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围蔽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4006发布日期:2020-12-29 09:5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围蔽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蔽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围蔽桩。



背景技术:

配网基建施工作业,配电网抢修等工作时常在道路边进行。为确保行人不误入配网作业施工区域、警示过往车辆,以及保护路边施工作业人员不发生交通意外,需要将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有效围蔽。目前应用于配网施工、抢修作业的围蔽遮拦一般采用铁质栅栏,直接放置在施工地点外周,由于铁质栅栏重量较大,在栅栏搬运、安装放置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无法满足快速布置、夜间警示等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铁质围蔽栅栏无法满足快速布置、夜间警示的使用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光围蔽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光围蔽桩,包括围蔽桩主体,围蔽桩主体外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led灯带,围蔽桩主体内设置有电池,led灯带与电池电连接;围蔽桩主体下端设置有支撑腿。

本技术方案中,围蔽桩主体外表面设置有led灯带,用于警示过往车辆以及行人配网作业施工区域,同时为配网作业施工区域内夜间作业的作业人员提供照明;围蔽桩主体下端设置的支撑腿能够有效支撑围蔽桩主体,使围蔽桩主体放置牢靠。

优选地,围蔽桩还包括支撑腿收放机构,支撑腿收放机构包括中心轴、固定支撑件、弹簧、活动支撑件、底部支撑件、卡扣以及机构开关,其中,中心轴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内,其一端与围蔽桩主体顶部连接设置,另一端穿过活动支撑件中部开设的空孔设置;固定支撑件固定设置在中心轴上;弹簧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支撑件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支撑件连接;底部支撑件设置在活动支撑件的下方;卡扣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内壁,用于卡住活动支撑件并对弹簧进行压紧;机构开关设置在围蔽桩主体的外表面,且机构开关用于控制卡扣的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或收入围蔽桩主体内壁;支撑腿还包括支撑主腿和支撑副腿,其中,支撑主腿的一端与活动支撑件连接,支撑主腿的另一端与支撑副腿的一端连接,支撑副腿的另一端与底部支撑件连接;围蔽桩主体外表面开设有支撑腿安装槽位,且支撑腿安装槽位的一端与围蔽桩主体的端部连通,支撑腿安装槽位的另一端设置在卡扣的上方;支撑主腿和支撑副腿在收起状态下折叠设置在支撑腿安装槽位内。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外部的机构开关控制卡扣的收起,此时活动支撑件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围蔽桩主体内壁向下滑动,支撑主腿随着活动支撑件的滑动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设置;设置在活动支撑件下方的底部支撑件随着活动支撑件的滑动向下移动,与底部支撑件连接的支撑副腿向外撑起,支撑副腿对支撑主腿起支撑作用,从而实现支撑腿的打开。当需要收起支撑腿时,将支撑腿向支撑腿安装槽位方向按压,或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将活动支撑件向上推动,再通过机构开关控制卡扣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活动支撑件在卡扣的卡接作用下将弹簧压紧,实现支撑腿的收起。

优选地,活动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握柄,回收握柄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外设置,作业人员能够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通过回收握柄移动活动支撑件向上移动,实现支撑腿的收起。

优选地,当卡扣收起设置时,底部支撑件伸出围蔽桩主体底部设置,且底部支撑件的底部与支撑主腿的底部水平设置。

优选地,支撑主腿下端包覆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地,围蔽桩主体内设置有警戒带卷轴和警戒带,警戒带卷设在警戒带卷轴中;警戒带卷轴设置在围蔽桩主体的顶部,且警戒带卷轴内设置有回收弹簧;围蔽桩主体一侧壁开设有警戒带开口;警戒带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卡件,挂钩卡件将警戒带卡设在警戒带开口位置。

