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3979发布日期:2020-06-23 22:5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锥,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



背景技术:

反光锥是一种锥形路标,可将其放置在道路上起到警示作用,反光锥在夜间使用时,则会利用表面的反光带进行反光,使行驶车辆能够在远处便能发现道路异常,从而起到提前规避的效果,但由于反光锥自身结构的限制,单个反光锥只能够对道路上极小的区域进行反光警示,若是道路出现异常的区域面积极大,则需要摆放大量的反光锥,这种摆放方式不仅麻烦,且需要大量反光锥,而反光锥使用的起到数量过多,易导致输送麻烦,同时会造成大量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相邻的反光锥之间具有极大的间隙,警示效果远不如反光板。

若是采用警示面积较大的反光板,虽能够在夜间增大警示面积,但用于交通警示的反光板并非单纯的一个板体,而是多个板体通过折叠装置连接形成,因此传统反光板体积极大,在运输时极占运输空间,不利于进行输送,若是运输空间大部分都用于放置反光板,能够同时运输的反光锥数量就会极速下降,而有些交通情况则需要使用反光锥进行警示,当反光锥数量不足时,易影响实际的交通警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它能够同时具有反光锥的警示效果与反光板的警示效果,特别是在夜间的警示效果远好于其他反光锥,且能够在不同的道路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形态转换,实现多功能效果,且能够在运输时有效节省运输空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包括主开合立板、副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主开合立板、副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围合形成呈方锥状的反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合立板下端向外延伸出一主座脚,副开合立板下端向外延伸出一副座脚,第一侧立板下端向外延伸第一侧座脚,第二侧立板下端向外延伸出第二侧座脚;所述第一侧座脚两端分别与主座脚、第二侧座脚相铰接,第二侧座脚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座脚、副座脚相铰接;所述主开合立板与副开合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设有一嵌条,嵌条从主开合立板上端蔓延至主开合立板下端;所述副开合立板与主开合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设有与嵌条相匹配的嵌槽;所述主开合立板、副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背面皆设有一支撑装置;所述主开合立板与第一侧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一侧立板与主开合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一侧立板与第二侧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二侧立板与第一侧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二侧立板与副开合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副开合立板与第二侧立板相贴合的一侧侧壁上皆设有一开口槽。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呈三角状的凹槽、与凹槽相贯通的调节槽,凹槽与调节槽分布于主开合立板、副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的背面;所述凹槽下部铰接有一呈三角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未与凹槽相铰接的支撑端;所述支撑端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圆柱卡头;所述调节槽左右两侧设有与圆柱卡头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凸块,凸块彼此相对的一侧侧壁中部设有一限位槽,凸块之间具有紧固间距。

所述支撑端表面设有一活动孔,支撑杆下端位于活动孔内;所述支撑端表面设有位于活动孔两侧的铰接槽;所述支撑杆下端两侧设有与铰接槽相匹配的铰接轴。

所述嵌条一侧侧壁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卡嵌球头;所述嵌槽槽壁上设有若干与卡嵌球头相匹配的球型卡槽。

所述第一侧座脚与主座脚之间、第一侧座脚与第二侧座脚之间、第二侧座脚与副座脚之间皆通过合页相铰接。

所述主开合立板、副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外壁皆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辅助槽。

所述主座脚、副座脚、第一侧座脚、第二侧座脚下表面皆设有一防积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需要使用反光锥的反光警示效果时,只需时使主开合立板与副开合立板保持连接状态即可,需要使用反光板的反光警示效果时,可在将主开合立板与副开合立板分离后,将主开合立板、第一侧立板、第二侧立板与副开合立板完全展开,然后在开口槽内插入带有反光面的反光板即可,此时插入开口槽内的反光板则是单纯的板体,在运输时,每一块反光板之间可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行运输,有效节省了反光板所占的运输空间,腾出的运输空间可放置更多的反光锥,在使用时,可彼此搭配使用,且运输反光锥在运输时,同样可以展开,使其铺成平面,有效节省运输空间,更利于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半开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c部的放大图;

图7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半开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e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完全打开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用新型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完全打开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开合式反光锥,包括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围合形成呈方锥状的反光体5,所述主开合立板1下端向外延伸出一主座脚6,副开合立板2下端向外延伸出一副座脚7,第一侧立板3下端向外延伸第一侧座脚8,第二侧立板4下端向外延伸出第二侧座脚9;所述第一侧座脚8两端分别与主座脚6、第二侧座脚9相铰接,第二侧座脚9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座脚8、副座脚7相铰接;所述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相贴合的一侧侧壁设有一嵌条10,嵌条10从主开合立板1上端蔓延至主开合立板1下端;所述副开合立板2与主开合立板1相贴合的一侧侧壁设有与嵌条10相匹配的嵌槽11;所述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背面皆设有一支撑装置;所述主开合立板1与第一侧立板3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一侧立板3与主开合立板1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一侧立板3与第二侧立板4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二侧立板4与第一侧立板3相贴合的一侧侧壁、第二侧立板4与副开合立板2相贴合的一侧侧壁、副开合立板2与第二侧立板4相贴合的一侧侧壁上皆设有一开口槽12。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呈三角状的凹槽13、与凹槽13相贯通的调节槽14,凹槽13与调节槽14分布于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的背面;所述凹槽13下部铰接有一呈三角状的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包括未与凹槽13相铰接的支撑端16;所述支撑端16铰接有一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圆柱卡头18;所述调节槽14左右两侧设有与圆柱卡头18相匹配的滑槽19;所述滑槽19内壁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凸块20,凸块20彼此相对的一侧侧壁中部设有一限位槽21,凸块20之间具有紧固间距22。

