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0432发布日期:2020-07-29 03:3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带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

现在高速路口上减速装置大量使用,但是这些减速带在通过的时候非常颠簸,让人感到不适且对车辆损坏较大,进一步对于收费站处的减速装置只具有减速作用是不划算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供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具有能够有效的减速且通过较为舒适,以及能够充当拦截路障和警示牌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上方设置有减速板,所述减速板通过支撑立柱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底面两侧均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减速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速液囊,所述减速板的表面设置有减速网,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地坑,所述安装地坑内一侧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安装地坑内另一侧底面设置有卡合滑轨,所述卡合滑轨上卡合滑动设置有卡合块,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与第一伸缩杆伸缩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另一端与卡合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斜坡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一端与地基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另一端与卡合槽卡合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与卡合块之间通过第二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和卡合块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撑杆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液囊的内部设置有填充液,所述填充液为非牛顿流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减速板的上表面两端均贯穿开设有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斜坡的下表面粘贴设置有警示贴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网由钢索编制,所述减速网与减速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装置的横截面呈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减速效果,通过在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表面设置减速液囊,在减速液囊的内部灌入填充液,这样在低速通过减速液囊时,填充液在减速液囊内适应性均匀流动,使汽车能够平稳通过,而高速通过时,汽车刚接触减速液囊,减速液囊内部填充液被迅速挤压到一侧形成陡坡,同时填充液质地变得坚硬,使汽车颠簸减速,在减速板的表面设置减速网,通过减速网时,减速网弹性下沉对汽车进行卸力,使减速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当警示牌或路障使用,通过第二伸缩杆运动将卡合块向一侧挤压,此时卡合块通过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连接,第二撑杆的一端与卡合槽卡合滑动连接,即通过第二伸缩杆的伸缩运动,能偶快速将第二斜坡调节至与地基垂直的位置,在第二斜坡的下表面设置有警示贴图,这样减速装置能够在需要封高速时,迅速立起,成为警示牌,也成为拦截肇事车辆的利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斜坡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慢速通过减速液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快速通过减速液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第一斜坡;21、减速液囊;22、填充液;3、第二斜坡;31、卡合槽;32、警示贴图;4、减速板;41、减速网;42、支撑立柱;5、第一伸缩杆;51、第二伸缩杆;52、卡合块;6、安装地坑;61、卡合滑轨;7、第一撑杆;71、第二撑杆;8、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收费站的减速装置,包括地基1,地基1的上方设置有减速板4,减速板4通过支撑立柱42与地基1固定连接,减速板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斜坡3,第二斜坡3的底面两侧均设置有卡合槽31,减速板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斜坡2,第一斜坡2和第二斜坡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速液囊21,减速板4的表面设置有减速网41,地基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地坑6,安装地坑6内一侧设置有液压伸缩杆,安装地坑6内另一侧底面设置有卡合滑轨61,卡合滑轨61上卡合滑动设置有卡合块52,液压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5和第二伸缩杆51,第二伸缩杆51一端与第一伸缩杆5伸缩连接,第二伸缩杆51另一端与卡合块52固定连接,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减速液囊21以及减速网41,能够有效的对汽车进行减速,同时减速液囊21的减速特性,速度越慢通过,车辆越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汽车慢速通过,同时作为收费站的减速装置,还具备变形成拦截路障以及警示牌的功能,不仅方便了封高速的一系列操作,也为逮捕肇事车辆提供了便利。

具体的,第二斜坡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撑杆7,第一撑杆7一端与地基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撑杆7另一端与卡合槽31卡合滑动连接,第一撑杆7与卡合块52之间通过第二撑杆71连接,第二撑杆71与第一撑杆7和卡合块52均转动连接,第二撑杆71与第一撑杆7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撑杆7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通过液压伸缩杆和第一撑杆7与第二撑杆71的配合才能够将第二斜坡3支撑起来,通过第二伸缩杆51工作对卡合块52进行挤压,与之关联的,第二撑杆71与卡合块52连接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伸缩杆5的方向运动,第一撑杆7与卡合槽31卡合滑动,并将第二斜坡3抬起,当第二伸缩杆51不断运动时,第二斜坡3会一直被抬起至与地基1垂直的位置,完成展开过程。

具体的,减速液囊21的内部设置有填充液22,填充液22为非牛顿流体,本实施例中,非牛顿液体局具有遇强则强的特强,当非牛顿流体由于受到的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而增大,甚至部分非牛顿流体成为了暂时性的固化,这样车速越快,减速液囊21对汽车的颠簸就越大,当汽车缓慢通过时,将能够比较平稳的通过。

具体的,减速板4的上表面两端均贯穿开设有通槽8,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二斜坡3撑起时,其两侧的第一撑杆7与第二撑杆71均会向上抬起并超过减速板4的的高度,通过在减速板4的上表面两端开设通槽8,能够便于第一撑杆7与第二撑杆71的展开和收起。

具体的,第二斜坡3的下表面粘贴设置有警示贴图32,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斜坡3被展开时,会向驾驶员展示下表面的一侧,通过在第二斜坡3的下表面粘贴设置警示贴图32,就能向驾驶员传达前方路况信息,或者进行其他提示,体现了减速装置的展示效果。

具体的,减速网41由钢索编制,减速网41与减速板4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由钢索编制的减速网4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汽车前段进入减速网41时,会产生下沉效果,当整车进入时,减速网41伸张,使汽车前段微微翘起,通过这种起伏的变化,达到更好的减速效果。

具体的,减速装置的横截面呈梯形,本实施例中装置的截面呈梯形,装置整体为上坡、水平段和下坡的结构,通过上下坡的设计,对驾驶者产生一种减速的心理引导,让驾驶者在遇到减速装置时能够自觉减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伸缩杆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本实施例中电动所述杆可采用北京利明荣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升降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该收费站减速装置在安装完成后即可使用,汽车在减速装置上通过时,先经过第二斜坡3,再经过减速板4,在经过第一斜坡2,第一斜坡2和第二斜坡3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速液囊21,在减速液囊21的内部设置有填充液22,当汽车低速通过减速液囊21时,填充液22在减速液囊21内适应性均匀流动,使汽车能够平稳通过,时车内人员不觉得颠簸,而高速通过时,汽车刚接触减速液囊21,减速液囊21内部填充液22被迅速挤压到一侧,使减速液囊21的一侧被填充液22填充形成陡坡,同时填充液22质地变得坚硬,迫使汽车减速,同时颠簸感也更强,使人下意识减速,在减速板4的表面设置减速网41,当汽车通过减速网41时,减速网41会弹性下沉,的对汽车进行卸力,使减速效果更好,除此以外,当遇到雨雪天气,需要封高速,此时工作人员搬来沉重的路障非常麻烦,此时可以启动液压伸缩杆,第二伸缩杆51从第一伸缩杆5内伸出,卡合块52以及第二撑杆71与卡合块52连接的一端均向远离第一伸缩杆5的一侧运动,第一撑杆7与卡合槽31连接的一端在第二撑杆71的挤压下绕与地基1连接的点旋转升起,能够将第二斜坡3加压至与地基1垂直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露出第二斜坡3的下表面,第二斜坡3的下表面粘贴有警示贴图32,能够展示标语,起到警示牌的作用,同时,处于路中间的减速装置也成为拦截肇事车辆的路障,且搭建迅速,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