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0011发布日期:2020-08-18 20:2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桥梁的许多震害表现为落梁,因此需要限制装置来避免落梁。当普通的限位装置起作用时,主梁重心偏移会引起桥墩的重心偏移,使得桥墩受到偏心弯矩的作用,这对于桥墩的受力不利,而普通的限位装置仅仅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并不能对偏心现象有缓解。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限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限位装置,包括上连接板、摩擦摆支座和限位座,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至少一件用于支撑上连接板的摩擦摆支座,通过摩擦摆支座实现上连接板滑动,所述上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的配合实现对上连接板在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接触实现限位座承受由限位块传递的压力。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两件摩擦摆支座,两件所述摩擦摆支座沿着上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连接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件限位块,两件所述限位块位于两件摩擦摆支座的内侧或外侧,或者两件限位块和两件摩擦摆支座交错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座的材质为软钢。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和所述摩擦摆支座均直接设置于盖梁或位于盖梁上表面的支座垫石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和限位块上相接触的两个贴合面的形状相匹配设置,所述贴合面包括至少一个圆弧面和/或至少一个平面。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上贴合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限位块上贴合面的面积。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上与限位块相接触的贴合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个内凹圆弧面、一个外凸圆弧面和一个竖向平面,所述内凹圆弧面和外凸圆弧面相切,所述竖向平面与所述外凸圆弧面相切。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摩擦摆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座板、中座板以及下座板,在所述上座板和下座板相对设置的表面上均设有内凹球型面,且两个内凹球型面相对设置,所述中座板的两端设有外凸球型面,通过上座板上的内凹球型面与中座板一侧的外凸球型面配合实现两者相对滑动,通过下座板上的内凹球型面与中座板另一侧的外凸球型面配合实现两者相对滑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座板与上连接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座板设置于所述盖梁表面或支座垫石表面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包括上连接板、摩擦摆支座和限位座,通过摩擦摆支座实现上连接板滑动,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的配合实现对上连接板在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可以满足桥梁在日常运营中的正常位移需求,同时又能够防止落梁情况的发生,并且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接触贴合可以缓解桥墩的偏心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座上贴合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限位块上贴合面的面积,防止限位座和限位块错位无法实现限位,进一步防止落梁现象发生。

(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座的材质为软钢,软钢塑型强,可以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而不被破坏,可以有效的延长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座和限位块上相接触的两个贴合面的形状相匹配设置,所述贴合面包括至少一个圆弧面和/或至少一个平面。限位座与限位块之间通过圆弧面和/或平面贴合实现对上连接板进行限位,同时在极限位移情况下时限位座可以承受限位块传递的压力(即分摊来自梁体的重力),从而有效的缓解桥墩偏心的现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处于偏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处于偏移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

图5是摩擦摆支座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限位块的正视图;

其中,1、盖梁,2、支座垫石,3、上连接板,4、限位块,5、摩擦摆支座,5.1、上座板,5.2、中座板,5.3、下座板,6、限位座,6.1、内凹圆弧面,6.2、外凸圆弧面,6.3、竖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参见图1-6,一种限位装置,包括上连接板3、摩擦摆支座5和限位座6,所述上连接板3的下表面设有至少一件用于支撑上连接板3的摩擦摆支座5,通过摩擦摆支座5实现上连接板3滑动,所述上连接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座6与所述限位块4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限位座6和限位块4的配合实现对上连接板3在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接触实现限位座承受由限位块传递的压力,从而实现缓解桥墩的偏心现象。

所述上连接板3的下表面设有两件摩擦摆支座5,两件所述摩擦摆支座5沿着上连接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连接板3的两端各设有一件限位块4,两件所述限位块4位于两件摩擦摆支座5的内侧或外侧,或者两件限位块4和两件摩擦摆支座5交错设置。优选的,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两件限位块位于两件摩擦摆支座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6的材质为软钢,软钢塑型强,可以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而不被破坏。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6和所述摩擦摆支座5均直接设置于盖梁1或位于盖梁1上表面的支座垫石2上。具体设置于盖梁还是支座垫石上应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选择,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限位座和摩擦摆支座均设置于所述支座垫石上,所述支座垫石设置于盖梁的两端。

所述摩擦摆支座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座板5.1、中座板5.2以及下座板5.3,在所述上座板5.1和下座板5.3相对设置的表面上均设有内凹球型面,且两个内凹球型面相对设置,所述中座板5.2的两端设有外凸球型面,通过上座板5.1上的内凹球型面与中座板5.2一侧的外凸球型面配合实现两者相对滑动,通过下座板5.3上的内凹球型面与中座板5.2另一侧的外凸球型面配合实现两者相对滑动。

所述上座板5.1与上连接板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下座板5.3设置于所述盖梁1表面或支座垫石2表面上,本实施例中为设置于支座垫石表面上。

所述限位座6和限位块4上相接触的两个贴合面的形状相匹配设置,所述贴合面包括至少一个圆弧面和/或至少一个平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6上贴合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限位块4上贴合面的面积。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座6上与限位块4相接触的贴合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个内凹圆弧面6.1、一个外凸圆弧面6.2和一个竖向平面6.3,所述内凹圆弧面6.1和外凸圆弧面6.2相切,所述竖向平面与所述外凸圆弧面6.2相切。

参见图3,设置竖向平面的作用为可以将限位块4与支座垫石之间预留一些间隙,防止运动过程中限位块与支座垫石出现干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防止干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中方式。

所述贴合面仅包括平面时,平面可以是倾斜设置,通过限位座上的斜面与限位块上的斜面贴合实现限位。通过圆弧面或者是平面,在限位块与限位座贴合时,限位座可以承受限位块传递的压力。

参见图3和图4,在偏移状态下,通过限位座和限位块的贴合可以起到分担压力,减少桥墩偏心的作用,其原理如下:

参见图4,此图对应于主梁向左运动到极限时的受力情况,即图3中示意的状态。将盖梁和支座垫石看成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受理分析,其中f1表示两个摩擦摆支座对盖梁的合力,f2表示限位座6受到的压力,f3、f4分别表示左右两个桥墩对盖梁的支撑力。

当主梁连同上连接板向左运动到极限位移时,两个摩擦摆支座对盖梁的合力也会偏离盖梁中心线向左移动到图示f1位置,此时右侧限位座受到限位块对其的压力f2,如图所示,由于f1偏离盖梁中心位置,因此两个桥墩对于盖梁的支持力f3和f4并不相等,如图所示。f1左偏会使左右两个桥墩的整体受到向左偏心力的影响,而f2的存在,对于盖梁来说是向右偏心力的存在,因此f2的存在会减弱f1向左偏心带来的影响。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

将限位座设置于盖梁两端支座垫石上,并设置好摩擦摆支座,将上座板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上连接板与主梁的梁体固定连接;安装过程中保证上连接板两端的限位座与限位块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并且保证限位座与限位块两者对中,确保实现限位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