所述支撑端16表面设有一活动孔23,支撑杆17下端位于活动孔23内;所述支撑端16表面设有位于活动孔23两侧的铰接槽24;所述支撑杆17下端两侧设有与铰接槽24相匹配的铰接轴25。

所述嵌条10一侧侧壁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卡嵌球头26;所述嵌槽11槽壁上设有若干与卡嵌球头26相匹配的球型卡槽27。

所述第一侧座脚8与主座脚6之间、第一侧座脚8与第二侧座脚9之间、第二侧座脚9与副座脚7之间皆通过合页28相铰接。

所述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外壁皆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辅助槽29。

所述主座脚6、副座脚7、第一侧座脚8、第二侧座脚9下表面皆设有一防积水槽3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反光锥在正常使用时,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之间可通过嵌条10与嵌槽11之间的卡嵌实现两者的卡接固定,而嵌条10一侧侧壁设有若干呈纵向均匀分布的卡嵌球头26,嵌槽11槽壁上设有若干与卡嵌球头26相匹配的球型卡槽27,卡嵌球头26与球型卡槽27的卡嵌配合能够进一步听过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连接时的稳固性,此时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分别位于一个方向,使反光锥无论朝任何方向摆放,总能够进行反光警示,而辅助槽29的存在能够使铺设于反光锥反光体5表面的反光带形成明显的区间,使反光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提高反光锥的警示效果。

若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反光板31时,使用人员可先利用双手分别抓紧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然后两只手将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向着相反的方向拉扯,在外力施加的情况下,卡嵌球头26便会通过自身光滑的弧面从球型卡槽27内滑出,紧接着嵌条10同样会从嵌槽11内脱离出来,此时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分离,不再互相限制,而主开合立板1与第一侧立板3之间、第一侧立板3与第二侧立板4之间、第二侧立板4与副开合立板2皆通过合页28相铰接,因此主开合立板1、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副开合立板2皆可通过自身的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展开,直至主开合立板1、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副开合立板2展开后处于同一平面。

当主开合立板1、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副开合立板2展开后处于同一平面时,主座脚6、第一侧座脚8、第二侧座脚9、副座脚7处于前侧,而支撑板15的支撑端16则抵在地面上,此时支撑板15、座脚以及地面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保证展开后的反光锥0稳稳的立于地面上,与此同时,主开合立板1上的开口槽12与第一侧立板3上一侧的开口槽12相对,第一侧立板3上另一侧的开口槽12与第二侧立板4一侧的开口槽12相对,第二侧立板4另一侧的开口槽12与副开合立板2的开口槽12相对,紧接着使用人员便可将具有反光面的反光板31从上至下分别插入至主开合立板1与第一侧立板3之间、第一侧立板3与第二侧立板4之间、第二侧立板4与副开合立板2之间,反光板31插入完成后,反光板31两端分别位于彼此相对的开口槽12内,从而实现反光板31与展开后的反光锥0之间的装配固定,此刻反光锥本身自带的反光面与反光板31的反光面结合能够形成一个警示面积极大的反光面,起到反光板31大范围警示的效果。

当反光锥展开后作为反光板31进行使用时,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所需,对反光板31的角度进行调节,在调节角度时,只需握住支撑杆17,使支撑杆17上端顺着调节槽14的轨迹上下移动,支撑杆17下端便会带动支撑板15以支撑板15铰接点为中心进行翻转,从而改变支撑板15、座脚以及地面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的角度,当该角度改变后,展开后的主开合立板1、副开合立板2、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以及反光板31的倾斜角度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实现角度调节,而支撑杆17上端的圆柱卡头18移动至所需的位置后,便会挤入该位置的凸块20之间的紧固间距22内,最终滑入至凸块20的限位槽21内,由于圆柱卡头18表面为光滑的弧面,因此只需施加外力强行将圆柱卡头18卡入至限位槽21内或滑出限位槽21外即可。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需要使用反光锥的反光警示效果时,只需时使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保持连接状态即可,需要使用反光板31的反光警示效果时,可在将主开合立板1与副开合立板2分离后,将主开合立板1、第一侧立板3、第二侧立板4与副开合立板2完全展开,然后在开口槽12内插入带有反光面的反光板31即可,此时插入开口槽12内的反光板31则是单纯的板体,在运输时,每一块反光板31之间可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行运输,有效节省了反光板31所占的运输空间,腾出的运输空间可放置更多的反光锥,在使用时,可彼此搭配使用,且运输反光锥在运输时,同样可以展开,使其铺成平面,有效节省运输空间,更利于进行运输。

支撑端16表面设有活动孔23,支撑杆17下端位于活动孔内,支撑端16表面设有位于活动孔23两侧的铰接槽24,支撑杆17下端两侧设有与铰接槽24相匹配的铰接轴25,这种装配方式可将支撑杆17下端快速从活动孔23内拆卸下来,只需将铰接轴25拉出铰接槽24外,并能实现支撑杆17下端的拆卸,而支撑杆17上端同样利用外力使圆柱卡头从滑槽脱离便能完成拆卸。

主座脚6、副座脚7、第一侧座脚8、第二侧座脚9下表面皆设有防积水槽30,防积水槽30的存在可供水流流动,有效避免反光锥的座脚位置出现积水导致摆放不稳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