优选地,警戒带上设置有led灯带薄片。

优选地,围蔽桩主体顶部设置有把手,便于运输围蔽桩主体。

优选地,围蔽桩主体外表面设置有反光贴纸,进一步增强围蔽桩主体的警示作用。

优选地,电池采用蓄电池,电池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底部,且围蔽桩主体底部开设有充电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合围蔽桩主体和led灯带组成发光围蔽桩,能够为配网作业施工区域起警示作用的同时,为施工区域内夜间作业的作业人员提供照明,为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围蔽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发光围蔽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发光围蔽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发光围蔽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发光围蔽桩警示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围蔽桩主体,11-支撑腿安装槽位,12-把手,13-充电口,2-led灯带,3-电池,4-支撑腿,41-支撑主腿,42-支撑副腿,5-支撑腿收放机构,51-中心轴,52-固定支撑件,53-弹簧,54-活动支撑件,55-底部支撑件,56-卡扣,57-机构开关,58-回收握柄,6-警戒带卷轴,7-警戒带,71-挂钩卡件,72-led灯带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围蔽桩,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发光围蔽桩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发光围蔽桩中,包括围蔽桩主体1,围蔽桩主体1外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led灯带2,围蔽桩主体1内设置有电池3,led灯带2与电池3电连接;围蔽桩主体1下端设置有支撑腿4。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还包括支撑腿收放机构5,支撑腿收放机构5包括中心轴51、固定支撑件52、弹簧53、活动支撑件54、底部支撑件55、卡扣56以及机构开关57,其中:

中心轴51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内,其一端与围蔽桩主体1顶部连接设置,另一端穿过活动支撑件54中部开设的空孔设置;

固定支撑件55固定设置在中心轴51上;

弹簧53套设在中心轴51上,且弹簧53的一端与固定支撑件52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支撑件54连接;

底部支撑件55设置在活动支撑件54的下方;

卡扣56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内壁,用于卡住活动支撑件54并对弹簧53进行压紧;

机构开关57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的外表面,且机构开关57用于控制卡扣56的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或收入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

支撑腿4包括支撑主腿41和支撑副腿42,其中,支撑主腿41的一端与活动支撑件54连接,支撑主腿41的另一端与支撑副腿42的一端连接,支撑副腿42的另一端与底部支撑件55连接;

围蔽桩主体1外表面开设有支撑腿安装槽位11,且支撑腿安装槽位11的一端与围蔽桩主体1的端部连通,支撑腿安装槽位11的另一端设置在卡扣5的上方;支撑主腿41和支撑副腿42在收起状态下折叠设置在支撑腿安装槽位11内。

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54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握柄58,回收握柄58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11外设置,作业人员能够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11通过回收握柄58移动活动支撑件54向上移动,实现支撑腿4的收起。

本实施例中,当卡扣56收起设置时,底部支撑件55伸出围蔽桩主体1底部设置,且底部支撑件1的底部与支撑主腿41的底部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主腿41下端包覆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顶部设置有把手12,便于运输围蔽桩主体1。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反光贴纸,进一步增强围蔽桩主体的警示作用。

本实施例中,电池3采用蓄电池,电池3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底部,且围蔽桩主体1底部开设有充电口13,便于对电池3进行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业人员先将围蔽桩主体1移动到待安装放置围蔽栏的配电作业施工区域外周,然后按下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外部的机构开关57控制卡扣56的收起,此时,活动支撑件54在弹簧53的作用下沿围蔽桩主体1内壁向下滑动,支撑主腿41随着活动支撑件54的滑动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11设置;设置在活动支撑件54下方的底部支撑件55随着活动支撑件54的滑动向下移动,与底部支撑件54连接的支撑副腿42向外撑起并与围蔽桩主体1呈90度夹角,支撑副腿42对支撑主腿41起支撑作用,支撑主腿41与围蔽桩主体1呈45度夹角,从而实现支撑腿的打开。然后将电池3与led灯带2导通连接,围蔽桩主体1发光并起警示和照明作用。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发光围蔽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当需要收起支撑腿4时,将支撑主腿41向支撑腿安装槽位11方向按压,或通过回收握柄58将活动支撑件54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11向上推动,再通过机构开关57控制卡扣56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活动支撑件54在卡扣55的卡接作用下卡紧并将弹簧53压紧,实现支撑腿4的收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围蔽桩,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发光围蔽桩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发光围蔽桩中,包括围蔽桩主体1,围蔽桩主体1外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led灯带2,围蔽桩主体1内设置有电池3,led灯带2与电池3电连接;围蔽桩主体1下端设置有支撑腿4。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还包括支撑腿收放机构5,支撑腿收放机构5包括中心轴51、固定支撑件52、弹簧53、活动支撑件54、底部支撑件55、卡扣56以及机构开关57,其中,中心轴51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内,其一端与围蔽桩主体1顶部连接设置,另一端穿过活动支撑件54中部开设的空孔设置;固定支撑件55固定设置在中心轴51上;弹簧53套设在中心轴51上,且弹簧53的一端与固定支撑件52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支撑件54连接;底部支撑件55设置在活动支撑件54的下方;卡扣56设置在围蔽桩主体内壁,用于卡住活动支撑件54并对弹簧53进行压紧;机构开关57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的外表面,且机构开关57用于控制卡扣56的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或收入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支撑腿4包括支撑主腿41和支撑副腿42,其中,支撑主腿41的一端与活动支撑件54连接,支撑主腿41的另一端与支撑副腿42的一端连接,支撑副腿42的另一端与底部支撑件55连接;围蔽桩主体1外表面开设有支撑腿安装槽位11,且支撑腿安装槽位11的一端与围蔽桩主体1的端部连通,支撑腿安装槽位11的另一端设置在卡扣5的上方;支撑主腿41和支撑副腿42在收起状态下折叠设置在支撑腿安装槽位11内。

