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1807发布日期:2020-04-28 21:4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砖。



背景技术:

混凝土砖,也叫混凝土实心砖,以水泥、骨料,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掺合料、外加剂等,经加水搅拌、成型、养护支撑制成。其主要是用于砌筑墙体。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

混凝土砖在制作好后,都会堆积在一起进行存放,而露天存放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长期堆放会沾染上许多污渍,抗污能力不强,影响混凝土砖后续的使用,并且长期堆放后混凝土砖会逐渐褪色,颜色耐久度不高,从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砖,具有提高混凝土砖的抗污能力以及颜色耐久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由混凝土基层、砂浆面层以及保护层组成,所述砂浆面层位于所述混凝土基层与保护层之间,所述混凝土基层设置在最底部,所述保护层覆设在砂浆面层的表面,所述保护层为氟涂料或纳米硅涂料或纳米陶瓷涂料。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氟涂料具有特别优越的各项性能: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摩擦性。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氟涂料在建筑、化学工业、电器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航空航天产业、家庭用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纳米硅涂料中粒径为纳米级的二氧化硅表面富含有羟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能够与砂浆面层反应,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强度、降低表面能,具有防紫外线、疏水疏油的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候性、耐化学性和耐冻融循环性。一方面,纳米硅保护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渗入混凝土的内部,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高强度的含csh凝胶的水泥石,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纳米二氧化硅在混凝土制品表面自身反应结合形成平整的硅-氧-硅的保护膜,具有抗划伤、防水防渗、抵抗腐蚀介质侵入的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耐磨性、抗污性和耐久性;纳米陶瓷涂料能够对砂浆面层进行保护,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久性和抗污性,使混凝土制品长久地保持色彩鲜艳、美观的状态。混凝土基层、砂浆面层和涂布在砂浆面层上的纳米陶瓷涂料保护层相互作用,获得的混凝土制品具有超强的硬度、优异的耐候性、防火耐温性、耐腐蚀性、耐磨、耐刮擦和抗污性。因此,这三种涂料中的其中任意一种设置在路面砖砂浆面层上后,能够让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抗污性较好,污染物无法渗入路面砖内部,实现了易清洁免维护;此外,混凝土砖内部的碱无法透过保护层从砂浆面层泛出,且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耐磨性;由于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外界腐蚀物质不易对聚四氟乙烯层表面造成侵蚀,且耐候性极强,从而混凝土砖的颜色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所述氟涂料为聚四氟乙烯涂料或feve涂料中的一种。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且摩擦系数极低;而feve氟碳涂料能够在常温下固化,无需在高温下烘烤成膜,在制备混凝土制品时,混凝土制品上的保护层既可在工厂涂装,也可在现场涂装,并且具有可重涂性,能够在砂浆层上多次涂覆保护层,有利于提高保护层的耐磨性,进而提高保护层对混凝土制品的防护作用,因此这两种涂料能作为较佳的选择。

进一步,所述砂浆面层背离混凝土基层的一侧表面为粗糙面。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氟涂料摩擦系数极低,用于路面砖表面时为保证路面砖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将路面砖的砂浆面层在制备时利用模具实现粗糙表面,能够有一定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所述砂浆面层的边角处均倒角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设置可减少路面砖制备过程中边角的损坏,提高成品率,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使得工人在拿取混凝土砖时不易被划伤,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所述砖体的一侧设置有t形块,所述砖体背离t形块的侧壁上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所述t形槽在所述砖体上的一端为封口设置、另一端开口设置,所述砖体上设置有在t形块滑入相邻砖体上的t形槽内后将t形块阻挡在t形槽内的阻挡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两块砖体进行连接时,首先把第一块砖体上的t形块滑入t形槽内后,由于t形块和t形槽的形状特性,在垂直于t形槽长度的方向拉动砖体不能将两块砖体脱离开来,并且通过阻挡件进行阻挡,使得t形块不会从t形槽内滑出,便能够将两个砖体连接,达到连接方便的效果,并且让混凝土砖铺设在路面上后能够更为稳定。

进一步,所述砖体上靠近t形槽的开口端开设有与所述t形槽连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t形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矩形槽贯穿所述砖体设置,所述阻挡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矩形槽内的矩形滑条,所述矩形槽靠近t形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止矩形滑条滑出矩形槽的凸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t形块滑入t形槽内后,手动推动位于矩形槽内的矩形滑条,使得矩形滑条的一端抵触在凸块上,此时矩形滑条便将t形槽的一处挡住,此时位于t形槽内的t形块便受到矩形滑条的阻挡而无法从t形槽内滑出,从而达到阻挡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上覆设有特氟龙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特氟龙,一般称作“不沾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温以及摩擦系数极低的特点,因此将其涂覆在t形槽内,能够使得t形条在t形槽内滑动时能够更为顺畅。

进一步,所述矩形滑条背离凸块的一端设置有供手指钩入的钩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钩环的设置能够方便拉动矩形滑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砂浆面层的表面涂覆氟涂料或纳米硅涂料或纳米陶瓷涂料,达到提高混凝土砖的抗污能力以及颜色耐久性的优点;

