和侧板及隔板下面预埋有连接钢板,侧板及隔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底板上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底板粘接,顶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侧板及隔板上面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侧板及隔板粘接。

现有箱涵对于生态性和透水性方面的考虑欠佳。因此,目前亟需发明一种新型生态透水箱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凸榫、y型排水管、凹槽、箱体和涵管;箱体下侧中部开通孔形成涵管,箱体顶部有凸起的凸榫,而在相邻的二凸榫之间有下凹的凹槽,至少部分凸榫中开有y型排水管,y型排水管的下端连通到涵管中,y型排水管的上段分叉分别开口在凸榫的相对两侧外壁上。

尤其是,凸榫为长条形棱台。

尤其是,y型排水管的下段直径不大于凸榫的宽度。

尤其是,箱体下侧中部开有一至四个涵管。

尤其是,任一凹槽至少有一侧凸榫中有y型排水管。

尤其是,涵管为矩形、圆形、或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特别适用于有生态透水要求的工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透水效果好,且不易淤堵,实现了水-土-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外形轴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凸榫1、y型排水管2、凹槽3、箱体4、涵管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凸榫1高度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节设定。凹槽3内积水经过滤或沉淀后,配合y型排水管2采用流体力学优化结构设计,下水更为顺畅,且不易淤堵,主要适用于有生态透水要求的工程。

本实用新型包括:凸榫1、y型排水管2、凹槽3、箱体4和涵管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和2所示,箱体4下侧中部开通孔形成涵管5,箱体4顶部有凸起的凸榫1,而在相邻的二凸榫1之间有下凹的凹槽3,至少部分凸榫1中开有y型排水管2,y型排水管2的下端连通到涵管5中,y型排水管2的上段分叉分别开口在凸榫1的相对两侧外壁上。

前述中,凸榫1为长条形棱台。

前述中,y型排水管2的下段直径不大于凸榫1的宽度。

前述中,箱体4下侧中部开有一至四个涵管5。

前述中,任一凹槽3至少有一侧凸榫1中有y型排水管2。

前述中,涵管5为矩形、圆形、或八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榫1、y型排水管2和箱体4等构件依照预制工艺要求制作,箱涵的现场吊装安装,箱体4轴向拼接防水施工完成后,在上进行表面施工,凹槽3内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铺设渗水沥青路面或填土绿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箱涵安装后表面铺设渗水沥青,渗水沥青可起到过滤作用;若箱涵表面需要做绿化,则在凹槽3内填土,填土高度为凸榫1高度的二分之一,压实后绿化,部分积水渗入土中,多余的积水在沉淀后通过凸榫1侧面的y型排水管2。箱涵表面的积水流入凹槽3内,经过滤或沉淀后,进一步的由y型排水管2下泻汇集进入涵管5,可有效防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