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2411发布日期:2020-06-09 21:2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钢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轨夹具。



背景技术:

钢轨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件,其通过轨枕固定于路基,并与转辙器或道岔配合,在为火车运行提供路径的同时,实现对火车运行方向的调整,以使得火车驶向预定的轨道。在实际生产中,热轧成型的钢轨长度一般长度为100米或25米的标准钢轨,需要对标准钢轨进行连续焊接,得到500米定尺长度的长钢轨,在铁路线上再将500米长的钢轨焊接成全线无缝钢轨,从而保证火车的平稳运行。钢轨焊接后,还需对相邻两根钢轨焊接部位的焊瘤进行打磨,使焊缝处的外观轮廓恢复钢轨本身的轮廓尺寸,确保火车轮轨关系,确保火车运行安全和平稳性,并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和火车的运行效率。

然而,传统钢轨焊缝打磨时是将钢轨固定在操作台上进行打磨,钢轨的装夹固定作业较为繁琐、效率低,并且夹持精度难以得到保障,导致钢轨的打磨效率非常低、打磨质量难保障;此外,由于钢轨固定在操作台上,在对钢轨进行打磨的过程中,磨具易与操作台摩擦,造成操作台破损,缩短了操作台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钢轨打磨作业的成本;并且钢轨的装夹固定作业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不熟练或不注意时,易造成操作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打磨效率低及作业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轨夹具。

一种钢轨夹具,该钢轨夹具包括安装架、支撑座、第一油缸及第一夹持块,支撑座设置于安装架,支撑座具有两个限位件,第一油缸与一限位件连接,且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第一夹持块连接,第一夹持块与另一限位件之间具有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收容待打磨钢轨,第一夹持块与另一限位件共同用于夹持待打磨钢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固定板及定位销,第一油缸与固定板连接,定位销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定位销的另一端与一限位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压力调节单元,压力调节单元设置于固定板与第一夹持块之间,压力调节单元包括安装块与两个传动杆,安装块与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连接,两个传动杆对称设置于安装块的两侧,一传动杆的一端与安装块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夹持块连接,另一传动杆的一端与安装块连接,另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杆套设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的一端与第一夹持块相抵接,支撑套管的另一端与安装块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开设有卡槽,卡槽用于对待打磨钢轨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槽的宽度沿其底面至开口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槽内贴附有减震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防护盖,防护盖包围第一油缸并与支撑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第二油缸及第二夹持块,第二油缸远离第一夹持块并与另一限位件连接,第二夹持块位于夹持空间,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第二夹持块连接,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共同用于夹持待打磨钢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为直角三角板,加强板的一直角面与支撑座连接,加强板的另一直角面与安装架连接。

上述钢轨夹具,通过第一油缸推动第一夹持块,使第一夹持块与收容于夹持空间内的待打磨钢轨的边缘相抵接,即实现钢轨夹具对待打磨钢轨的装夹固定,简化了钢轨的装夹作业,进而提高了钢轨的打磨效率;通过钢轨夹具取代传统的操作台对钢轨进行定位支撑,钢轨上待打磨部位的下方无支撑件,从而消除了磨具与支撑件磨损的可能,降低了钢轨打磨作业的成本;利用第一油缸推动第一夹持块夹紧待打磨钢轨,操作较为简单,且装夹稳定,待打磨钢轨不易从钢轨夹具脱出,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钢轨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夹具10,该钢轨夹具10包括安装架100、支撑座200、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支撑座200设置于安装架100上,支撑座200具有两个限位件210,第一油缸300与一限位件210连接,且第一油缸300的输出端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第一夹持块400与另一限位件210之间具有夹持空间500,夹持空间500用于收容待打磨钢轨,第一夹持块400与支撑座200共同用于夹持待打磨钢轨。

