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属于桥梁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于桥梁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用的预应力张拉索通常为宽度为100mm、50mm或20mm,厚度为1mm~3mm的长方形薄板(条或带)。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板施加张拉力后,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需采用填充厚度达10~60mm(跨中厚两端薄)的环氧结构胶粘结,如此厚的胶层不但因环氧结构胶弹模低不利于结构受力传递,而且环氧结构胶辅材成本昂贵,远高于碳纤维主材,因其性价比差的缺点严重影响了该项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这种情况,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高位张拉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端基座1、固定端锚块2、碳纤维的张拉索3、张拉端锚块4以及张拉端基座5,所述固定端锚块2与张拉端锚块4为长方体状并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3的两端;固定端锚块2与固定端基座1相固定,张拉端锚块4能够在张拉端基座5内滑动;在所述张拉端基座5的远离所述固定端基座2的一侧设置有一千斤顶挡块6,所述千斤顶挡块6顶在所述张拉端基座5上;所述张拉端锚块4连接一张拉螺杆7的一端,所述张拉螺杆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千斤顶挡块6后连接至千斤顶8;在所述千斤顶挡块6上开设有一凹腔61,所述张拉螺杆7穿过所述凹腔61;在所述凹腔61内设置有一反力螺母9,所述反力螺母9能够在千斤顶8拉动张拉螺杆7时在所述凹腔61内随张拉螺杆7同步移动,并且用于被旋拧至顶住张拉端基座5的侧壁51位置以阻止张拉索3收缩。所述千斤顶8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7穿过所述千斤顶8轴线上的穿心孔道后螺接于张拉螺母10,所述张拉螺母10用于在千斤顶8伸长时顶住所述千斤顶8从而带动所述张拉螺杆7移动。固定端基座1以及张拉端基座5通过预埋螺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并且二者必须位于同一直线上,这就需要使用到准直装置进行对正。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能够对固定端基座以及张拉端基座进行对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包括固定于固定端基座下端面的第一定滑轮组件以及固定于张拉端基座下端面的第二定滑轮组件;所述第一定滑轮组件与第二定滑轮组件分别包括横置的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下端面的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定滑轮;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上分别开设有一槽,所述槽的开口向下,一准直绳穿过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的槽并且绕过所述定滑轮后连接于一配重块。
所述第一定滑轮组件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固定端基座下端面;所述第二定滑轮组件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张拉端基座下端面。
所述固定端基座与张拉端基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预埋在混凝土结构底部的预埋螺栓通孔。
所述通孔为长孔。
所述第一竖板位于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端部的位置,所述定滑轮安装于靠近所述基板另一侧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二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与定滑轮之间。
所述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准直绳的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定滑轮组件固定于固定端基座下端面,将第二定滑轮组件固定于张拉端基座下端面,安装固定端基座于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安装张拉端基座于混凝土结构的底部,通过观察准直绳在第一竖板上的槽内的位置,如果准直绳没有再第一竖板上的槽的中心位置穿过,则表示该侧的基座并未对正,因此可以调整基座的角度,直至准直绳位于槽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对固定端基座以及张拉端基座进行对正,同时能够重复使用,操作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端基座与第二定滑轮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包括固定于固定端基座1下端面的第一定滑轮组件100以及固定于张拉端基座5下端面的第二定滑轮组件200;所述第一定滑轮组件100与第二定滑轮组件200分别包括横置的基板101、设置于所述基板101下端面的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板102和第二竖板103、定滑轮104;所述第一竖板102与第二竖板103上分别开设有一槽105,所述槽105的开口向下,一准直绳106穿过所述第一竖板102和第二竖板103上的槽105并且绕过所述定滑轮104后连接于一配重块107。
所述第一定滑轮组件100通过螺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固定端基座1下端面,所述第二定滑轮组件200通过螺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张拉端基座5下端面。
所述固定端基座1与张拉端基座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预埋在混凝土结构底部的预埋螺栓通孔501。
所述通孔501为长孔。
所述第一竖板102位于靠近所述基板101一侧端部的位置,所述定滑轮104安装于靠近所述基板101另一侧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二竖板103位于所述第一竖板102与定滑轮104之间。
所述槽105的宽度大于所述准直绳106的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定滑轮组件100固定于固定端基座1下端面,将第二定滑轮组件200固定于张拉端基座5下端面,安装固定端基座1于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安装张拉端基座5于混凝土结构的底部,通过观察准直绳106在第一竖板102上的槽105内的位置,如果准直绳106没有再第一竖板102上的槽105的中心位置穿过,则表示该侧的基座并未对正,因此可以调整基座的角度,直至准直绳106位于槽105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准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对固定端基座1以及张拉端基座5进行对正,同时能够重复使用,操作也非常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