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5089发布日期:2020-07-24 17:02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箱梁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背景技术:

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形梁,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用在跨度较大的桥梁上,因外型像一个箱子故叫做钢箱梁,在大跨度缆索支承桥梁中,钢箱主梁的跨度达几百米及至上千米,一般分为若干梁段制造和安装,其横截面具有宽幅和扁平的外形特点,高宽比达到1:10左右。

目前现有的钢箱梁只是用来安装组成桥面,桥面顶端的一些基础设施需要桥面组装完成后才能继续进行施工,工程周期较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所述钢箱梁本体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所述中拱肋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所述中拱肋与边拱肋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之间设置有v撑,所述v撑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固定连接,所述v撑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所述直吊杆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和中拱肋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所述斜吊杆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和边拱肋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拱肋采用正六边形钢箱截面,中拱肋材质为q390qd,且中拱肋的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跨度为120m,矢高为30m,矢跨比为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拱肋采用正六边形钢截面,所述边拱肋材质为q345qd,所述边拱肋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8°,且边拱肋的拱轴线由3段圆曲线组成,跨度为220m,矢高为23.5m,矢跨比为1/9.36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采用矩形截面,且连杆的尺寸为:600×600×20/600×500×20/600×600×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v撑采用矩形截面,所述v撑的尺寸为:500×400×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吊杆共设置有36根,36根所述直吊杆分为18处,每处沿纵向等距设置两个直吊杆,所述直吊杆采用由73ф7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吊杆设置在钢箱梁本体1上人行道的内侧,所述斜吊杆沿纵桥向间距为6m,所述斜吊杆采用由37ф5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通过在钢箱梁本体顶端设置中拱肋、边拱肋等一些基础设施,不需要等待钢箱梁本体进行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大大缩短工程周期,加快项目的进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立体图。

图中:1、钢箱梁本体;2、中拱肋;3、边拱肋;4、连杆;5、v撑;6、直吊杆;7、斜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1,钢箱梁本体1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2,中拱肋2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3,中拱肋2与边拱肋3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4固定连接,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之间设置有v撑5,v撑5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3固定连接,v撑5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1固定连接,中拱肋2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6,直吊杆6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中拱肋2固定连接,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7,斜吊杆7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边拱肋3固定连接。

其中,钢箱梁本体1采用工厂分段制造、工地现场连接,钢箱梁本体1除了顶板u肋在现场采用螺栓连接外,其余部分均采用焊接,主梁采用整幅单箱七室截面,箱梁中心线处梁高3m,底板水平布置,顶板设1.5%双向横坡。边跨钢箱梁桥面宽39.3m,中跨钢箱梁桥面采用变宽度,宽度为39.3~45.8m,钢箱梁本体1的顶板为正交异性板结构,顶板板厚为16/20/32mm,中跨吊杆下方部分顶板采用20mm、主墩墩顶处顶板采用32mm,顶板局部开天窗加厚,中拱肋2与桥面相交处、边拱肋3与桥面相交处、v撑5与桥面相交处,厚度采用44/24mm,底板板厚为14/16/20/28mm,中跨吊杆下方部分底板采用20mm、主墩墩顶处底板采用28mm,腹板板厚为14/18/30mm,墩顶中箱腹板采用30mm、中跨中箱腹板采用18mm、顶推腹板下半部分采用18mm。钢箱梁本体1纵向加劲肋采用u肋、板肋和t肋三种纵向加劲肋。行车道位置顶板采用u肋,人行道位置顶板采用板式肋加劲。底板纵向加劲肋采用t形加劲肋。腹板竖向加劲肋采用t形加劲肋,腹板纵向加劲肋采用板式肋加劲。u肋采用300×280×170×8mm,板肋厚度采用14/20/30mm,墩顶处箱梁中箱顶板纵肋采用30mm,t型加劲肋,对应于底板t=16mm,尺寸分别为10×220/12×160。顶板u肋在支点位置均穿过横隔板。底板加劲肋在横桥向靠近支座位置断开与支点横隔板焊接,在横桥向远离支座位置穿过支点横隔板。