上述钢轨夹具10,通过第一油缸300推动第一夹持块400,使第一夹持块400与收容于夹持空间500内的待打磨钢轨的边缘相抵接,即实现钢轨夹具10对待打磨钢轨的装夹固定,简化了钢轨的装夹作业,进而提高了钢轨的打磨效率;通过钢轨夹具10取代传统的操作台对钢轨进行定位支撑,钢轨上待打磨部位的下方无支撑件,从而消除了磨具与支撑件磨损的可能,降低了钢轨打磨作业的成本;利用第一油缸推动第一夹持块夹紧待打磨钢轨,操作较为简单,且装夹稳定,待打磨钢轨不易从钢轨夹具脱出,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安装架100用于安装支撑座200,并抬升支撑座200、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的高度,也就是说,抬升待打磨钢轨的高度,便于待打磨钢轨与磨具相抵接进行打磨,并利于工作人员对钢轨表面的打磨情况进行检查。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00与外部连接。优选的,安装架100通过挂环固定于厂房的地面。如此,钢轨夹具的位置不易偏移,换言之,当待打磨钢轨安装于钢轨夹具后,待打磨钢轨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利于磨具对钢轨表面的焊瘤进行打磨。

支撑座200用于安装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并与第一夹持块400共同用于夹紧待打磨钢轨,防止待打磨钢轨产生晃动或移位,以保证待打磨钢轨安装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支撑座200的一端与安装架100连接,支撑座200的另一端呈v字形结构,也就是说,支撑座200呈y字形结构,支撑座200的y字形结构的分叉端与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连接,并对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进行定位,与此同时,支撑座200的y字形结构的分叉端还用于为待打磨钢轨提供穿接通道,以利于第一夹持块400与支撑座200共同对待打磨钢轨进行定位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座200上设置两个限位件210,可根据外部液压泵、磨具及钢轨夹具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的位置,使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与任一限位件210配合连接,以利于设备的安装及钢轨打磨作业的有效进行。一实施例中,两个限位件210对称设置于支撑座200的y字形结构的分叉端,这样,当待打磨钢轨放置在钢轨夹具上时,待打磨钢轨的重心与支撑座200重心的连线垂直于地面或钢轨夹具的安装面,如此,待打磨钢轨相对于支撑座200及安装架100不产生偏移,从而保证了待打磨钢轨安装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两个限位件210上分别开设有通孔211,第一油缸300的输出端穿设一限位件210的通孔211并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通过在限位件210上开设通孔211,第一油缸300的输出端仅穿设通孔211即可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避免了第一油缸300工作过程中与限位件210产生碰撞,从而延长了第一油缸300及限位件210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支撑座200与安装架100连接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加强板110,加强板110为直角三角板,加强板110的一直角面与支撑座200连接,加强板110的另一直角面与安装架100连接。优选的,支撑座200与加强板110一体式成型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加强板110,可防止支撑座200在外力作用下偏移或翻转,进而造成支撑座200与安装架100之间的连接松动,换言之,有利于提高支撑座200与安装架100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待打磨钢轨在钢轨夹具上产生晃动,以利于钢轨打磨作业的有效进行。

第一油缸300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400向待打磨钢轨移动,使得第一夹持块400与待打磨钢轨相抵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油缸300带动第一夹持块400移动,可调整夹持空间500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待打磨钢轨的定位。一实施例中,第一油缸300包括缸筒310、活塞320及活塞杆330,缸筒310与支撑座200连接,缸筒310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液压泵连通,活塞320设置于缸筒310的内腔,活塞杆330的一端与活塞320连接,活塞杆330的另一端穿设邻近第一油缸300的限位件210上的通孔211并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在待打磨钢轨的安装作业过程中,首先将待打磨钢轨放置于夹持空间500内,并使待打磨钢轨对应第一夹持块400,随后将第一油缸300与外部液压泵连通。当外部液压泵的内的流体导入缸筒310时,流体将对活塞320及活塞杆330产生推力,活塞320及活塞杆330逐渐远离缸筒310的输入端,换言之,活塞杆330将带动第一夹持块400逐渐靠近待打磨钢轨,并推动待打磨钢轨运动,直至待打磨钢轨分别与第一夹持块400及支撑座200相抵接,即实现第一夹持块400及支撑座200对待打磨钢轨的定位安装。

