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953发布日期:2020-07-04 01:26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斜拉索是对桥梁的主要拉动支撑力之一,现有的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通常是使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连接,如专利号为“cn201820278432.2”的名为“钢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钢桁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包括钢锚箱和一对锚拉板,一对锚拉板分别与主桁两侧的上弦节点板连接,钢锚箱内设有供斜拉索穿过的钢套管,钢锚箱包括一对纵向承压板、一对横向承压板、上封板、下封板以及锚垫板组件,横向承压板固定连接于一对纵向承压板之间,一对纵向承压板与一对横向承压板所形成整体的截面呈井字形,纵向承压板固定连接于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纵向承压板、上封板和下封板均固定连接于一对锚拉板之间,锚垫板组件固定连接于下封板的下方,横向承压板固定连接于锚垫板组件的上方,锚垫板组件包括多块锚垫板,钢套管依次穿过上封板和下封板,并固定连接于锚垫板组件。现有的索梁锚固结构通常是如该专利描述的为螺栓锚固连接,这种连接结构虽然传力效果好,但是锚固结构与拉索之间为完全固定连接,两者产生的绕轴线转动的相对移动会对另外一方造成影响,而且连接时也不方便固定。再有就是某些索梁锚固采用焊接模式,这种锚固方式在焊接连接处容易断裂,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斜拉索端部的端头以及套设在端头上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一端设置有限制端头脱出内套筒的第一底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为穿设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件上的杆状结构,第一螺杆穿过预埋件的一端套设有螺栓并通过螺栓与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端头为直径大于斜拉索的柱状结构,端头圆周外侧与内套筒圆周内侧之间留有间隙,端头轴向一端抵紧在第一底板内侧、轴向另一端与第一螺杆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外侧设置有对内套筒进行保护的壳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套设在内套筒外侧的外套筒以及贴合在第一底板外侧的第二底板;所述内套筒为两个半环状的单元片组合形成的环状结构,外套筒环套在内套筒圆周外侧,其轴向一端抵紧在预埋件上,轴向另一端与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片圆周一侧设置有沿周向凸起的卡合块,单元片的圆周另一侧设置有对应卡合块的沿周向凹陷的卡合槽;所述卡合块卡合在卡合槽内将两块单元片合并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块上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卡合块的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杆;所述两块单元片通过穿设于螺孔内的第二螺杆连接为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圆周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多条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台;所述外套筒圆周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多条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合在相邻两个第二凸台之间限制外套筒与内套筒产生沿轴向的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沿端头轴向布置,轴向两端分别固定在端头和第一螺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端头与内套筒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不限制端头与内套筒绕自身轴线转动地套设在端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通过将端头套设于内套筒内,内套筒并不限制端头的绕轴线转动,但是限制其轴向移动,因此端头能够稳定的限制于内套筒内,安装时内套筒旋转并不会影响端头,通过旋转内套筒使第一螺杆锚固在预埋件上,安装结构简单,方便;

2、通过在内套筒的外侧布置壳体结构,能够有效对内套筒进行保护,避免内套筒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干扰造成的破坏以及损伤等;

3、通过两片单元片形成的环状结构对内套筒进行保护,单元片组装简单,安装方便,隔绝效果好;

4、通过在单元片的周向侧部设置卡合块和卡合槽的组合结构,能够方便的将两块单元片扣合在一起形成外套筒结构,组装方便;

5、通过在卡合块上设置螺孔,在螺孔内穿设第二螺杆,使两块单元片固连为一体,安装固定方式极为简单;

6、通过在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圆周侧部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并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交错布置卡合在一起,限制内套筒和外套筒产生沿轴向的相对位移,避免外套筒脱离内套筒;

7、通过在端头和第一螺杆之间设置弹簧,对斜拉索传递到端头的轴向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斜拉索上的轴向作用力直接对第一螺杆产生刚性碰撞;

8、通过在端头和内套筒之间设置轴套,方便内套筒在安装时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轴套本身能够对端头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提高两者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斜拉索安装结构极为简单,安装结构本身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且不会对斜拉索产生任何的影响,安装结构能对斜拉索产生很好的沿轴向的限位作用,安装方式简单,传力高效,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套筒;2—端头;3—斜拉索;4—第一底板;5—第一螺杆;6—预埋件;7—螺栓;8—第二底板;9—单元片;10—卡合块;11—卡合槽;12—第二螺杆;13—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弹簧;16—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一种桥梁建设用斜拉索安装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斜拉索端部设置有一端头2,端头2为直径大于斜拉索3的柱状结构,用于同安装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端头2的圆周外侧设置有一内套筒1,如图1和2所示,内套筒1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内套筒1套设在端头2的圆周外侧,内套筒1一端设置有限制端头2脱出内套筒1的第一底板4,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5。本实施例的梁上预埋有预埋件6,预埋件6为开设有通孔的板状结构,第一螺杆5穿过预埋件6上的通孔,预埋件6相对于端头2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栓7,通过旋拧螺旋7即可将内套筒1固定在预埋件6上,完成对内套筒1的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的端头2圆周外侧端面与内套筒1的圆周内侧端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一轴套16,轴套16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端头2与内套筒1之间,即内套筒1安装时,内套筒1的转动并不会传递到端头2上,内套筒1的安装不会影响到端头2。

本实施例的端头2位于内套筒1内,内套筒1轴向一端通过第一螺杆5固定在预埋件6上,轴向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底板4,端头2轴向一端抵紧在第一底板4内侧,第一底板4限制端头2的轴向移动,限制端头2脱出内套筒1,轴向另一端与第一螺杆5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如图1和2所示,缓冲结构包括弹簧15,弹簧15沿端头轴向布置,轴向两端分别固定在端头2和第一螺杆5上。弹簧15可以对端头2沿其轴向的移动进行消散,对其进行缓冲,避免直接产生刚性碰撞造成的损伤。

内套筒1外侧设置有对内套筒1进行保护的壳体结构。如图1和3所示,壳体结构包括套设在内套筒1外侧的外套筒以及贴合在第一底板4外侧的第二底板8,内套筒1为两个半环状的单元片9组合形成的环状结构,外套筒环套在内套筒1圆周外侧,其轴向一端抵紧在预埋件6上,轴向另一端与第二底板8固定连接。

单元片9圆周一侧设置有沿周向凸起的卡合块10,单元片9的圆周另一侧设置有对应卡合块10的沿周向凹陷的卡合槽11,卡合块10卡合在卡合槽11内将两块单元片9合并在一起。卡合块10上开设有沿轴向贯通卡合块10的螺孔,螺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杆12,两块单元片9通过穿设于螺孔内的第二螺杆12连接为环状结构。

内套筒1圆周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多条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台13,外套筒圆周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多条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台14,第一凸台13卡合在相邻两个第二凸台14之间限制外套筒与内套筒1产生沿轴向的相对滑动。

实际安装时,先将内套筒1套设在端头2上,然后将轴套16套设在端头2上,再将内套筒1固定在第一螺杆5上,将第一螺杆5穿过预埋件6上的通孔,在另一侧通过螺栓7将第一螺杆5锚固在预埋件6上,旋拧内套筒1使其与预埋件6完全固定。将两块单元片9套设在内套筒1的外侧,使两块单元片9的卡合块10与卡合槽11相互契合,将第二螺杆12穿过卡合块10上的螺孔,使两块单元片9固定在一起,完成对整个安装结构的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