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2764发布日期:2020-06-09 21:24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作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中的人行道通常采用多块单元板拼铺而成,而对于单元板的铺设基本采用人工操作,针对小一些的单元板采用人工铺设还相对容易些,但现在市政规划的道路基本都比较宽,相应路侧的人行道也比较宽,对于较宽一些的人行道所采用的单元板的尺寸就比较大。

现在的人行道规划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1、如图1所示,对于路侧宽度为4m以上的场合,需设置2m宽的侧分带10和2m-14m宽的人行道;

2、如图2所示,对于路侧宽度不足4m的场合,无需设置侧分带,但需设置带盖板的树池20来弥补人行道宽度不足的问题。

铺设上述人行道的单元板30的主要尺寸规格有1200mm*宽600mm、600mm*宽600mm、600mm*宽300mm三种,上述尺寸都比较大,增加了铺设难度,需要大量人力去搬运和铺设,落地时还需要二次调整,铺设效率低,而且由于人手的厚度往往大于相邻单元板的铺设间隙,很容易在铺设过程中被擦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方便搬运,通过对铺设工具尺寸的设定,保证了铺设时的准确落位,同时避免了直接用手接触单元板,使铺设快速且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所述人行道由多块单元板拼铺而成,所述铺设工具包括:

用以抓取所述单元板的两竖向夹持部,两所述竖向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单元板的尺寸相匹配;

固定于两所述竖向夹持部顶部的固定杆。

采用上述铺设工具,在人工铺设时,用铺设工具抓取并搬运单元板,待将单元板搬运至指定位置时释放单元板,使单元板快速且准确的落位,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另外,整个铺设过程中,均无需人手直接接触单元板,大大降低了擦伤手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所述竖向夹持部的底部分别固设有用以支撑所述单元板的水平支撑部,两所述水平支撑部相向延伸。

通过上述改进,两竖向夹持部形成一u型通道,使被抓取的单元板的两侧有竖向夹持部夹持,底部有水平支撑部的支撑,在释放单元板时,仅需倾斜铺设工具,使单元板沿着u型通道滑落至指定位置即可,采用上述结构,使对单元板的搬运更加稳固,且能更好的控制单元板的铺设方向,使单元板的落位更加精确。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向夹持部是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夹持杆。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平支撑部是与所述夹持杆相同数量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夹持杆一一固定。

采用杆状结构,使该铺设工具更加轻巧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所述夹持杆之间固定有连接杆。

通过上述连接杆将同一竖向夹持部上的所有夹持杆串接,使铺设工具呈一个整体,且连接杆还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柄,使操作该铺设工具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向夹持部是夹持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平支撑部是支撑板。

采用板状结构,增大了该铺设工具的各部件之间的固定面,以增大该铺设工具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平支撑部是沿所述夹持板的底边间隔固定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

通过上述改进,在兼顾该铺设工具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重量和成本,以使在使用该铺设工具时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杆是伸缩杆。

通过调节固定杆的长度,使两竖向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使该铺设工具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单元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的铺设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向夹持部的厚度小于等于相邻两块所述单元板的铺设间隙。

通过上述改进,使该铺设工具可以进行定位铺设,使单元板的落位更加精确,无需对落至地面的单元板作进一步调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稳固,操作方便、省力,适用于较大尺寸的人行道板的搬运及铺设,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铺设,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汇总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传统的包含侧分带的人行道排版图;

图2是传统的包含树池的人行道排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0-侧分带、20-树池、30-单元板、41-夹持杆、42-夹持板、51-支撑杆、52--支撑板、61-固定杆、6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行道的铺设工具,所述人行道由多块单元板拼铺而成,所述铺设工具包括:用以抓取单元板的两竖向夹持部,两竖向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与单元板的尺寸相匹配;固定于两竖向夹持部顶部的固定杆。

在人工铺设时,用铺设工具抓取并搬运单元板,待将单元板搬运至指定位置时释放单元板,使单元板快速且准确的落位,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另外,整个铺设过程中,均无需人手直接接触单元板,大大降低了擦伤手部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铺设工具是一种框架结构,具体地:

每个竖向夹持部均用两根间隔设置的夹持杆41构成,一竖向夹持部上的两根夹持杆41所组成的平面与另一竖向夹持部的两根夹持杆41所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单元板30的宽度,以使每根夹持杆41紧贴单元板30;

夹持杆41的顶端由一矩形框架固定,该矩形框架包括将两侧一一相对的夹持杆41加以固定的两固定杆61,以及将每侧相邻夹持杆41串接固定的两连接杆62。通过该固定框架保证了铺设工具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作为施工人员操作该铺设工具时的手柄使用。

上述的夹持杆41及固定框架均采用圆钢制成,彼此焊接连接,使材料成本低廉,整体重量轻且结构稳固。

进一步地,两竖向夹持部的底部分别固设有用以支撑单元板的水平支撑部,两水平支撑部相向延伸,具体地:

每根夹持杆41的底部均垂直固定有一支撑杆51,且位于两侧的支撑杆51均相对向内延伸,所有支撑杆51共同形成用以支撑单元板30的水平支撑面b。为了增大支撑杆51的支撑能力,可以选用扁铁制作支撑杆51,在固定支撑杆51时使所有支撑杆51的平面保持水平,也可以将两侧一一向对的支撑杆51继续延伸至对接,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

配合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将竖向夹持部的两根夹持杆41换成沿该两根夹持杆41所在平面设置的一块矩形的夹持板42,将杆结构换成板结构,以增大竖向夹持部对单元板30的两个侧面的夹持面积,使抓取单元板30时更加稳固。

配合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将四根支撑杆51换成了沿四根支撑杆51所在平面设置的一块矩形的支撑板52,将杆结构换成板结构,以增大竖向夹持部与水平支撑部的固定面积,同时增大水平支撑面积,进而提高该铺设工具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该实施例对于较大尺寸的单元板30更加适用。

进一步地,对于水平支撑部未对接的情况,可以将固定杆61设置成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以使两竖向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使该铺设工具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单元板30。

进一步地,将竖向夹持部的厚度(即图3中a-a方向的尺寸)设置成小于等于相邻两块单元板30的铺设间隙,使该铺设工具可以进行定位铺设,即在铺设时,将铺设工具与待铺设的单元板30一同放置到已铺设的单元板30旁边,通过竖向夹持部的厚度情况来定位放置位置,放置时需倾斜铺设工具,使待铺设的单元板30按照指定方向滑落铺设,无需对落至地面的单元板30作进一步调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主要操作步骤:

1、将单元板30沿适合方向放置到支撑杆51上,并使夹持杆41的内侧贴临于单元板30的两个侧面,人工将该铺设工具与单元板30一并抬起,进行搬运;

2、将单元板30搬运至指定地点后,按照铺设排版要求,将铺设工具与单元板30沿着铺设方向放置到指定的铺设位置上,然后沿着单元板30的铺设方向抬起铺设工具的后端,同时后撤铺设工具,使单元板30沿着铺设方向从铺设工具的前端滑落至铺设位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做出种种变化。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