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3094发布日期:2020-09-11 21:2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叶清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清理树叶是园林养护工作时最做的工作。在园林中清理树叶,现在通常的做法是用大扫帚扫落叶。但是,有的园林很大,用扫帚清扫十分耗费人力。而且园林中多是土路,路上有很多尖锐的杂物,不容易前行。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针对大片园林方便清理树叶的装置。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园林养护工作时树叶清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设计的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包括轮子、扫叶轮、与扫叶轮连接的扫叶刷、与轮子及扫叶轮连接的存叶箱、用于驱动扫叶轮转动的驱动装置和与存叶箱连接的手把,所述扫叶刷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尼龙刷,所述扫叶轮及扫叶刷用于当扫叶轮旋转时控制扫叶刷将地面上的叶子扫入存叶箱内,扫叶轮可以带动扫叶刷旋转,可以设置扫叶刷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或仅仅比地面高5mm,所述存叶箱可以设置为中部略低的箱子,当树叶被扫叶刷扫进存叶箱后,由于重力作用树叶会往存叶箱底部中部移动,不会集中在存叶箱的进口,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驱动装置,手把可以用于推动存叶箱及轮子运动。

进一步,所述轮子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后轮连接的后轴、设置在后轴上的锥齿轮i、与锥齿轮i啮合的锥齿轮ii、锥齿轮iii、与锥齿轮ii及锥齿轮iii连接的侧轴、与锥齿轮iii啮合的锥齿轮iv和与扫叶轮及锥齿轮iv连接的前轴,所述后轴的中轴线与后轮的中轴线重合,后轴随后轮同步转动,所述前轴的中轴线与扫叶轮的中轴线重合且与后轮的中轴线平行,前轴随扫叶轮同步转动,所述侧轴的中轴线与前轴的中轴线及后轴的中轴线垂直,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当后轮向前滚动时,可以带动后轴、侧轴转动,进而带动扫叶轮转动,将地面上的树叶扫入存叶箱内。

进一步,所述扫叶轮设置为六棱柱框架状,所述扫叶刷设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六棱柱框架的六个棱上,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扫叶轮旋转一周时,多个扫叶刷可以多次清扫地面的树叶。

进一步,所述的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存叶箱后部的鼓风箱、设置在鼓风箱内的扇叶和用于控制扇叶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存叶箱的后侧设置有孔,鼓风箱上前侧及后侧均设置有透气的孔,存叶箱的后侧与鼓风箱的前侧可以设置为同一块板,板上设置有孔,所述扇叶旋转时向鼓风箱后部吹风,当扇叶向鼓风箱后部吹风时,通过鼓风箱前侧上的孔,可以使存叶箱内部的气流有一个向后的力,当树叶进入存叶箱时,树叶会被气流带动,有一个向存叶箱后部移动的趋势,不会集中在存叶箱口部,造成堵塞。

进一步,所述后轮包括2个,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连接两个后轮的轮轴、设置在轮轴上与轮轴同步转动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连接的连杆i、与连杆i连接的锥齿轮v、与锥齿轮v啮合的锥齿轮vi和与锥齿轮vi及扇叶连接的连杆ii,所述轮轴的中轴线与后轮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连杆i的中轴线与轮轴的中轴线及连杆ii的中轴线垂直,设置蜗轮蜗杆,由于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运动,既可以在后轮向前滚动时带动扇叶旋转,又能防止当遇上多风的天气时,风吹扇叶使扇叶转动造成后轮反向旋转。

进一步,所述后轮的轮胎外侧设置有凸起的弹簧片,由于园林中的路多为土路,且落上树叶、树枝等杂物很多,设置凸起的弹簧片既可以防止轮子被尖锐的杂物损坏,又可以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时减震。

进一步,所述手把包括2个,2个手把与a面称镜像设置,把手把设置在存叶箱后部的左右两侧,在整个需要变换行进的方向时,可以用对一个手把用力的方式转换装置的方向,既可以使用手把推动装置向前运动,又可以方便装置变换方向。

进一步,所述的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还包括与后轮连接的电机、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供应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机旋转,所述电机用于控制后轮向前滚动,使用电力控制后轮转动,节省人力。

进一步,所述存叶箱侧面设置有开门,方便清理存叶箱内的树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的技术效果包括:

(1)方便进行园林养护清理树叶的工作,在园林中只需推动本装置向前移动即可完成树叶的清理;

(2)设置驱动装置、动力装置,在轮子向前滚动的同时可以控制扫叶轮和扇叶转动,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3)使用电力控制轮子转动,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前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后视立体图;