请参阅图2和图4,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固定板340及定位销350,第一油缸300与固定板340连接,定位销350的一端与固定板340连接,定位销350的另一端与一限位件210连接。优选的,固定板340上开设有穿接孔341,第一油缸300的缸筒310与固定板340连接,第一油缸300的活塞杆330穿设穿接孔341并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板340及定位销350,可延长缸筒310的输出端至第一夹持块40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增大了活塞杆330的伸缩调节范围及第一夹持块400的运动范围,从而扩大了夹持空间500的可调节范围,以降低待打磨钢轨的安装难度。此外,通过扩大夹持空间500的调节范围,钢轨夹具还可用于对不同尺寸的条形焊件进行固定安装,以利于条形焊件的打磨作业,从而扩大钢轨夹具的适用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待打磨钢轨安装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压力调节单元600,压力调节单元600设置于固定板340与第一夹持块400之间,压力调节单元600包括安装块610与两个传动杆620,安装块610与第一油缸300的输出端连接,两个传动杆620对称设置于安装块610的两侧,一传动杆620的一端与安装块610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另一传动杆620的一端与安装块610连接,另一传动杆620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块400连接。通过设置压力调节单元600,两个传动杆620分别与第一夹持块400的两端连接,这样,第一油缸300对安装块610的推力将通过两个传动杆620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持块400,换言之,第一夹持块400上各部分对待打磨钢轨的作用力趋于一致,待打磨钢轨受力均衡,如此,待打磨钢轨在钢轨夹具上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待打磨钢轨安装的稳定性,保证了钢轨打磨作业的有效进行。一实施例中,传动杆620套设有支撑套管630,支撑套管630的一端与第一夹持块400相抵接,支撑套管630的另一端与安装块610相抵接。通过在传动杆620上套设支撑套管630,第一油缸300对安装块610的部分推力通过支撑套管630传递至第一夹持块400,如此,传动杆620所受的推力大幅减小,传动杆620不易破损失效,从而延长了传动杆62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钢轨夹具的使用成本。

第一夹持块400用于抵紧待打磨钢轨,并与支撑座200共同用于夹持待打磨钢轨,从而实现待打磨钢轨在钢轨夹具上的安装固定。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400开设有卡槽410,卡槽410用于对待打磨钢轨定位。在待打磨钢轨的定位过程中,第一夹持块400在第一油缸300的推动下逐渐靠近待打磨钢轨,直至待打磨钢轨的侧边缘滑入卡槽410内,待打磨钢轨即与卡槽410的内表面相抵接,如此待打磨钢轨在卡槽410的约束下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第一夹持块400与待打磨钢轨抵接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卡槽410的宽度沿其底面至开口逐渐增大。优选的,卡槽410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或倒三角形结构。如此,在待打磨钢轨向卡槽410底面移动的过程中,待打磨钢轨的边缘分别与卡槽410的两侧面相抵接,且在卡槽410两侧面的约束下难以继续向卡槽410的底面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夹持块400与待打磨钢轨抵接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卡槽410内贴附有减震垫。通过在卡槽410内贴附减震垫,当磨具打磨钢轨时,钢轨在磨具的冲击下产生震颤,也就是说,钢轨的机械势能升高,由于钢轨与卡槽410的内壁相抵接,这样,钢轨因震颤获得的机械势能将传递至减震垫,并被减震垫所吸收,防止该部分机械势能进一步传递至第一夹持块400及第一油缸300,以保证第一油缸300与第一夹持块400之间及第一夹持块400与待打磨钢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防护盖700,防护盖700包围第一油缸300并与支撑座200连接。通过设置防护盖700,可实现防护盖700对第一油缸300的保护,防止外部物件碰撞第一油缸300,进而损坏第一油缸300,以延长第一油缸300的使用寿命,并保证钢轨打磨作业的有效进行。

请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钢轨夹具还包括第二油缸800及第二夹持块900,第二油缸800远离第一夹持块400并与另一限位件210连接,第二夹持块900位于夹持空间500,第二油缸800的输出端与第二夹持块900连接,第一夹持块400与第二夹持块900共同用于夹持待打磨钢轨。也就是说,第二夹持块900在第二油缸800的推动下与待打磨钢轨相抵接,这样,第一夹持块400与第二夹持块900共同配合实现对待打磨钢轨的双向调节,且可减小待打磨钢轨对限位件210的冲击,进而保证支撑座200的稳定性并延长支撑座200的使用寿命,以利于钢轨打磨作业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油缸800及第二夹持块900的结构和原理与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相同,具体结构和原理可参照第一油缸300及第一夹持块400,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