边跨钢箱梁两侧悬臂长3.15m,中跨钢箱梁两侧悬臂长3.15~6.4m,挑臂悬臂根部高90cm,端部高42cm。悬臂采用托架形式,托架纵桥向标准间距为3m,在墩顶位置局部加密,托架腹板厚14/16mm,底板厚18/20mm,底板宽320mm。

钢箱梁本体1沿纵桥向每3m设置一道横隔板,非吊点横隔板厚12mm,中跨吊点横隔板厚度采用14/16/24mm,非吊点横隔板采用板式竖向加劲肋加劲,吊点横隔板采用纵向和竖向板式加劲肋同时加劲。在每两道横隔板中间的腹板上设竖向加劲肋。每个箱室横隔板上开设人孔。中支点采用单箱双室中横梁,中横梁腹板采用24/32/50mm厚的实腹式隔板,在中横梁三道腹板之间设置横隔板,为避让顶板u肋,横隔板顶面距离箱梁顶板底面40cm。边支点采用一道工字型端横梁,端横梁腹板采用20mm的实腹式隔板。在边跨v撑5插入桥面位置,在箱梁中箱横隔板左右两侧各20cm位置设置两道半隔板,半隔板高55cm。在钢箱梁本体1的边跨和中跨中箱一侧腹板上设置人孔,在钢箱梁本体1边跨底板上设置人孔,在钢箱梁本体1墩顶位置顶板上设置人孔,以方便后期维护,箱梁梁端伸缩缝位置设置封端板。

吊杆位置设置钢锚箱,在吊点横隔板两侧设置两个半隔板,两个半隔板采用底板与吊杆横隔板连接,内设纵横向隔板,在纵、横向隔板内设置索导管。

钢箱梁本体1中箱腹板设置4道纵向加劲肋,将距离箱梁横向中心线11.4m处腹板设置为顶推腹板,顶推腹板在竖向左右两侧对称设置8道纵向加劲肋,同时沿着纵桥向每隔375mm设置一道顶推竖向加劲肋,顶推腹板采用变厚度,腹板上半部分板厚采用14mm,腹板下半部分板厚采用18mm。

考虑到中拱肋2插入中墩钢箱梁处荷载很大,中墩墩顶位置钢箱梁顶板局部加厚,中箱纵向平板肋由20×224mm调整为30×344mm,该处中箱横隔板局部加密为625~750mm,在中箱横隔板之间增设一道半隔板。

腹板加劲肋布置:顶推腹板竖向设置8道纵向加劲肋(沿主桥纵向贯通设置),中箱腹板沿主桥纵向贯通设置2道纵向加劲肋(在中跨和部分边跨增设2道纵向加劲肋),其余腹板沿主桥纵向贯通设置2道纵向加劲肋,仅在墩顶位置局部增设2道纵向加劲肋。

其中,中拱肋2采用正六边形钢箱截面,中拱肋2材质为q390qd,且中拱肋2的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跨度为120m,矢高为30m,矢跨比为1/4。

其中,边拱肋3采用正六边形钢截面,边拱肋3材质为q345qd,边拱肋3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8°,且边拱肋3的拱轴线由3段圆曲线组成,跨度为220m,矢高为23.5m,矢跨比为1/9.362。

其中,连杆4采用矩形截面,且连杆4的尺寸为:600×600×20/600×500×20/600×600×30mm。

其中,v撑5采用矩形截面,v撑5的尺寸为:500×400×20mm。

其中,直吊杆6共设置有36根,36根直吊杆6分为18处,每处沿纵向等距设置两个直吊杆6,直吊杆6采用由73ф7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提高选用73ф7高强镀锌钢丝,能够提高直吊杆6的强度。

其中,斜吊杆7设置在钢箱梁本体1上人行道的内侧,斜吊杆7沿纵桥向间距为6m,斜吊杆7采用由37ф5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提高选用37ф5高强镀锌钢丝,能够提高斜吊杆7的强度。

通过在钢箱梁本体顶端设置中拱肋、边拱肋等一些基础设施,不需要等待钢箱梁本体进行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大大缩短工程周期,加快了项目的进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