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54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握柄58,回收握柄58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11外设置,作业人员能够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11通过回收握柄58移动活动支撑件54向上移动,实现支撑腿4的收起。

本实施例中,当卡扣56收起设置时,底部支撑件55伸出围蔽桩主体1底部设置,且底部支撑件1的底部与支撑主腿41的底部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主腿41下端包覆设置有防滑垫。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围蔽桩主体1内设置有警戒带卷轴6和警戒带7,警戒带7卷设在警戒带卷轴6内;警戒带卷轴6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的顶部,且警戒带卷轴6内设置有回收弹簧;围蔽桩主体1一侧壁开设有警戒带开口14;警戒带7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卡件71,挂钩卡件71将警戒带7卡设在警戒带开口14位置,且当警戒带7拉出使用时用于与临设的围蔽桩勾连。

本实施例中,警戒带7上设置有led灯带薄片72。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顶部设置有把手12,便于运输围蔽桩主体1。

本实施例中,围蔽桩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反光贴纸,进一步增强围蔽桩主体的警示作用。

本实施例中,电池3采用蓄电池,电池3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底部,且围蔽桩主体1底部开设有充电口13,便于对电池3进行充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业人员先将围蔽桩主体1移动到待安装放置围蔽栏的配电作业施工区域外周,然后按下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外部的机构开关57控制卡扣56的收起,此时,活动支撑件54在弹簧53的作用下沿围蔽桩主体1内壁向下滑动,支撑主腿41随着活动支撑件54的滑动伸出支撑腿安装槽位11设置;设置在活动支撑件54下方的底部支撑件55随着活动支撑件54的滑动向下移动,与底部支撑件54连接的支撑副腿42向外撑起并与围蔽桩主体1呈90度夹角,支撑副腿42对支撑主腿41起支撑作用,支撑主腿41与围蔽桩主体1呈45度夹角,从而实现支撑腿的打开。然后将电池3与led灯带2导通连接,围蔽桩主体1发光并起警示和照明作用。

此外,作业人员还可以从设置在围蔽桩主体1的顶部的警戒带开口14将警戒带7拉出,并通过其一端设置的挂钩卡件71与相邻设置的围蔽桩主体1勾连,形成围蔽栏结构。设置在警戒带7上的led灯带薄片72进一步对配电作业施工区域起警示作用。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发光围蔽桩警示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当需要收起支撑腿4时,将支撑主腿41向支撑腿安装槽位11方向按压,或通过回收握柄58将活动支撑件54沿着支撑腿安装槽位11向上推动,再通过机构开关57控制卡扣56伸出围蔽桩主体内壁设置,活动支撑件54在卡扣55的卡接作用下卡紧并将弹簧53压紧,实现支撑腿4的收起。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