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817发布日期:2020-06-02 20: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用于连接隧道段和高架段,其特征在于,该地面结构段包括底板、道床结构、端墙和两个侧墙,该底板水平设置,两个所述侧墙均竖直设置在该底板上并且它们相互平行,该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根工程桩,该底板靠近高架段的一端竖直设置所述端墙,该端墙与每个所述侧墙分别垂直并且与每个所述侧墙均连接,该道床结构设置在该底板上,该道床结构的上表面的高度沿着从隧道段和高架段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道床结构的上表面铺设有轨道,其中,

若该轨道的上表面也即轨面与该底板的距离的最大值hmax不大于设定值h1,则该道床结构为整体道床,并且该道床结构与端墙靠近隧道段的一侧抵接;

若该轨道的上表面也即轨面与该底板的距离的最大值hmax大于设定值h1,则该道床结构包括整体道床部分、支撑道床结构板、中隔墙和隔墙中板,轨面离该底板设定距离h1的位置的正下方竖直设置所述中隔墙,该中隔墙与每个所述侧墙分别垂直并且与每个所述侧墙均连接,该整体道床部分与该中隔墙靠近隧道段的一侧抵接,该支撑道床结构板与该整体道床部分靠近高架段的一侧连接并且它们的上表面共同承接所述轨道,该中隔墙的顶端与该支撑道床结构板连接而底端与底板连接,该端墙的顶端与该支撑道床结构板靠近高架段的一端连接;此外,所述支撑道床结构板、端墙、底板、中隔墙及两个侧墙所围空间内设置有素混凝土回填层和多个梯形的隔墙中板,该素混凝土回填层铺设在该底板上,所述隔墙中板竖直设置,所述隔墙中板与中隔墙、支撑道床结构板、端墙和素混凝土回填层分别连接,该素混凝土回填层与该支撑道床结构板之间的空间通过这些隔墙中板分隔成多个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中板与每个所述侧墙分别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道床结构板在对应于所述空腔的位置设置有便于进入空腔的检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中板上设置有通道,以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设置有泄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抛网、雨棚或声屏障,该防抛网、雨棚或声屏障通过两个所述侧墙共同承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包括底板、道床结构、端墙和两个侧墙,道床结构的上表面的高度沿着从隧道段和高架段的方向逐渐增大,道床结构的上表面铺设有轨道,若轨面与底板的距离的最大值hmax不大于设定值h1,则道床结构为整体道床;若轨道上表面与底板的距离的最大值hmax大于设定值h1,则道床结构包括整体道床部分、支撑道床结构板、中隔墙和隔墙中板,轨面离该底板设定距离h1的位置的正下方竖直设置中隔墙;支撑道床结构板、端墙、底板、中隔墙及两个侧墙所围空间内设有素混凝土回填层和多个隔墙中板。本实用新型施工回填方便,强度高,满足列车从地面隧道内出来时对地面结构段的冲力。

技术研发人员:孙雪兵;王金龙;吕延豪;王文辉;游龙飞;赵星;张婕;郑凯;张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