图中,1、后轮;2、扫叶轮;3、扫叶刷;4、存叶箱;5、手把;6、前轮;7、后轴;8、锥齿轮i;9、锥齿轮ii;10、锥齿轮iii;11、侧轴;12、锥齿轮iv;13、前轴;14、鼓风箱;15、扇叶;16、轮轴;17、蜗杆;18、蜗轮;19、连杆i;20、锥齿轮v;21、锥齿轮vi;22、连杆ii;23、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轮子、扫叶轮2、与扫叶轮2连接的扫叶刷3、与轮子及扫叶轮2连接的存叶箱4、用于驱动扫叶轮2转动的驱动装置和与存叶箱4连接的手把5,所述扫叶刷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尼龙刷,所述扫叶轮2及扫叶刷3用于当扫叶轮2旋转时控制扫叶刷3将地面上的叶子扫入存叶箱4内,扫叶轮2可以带动扫叶刷3旋转,可以设置扫叶刷3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或仅仅比地面高5mm,所述存叶箱4可以设置为中部略低的箱子,当树叶被扫叶刷3扫进存叶箱4后,由于重力作用树叶会往存叶箱4底部中部移动,不会集中在存叶箱4的进口,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驱动装置,手把5可以用于推动存叶箱4及轮子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子包括前轮6和后轮1;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后轮1连接的后轴7、设置在后轴7上的锥齿轮i8、与锥齿轮i8啮合的锥齿轮ii9、锥齿轮iii10、与锥齿轮ii9及锥齿轮iii10连接的侧轴11、与锥齿轮iii10啮合的锥齿轮iv12和与扫叶轮2及锥齿轮iv12连接的前轴13,所述后轴7的中轴线与后轮1的中轴线重合,后轴7随后轮1同步转动,所述前轴13的中轴线与扫叶轮2的中轴线重合且与后轮1的中轴线平行,前轴13随扫叶轮2同步转动,所述侧轴11的中轴线与前轴13的中轴线及后轴7的中轴线垂直,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当后轮1向前滚动时,可以带动后轴7、侧轴11转动,进而带动扫叶轮2转动,将地面上的树叶扫入存叶箱4内,图中右侧即为前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扫叶轮2设置为六棱柱框架状,所述扫叶刷3设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六棱柱框架的六个棱上,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扫叶轮2旋转一周时,多个扫叶刷3可以多次清扫地面的树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存叶箱4后部的鼓风箱14、设置在鼓风箱14内的扇叶15和用于控制扇叶15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存叶箱4的后侧设置有孔,如图所示,鼓风箱14上前侧及后侧均设置有透气的孔,存叶箱4的后侧与鼓风箱14的前侧可以设置为同一块板,板上设置有孔,所述扇叶15旋转时向鼓风箱14后部吹风,当扇叶15向鼓风箱14后部吹风时,通过鼓风箱14前侧上的孔,可以使存叶箱4内部有一个流动方向向后的气流,图中向左的方向即为后部,当树叶进入存叶箱4时,树叶会被气流带动,向存叶箱4后部移动,不会集中在存叶箱4口部,造成堵塞。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1包括2个,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连接两个后轮1的轮轴16、设置在轮轴16上与轮轴16同步转动的蜗杆17、与蜗杆17啮合的蜗轮18、与蜗轮18连接的连杆i19、与连杆i19连接的锥齿轮v20、与锥齿轮v20啮合的锥齿轮vi21和与锥齿轮vi21及扇叶15连接的连杆ii22,所述轮轴16的中轴线与后轮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连杆i19的中轴线与轮轴16的中轴线及连杆ii22的中轴线垂直,设置蜗轮18蜗杆17,由于只能由蜗杆17带动蜗轮18运动,既可以在后轮1向前滚动时带动扇叶15旋转,又能防止当遇上多风的天气时,风吹扇叶15使扇叶15转动造成后轮1反向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1的轮胎外侧设置有凸起的弹簧片23,由于园林中的路多为土路,且落上树叶、树枝等杂物很多,设置凸起的弹簧片23既可以防止轮子被尖锐的杂物损坏,又可以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时减震,防止存叶箱4中的树叶被震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把5包括2个,2个手把5与a面称镜像设置,a面如图所示,为与地面垂直的面,且整个装置关于a面镜像对称,把手把5设置在存叶箱4后部的左右两侧,在整个需要变换行进的方向时,可以用对一个手把5用力的方式转换装置的方向,既可以使用手把5推动装置向前运动,又可以方便装置变换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园林养护树叶清除装置,还包括与后轮1连接的电机、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力控制系统,所述电力供应系统及电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机旋转,所述电机用于控制后轮1向前滚动,使用电力控制后轮1转动,节省人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叶箱4侧面设置有开门,方便清理存叶箱4内的树叶。

实施过程:在进行园林养护清理工作时,手持手把5推动整个装置向前运动,轮子向前滚动,带动扫叶轮2转动,扫叶轮2带动扫叶刷3运动,将地面上的叶子扫入存叶箱4内,清理树叶完毕后可以将树叶从存叶箱前端,即树叶的进口处倾倒出;手持本装置在园林内多次走动,即可完成树叶的清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