二、将相邻两块砖体进行连接时,首先把第一块砖体上的t形块滑入t形槽内后,由于t形块和t形槽的形状特性,在垂直于t形槽长度的方向拉动砖体不能将两块砖体脱离开来,并且通过阻挡件进行阻挡,使得t形块不会从t形槽内滑出,便能够将两个砖体连接,达到连接方便的效果,并且让混凝土砖铺设在路面上后能够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1、砖体;11、混凝土基层;12、砂浆面层;2、t形块;3、t形槽;4、矩形槽;5、矩形滑条;51、钩环;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砖,包括砖体1,砖体1由混凝土基层11、砂浆面层12以及保护层组成,砂浆面层12位于混凝土基层11与保护层之间,混凝土基层11设置在最底部,保护层覆设在砂浆面层12的表面,保护层为氟涂料或纳米硅涂料或纳米陶瓷涂料。

氟涂料具有特别优越的各项性能: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摩擦性。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氟涂料在建筑、化学工业、电器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航空航天产业、家庭用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纳米硅涂料中粒径为纳米级的二氧化硅表面富含有羟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能够与砂浆面层12反应,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强度、降低表面能,具有防紫外线、疏水疏油的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候性、耐化学性和耐冻融循环性。一方面,纳米硅保护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渗入混凝土的内部,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高强度的含csh凝胶的水泥石,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纳米二氧化硅在混凝土制品表面自身反应结合形成平整的硅-氧-硅的保护膜,具有抗划伤、防水防渗、抵抗腐蚀介质侵入的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耐磨性、抗污性和耐久性;纳米陶瓷涂料能够对砂浆面层12进行保护,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久性和抗污性,使混凝土制品长久地保持色彩鲜艳、美观的状态。混凝土基层11、砂浆面层12和涂布在砂浆面层12上的纳米陶瓷涂料保护层相互作用,获得的混凝土制品具有超强的硬度、优异的耐候性、防火耐温性、耐腐蚀性、耐磨、耐刮擦和抗污性。因此,这三种涂料中的其中任意一种设置在路面砖砂浆面层12上后,能够让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抗污性较好,污染物无法渗入路面砖内部,实现了易清洁免维护;此外,混凝土砖内部的碱无法透过保护层从砂浆面层12泛出,且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耐磨性;由于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外界腐蚀物质不易对聚四氟乙烯层表面造成侵蚀,且耐候性极强,从而混凝土砖的颜色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图1所示,氟涂料为聚四氟乙烯涂料或feve涂料中的一种;聚四氟乙烯,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且摩擦系数极低;而feve氟碳涂料能够在常温下固化,无需在高温下烘烤成膜,在制备混凝土制品时,混凝土制品上的保护层既可在工厂涂装,也可在现场涂装,并且具有可重涂性,能够在砂浆层上多次涂覆保护层,有利于提高保护层的耐磨性,进而提高保护层对混凝土制品的防护作用,因此这两种涂料能作为较佳的选择。

如图1所示,砂浆面层12背离混凝土基层11的一侧表面为粗糙面;由于氟涂料摩擦系数极低,用于路面砖表面时为保证路面砖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将路面砖的砂浆面层12在制备时利用模具实现粗糙表面,能够有一定的防滑效果。

如图1所示,砂浆面层12的边角处均倒角设置;倒角设置可减少路面砖制备过程中边角的损坏,提高成品率,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使得工人在拿取混凝土砖时不易被划伤,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系数。

如图2、3所示,砖体1的一侧设置有t形块2,砖体1背离t形块2的侧壁上开设有t形槽3,t形块2与t形槽3滑动配合,t形槽3在砖体1上的一端为封口设置、另一端开口设置,砖体1上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在t形块2滑入相邻砖体1上的t形槽3内后能够将t形块2阻挡在t形槽3内。

如图2、3所示,砖体1上靠近t形槽3的开口端开设有与t形槽3连通的矩形槽4,矩形槽4的长度方向与t形槽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且矩形槽4贯穿砖体1设置,阻挡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槽4内的矩形滑条5,矩形槽4靠近t形槽3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止矩形滑条5滑出矩形槽4的凸块6。

将相邻两块砖体1进行连接时,首先把第一块砖体1上的t形块2滑入t形槽3内后,由于t形块2和t形槽3的形状特性,在垂直于t形槽3长度的方向拉动砖体1不能将两块砖体1脱离开来;在t形块2完全滑入t形槽3内后,手动推动位于矩形槽4内的矩形滑条5,使得矩形滑条5的一端抵触在凸块6上,此时矩形滑条5便将t形槽3的一处挡住,此时位于t形槽3内的t形块2便受到矩形滑条5的阻挡而无法从t形槽3内滑出(即t形块2的端部会抵触到矩形滑条5的壁面上)。

如图3所示,矩形槽4的内壁上覆设有特氟龙层;特氟龙,一般称作“不沾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耐高温以及摩擦系数极低的特点,因此将其涂覆在t形槽3内,能够使得t形条在t形槽3内滑动时能够更为顺畅。

如图3所示,矩形滑条5背离凸块6的一端设置有供手指钩入的钩环51,钩环51的设置能够方便拉动矩形滑条5。

具体工作过程:先把第一块砖体1上的t形块2滑入第二块砖体1上的t形槽3内,使得t形块2的端部抵在t形槽3的封口端壁上,然后手指插入矩形槽4内,推动矩形滑条5往靠近t形槽3侧移动,直到矩形滑条5的一端抵触在凸块6上,便实现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