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预应力装置,特别是一种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大悬臂预应力盖梁分两次张拉工艺要求,一般要求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值90%,龄期15天后进行第一次预应力张拉,张拉部分预应力束;待上部梁板架设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张拉,张拉剩余部分预应力束。第一次张拉时,利用钢管支撑柱体系设置张拉平台。第一次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即可对装配式支架进行拆除周转使用。盖梁第二次张拉时,其下部钢管柱支撑体系早已拆除周转使用,属于高空作业,且张拉千斤顶吨位大,自重大,必须设计悬吊吊篮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吊篮,本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吊篮,可以在拆除支架体系后,进行盖梁第二次张拉和封锚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吊篮,固定在大悬臂盖梁端部,包括吊篮主体上部具有滑行轨道,所述滑行轨道沿大悬臂盖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行轨道上设置有可沿滑行轨道滑动的滑轮,滑轮上饶有牵引绳索,所述牵引绳索一端由牵引装置牵引,另一端绕过滑轮悬吊钢筋预应力张拉千斤顶,所述钢筋预应力张拉千斤顶位于吊篮主体内部,用于对大悬臂盖梁内的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所述吊篮主体上留有与大悬臂盖梁端部对应的张拉施工窗口。施工人员可在吊篮内对进行盖梁第二次张拉和封锚施工,千斤顶沿滑行轨道滑动,用于千斤顶的起吊就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大悬臂盖梁端部的防震挡块,防震挡块内预埋的槽钢,所述吊篮主体固定在预埋槽钢上。在此处设置预埋槽钢对桥梁结构及使用不会带来影响,且可方便的实现对滑行轨道、吊篮及施工人员安全带的固定,既方便又牢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吊篮朝向大悬臂盖梁端部的侧面具有位于大悬臂盖梁端部两侧的进入吊篮内的工人出入空间,以方便工人的进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行轨道一端固定在所述预埋槽钢上,另一端固定在吊篮主体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槽钢为均布在防震挡块沿大悬臂盖梁宽度方向排列的三个,中间的预埋槽钢与滑行轨道连接,两端的预埋槽钢连接吊篮主体上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吊篮为结构槽钢焊接成的笼形框架结构体,结构牢固,质量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埋槽钢预埋在盖梁防震挡块内侧40cm处,预埋槽钢底端预埋段深度60cm,预埋槽钢顶端高出盖梁顶面80c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吊篮底部满铺5cm厚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吊篮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临时设置在大悬臂盖梁端部的吊篮装置,配合张拉千斤顶悬吊滑行装置,实现了在盖梁支撑体系拆除后,对盖梁第二次张拉和封锚施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另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
图1是吊篮设置在盖梁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吊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向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向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d向示意图。
图中,18-大悬臂盖梁;施工窗口19;22-滑行轨道;23-预埋槽钢;24-围护栏;25-滑轮;26-绳索;27-千斤顶;28-两道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实施例一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大悬臂盖梁二次预应力张拉吊篮,固定在大悬臂盖梁18端部,吊篮为结构槽钢焊接成的笼形框架结构围护栏24,吊篮主体上部具有滑行轨道22,所述滑行轨道沿大悬臂盖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行轨道上设置有可沿滑行轨道滑动的滑轮25,滑轮上饶有牵引绳索26,所述牵引绳索一端由牵引装置牵引,另一端绕过滑轮悬吊钢筋预应力张拉千斤顶27,所述钢筋预应力张拉千斤顶位于吊篮主体内部,用于对大悬臂盖梁内的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所述吊篮主体上留有与大悬臂盖梁端部对应的张拉施工窗口19。施工人员可在吊篮内对进行盖梁第二次张拉和封锚施工,千斤顶沿滑行轨道滑动,用于千斤顶的起吊就位。所述吊篮朝向大悬臂盖梁端部的侧面具有位于大悬臂盖梁端部两侧的进入吊篮内的工人出入空间,以方便工人的进出。
还包括固定在大悬臂盖梁端部的防震挡块,防震挡块内预埋槽钢,所述预埋槽钢23预埋在盖梁防震挡块内侧40cm处,预埋槽钢底端预埋段深度60cm,预埋槽钢顶端高出盖梁顶面80cm。在此处设置预埋槽钢对桥梁结构及使用不会带来影响,且可方便的实现对滑行轨道、吊篮及施工人员安全带的固定,既方便又牢固。所述预埋槽钢为均布在防震挡块沿大悬臂盖梁宽度方向排列的三个,中间的预埋槽钢与滑行轨道连接,所述滑行轨道一端固定在所述预埋槽钢上,另一端固定在吊篮主体上,两端的预埋槽钢连接吊篮主体上部。
施工方法如下:
吊篮整体加工完成后,采用吊机悬挂于预埋型钢上,并进行限位。施工人员实施操作时,将高空安全带扣于预埋槽钢上。盖梁张拉和封锚按常规工艺进行。
为减少临时结构投入,吊篮利用挡块内预埋的12号槽钢进行固定,吊篮沿悬臂端,长度1.5m,宽度2.7m,每侧比盖梁宽度长出25cm,留出足够空间供预应力张拉时施工人员侧站操作。吊篮高2.1m,两侧和悬臂端外侧围护栏杆间距30cm,悬臂端盖梁侧断面为张拉施工区,不设围护,下端悬出盖梁高度60cm采用两道围栏28作为底部围挡。吊篮底部满铺5cm厚木板。吊篮顶部中间设一道14号槽钢,用作千斤顶滑移轨道,靠近悬臂端锚固于挡块顶的中间根预埋12号槽钢上,外侧固定于吊篮12号骨架上。
吊篮装置整体加工制作,整体吊装,采用井字框吊挂于盖梁挡块预埋12号槽钢上,上加限位装置,吊篮与承台挡块接触面铺橡胶垫以防止损伤挡块混凝土。整个吊篮构件根据具体施工工况进行受力验算。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等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顺序的限定,只要前面处理的输出并不用在后面的处理中,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为描述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的说明,并不意味着必须依照这样的顺序实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