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墩柱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墩柱。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指一次浇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城市地铁高架对墩柱的强度要求较高,制作清水混凝土墩柱,需要同时兼顾强度和表面质量,采用传统的墩柱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虽然能够保证墩柱的强度要求,但是墩柱的表面容易出现缺陷,难以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墩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墩柱施工方法,虽然能够保证墩柱的强度要求,但是墩柱的表面难以达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
架设预埋钢筋,在墩柱的位置架设钢筋骨架;
模板安装,在所述钢筋骨架的外周拼装模板形成模腔;
混凝土浇筑,在所述模腔内同时浇筑第一混凝土和第二混凝土,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模腔靠近所述模板内壁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模腔内部的中间部分,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分别为清水混凝土,且所述第一混凝土的水灰比大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振捣,分别对所述模腔内浇筑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进行振捣;
模板拆除,在所述模腔内的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
混凝土养护。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所述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
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所述的混凝土振捣之前,将所述分隔板从模腔内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及第二环形隔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内接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的内接圆直径;
在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所述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包括:
在所述模腔中放入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所述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第一混凝土、在所述模腔的中间部分浇筑所述第二混凝土;
将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从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然后在所述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一混凝土上放入所述第二环形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所述模腔的边缘部分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在所述模腔的中间部分继续浇筑所述第二混凝土。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的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先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二混凝土进行振捣、后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一混凝土进行振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二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的竖向插入进行振捣;
在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一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由第一混凝土向第二混凝土的斜向插入进行振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及第二环形隔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内接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隔板的内接圆直径;
在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所述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包括:
在所述模腔中放入所述第二环形隔板,将所述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所述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第一混凝土、在所述模腔的中间部分浇筑所述第二混凝土;
将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从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然后在所述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二混凝土上放入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然后在所述模腔的边缘部分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在所述模腔的中间部分继续浇筑所述第二混凝土。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所述的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先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一混凝土进行振捣、后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二混凝土进行振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一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的竖向插入进行振捣;
在对所述模腔内的所述第二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由第二混凝土向第一混凝土的斜向插入进行振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混凝土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和配合比均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在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水灰比较大的第一混凝土,第一混凝土流动性更强,使第一混凝土能够形成高质量的表面。而第二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小,保证了墩柱的强度。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墩柱,采用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制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墩柱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墩柱,采用上述方法制作强度更高,同时表面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模板;2-第一环形隔板;3-第一混凝土;4-第二混凝土;5-第二环形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说明。一种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00,架设预埋钢筋,在墩柱的位置架设钢筋骨架;
步骤s200,模板1安装,在钢筋骨架的外周拼装模板1形成模腔;
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在模腔内同时浇筑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第一混凝土3浇筑于模腔靠近模板1内壁的边缘部分,第二混凝土4浇筑于模腔内部的中间部分,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分别为清水混凝土,且第一混凝土3的水灰比大于第二混凝土4的水灰比;
步骤s400,混凝土振捣,分别对模腔内浇筑的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
步骤s500,模板1拆除,在模腔内的混凝土固化后拆除模板1;
步骤s600,混凝土养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在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水灰比较大的第一混凝土3,第一混凝土3流动性更强,使第一混凝土3能够形成高质量的表面。而第二混凝土4的水灰比较小,保证了墩柱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架设预埋钢筋中,根据所要制作的墩柱的三维形状,采用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捆绑成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不能凸出墩柱的表面。
在步骤s200模板1安装中,模板1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进行预拼装检查验收,检查拼缝、平整度、错台、定位销、锚固等,以保证墩柱的表面质量。在模板1的表面刷模板1漆,作为脱模剂。模板1每刷一次模板1漆后,可以浇筑使用三次,之后需要重新刷模板1漆。
在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中,第一混凝土3选用强度等级p·o42.5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为42.5mpa的普通水泥)以上。水泥宜为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同一强度等级。第一混凝土3的骨料选用非碱活性骨料。粗骨料连续级配良好,颜色均匀、洁净,含泥量<0.7%,泥块含量<0.3%,针片状颗粒≤10%。细骨料选择连续级配良好的河砂,细度模数2.3~2.9,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粗、细骨料要求单独设仓储存,对每批次骨料进行检测,满足要求后进仓,做到专仓供应,保证骨料满足要求,色泽一致。第一混凝土3的掺和料应对混凝土及钢筋无害,拌合物的和易性好,同一工程所用的掺和料应来自同一厂家、同一品种。掺和料选用i级粉煤灰,掺量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第一混凝土3的商品混凝土站需设单独水泥罐进行储存,且只能使用在清水混凝土结构部位,每批次进罐水泥在进罐前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满足要求后进罐储存,直至此批次水泥使用完后再进水泥,并对水泥再次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水泥质量稳定。第二混凝土4对水泥、骨料、掺和料的要求可以是与第一混凝土3相同。
第一混凝土3可以是,胶凝材料为400kg/m3,水胶比0.41,单掺粉煤灰16%,含砂率42%,碎石为5~20mm连续级配,大石(10~20mm):小石(5~10mm)=3:1,外加剂采用苏博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设计坍落度(160±20)mm,并根据施工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且为泵送混凝土。
第二混凝土4的水胶比略小于第一混凝土3,例如,胶凝材料为400kg/m3,水胶比0.36,单掺粉煤灰16%,含砂率42%,碎石为5~20mm连续级配,大石(10~20mm):小石(5~10mm)=3:1,外加剂采用苏博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设计坍落度(160±20)mm,并根据施工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且为泵送混凝土。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水灰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且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水灰比差异不宜过大。
具体地,第一混凝中土水泥:矿粉:粉煤灰:大石:小石:砂:水:外加剂=280:60:60:782:260:754:161:3.2。第二混凝中土水泥:矿粉:粉煤灰:大石:小石:砂:水:外加剂=314:67:67:782:260:754:161:3.6。
在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中,还可以在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内部及表面埋设测温线,测温线布置在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高度。每30min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测量一次,并形成记录。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测量,每个表面不少于5个点。混凝土入模温度测量,不少于10个点。
在步骤s400混凝土振捣中,可以采用传统的振捣方式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步骤s500模板1拆除和步骤s600混凝土养护的步骤可以与传统的墩柱施工工艺相同。
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
在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振捣之前,将分隔板从模腔内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分隔板的环形形状与墩柱横截面轮廓的形状相似,尺寸小于墩柱截面轮廓的形状。例如,墩柱横截面的轮廓大体呈矩形,相应的分隔板大体呈矩形的环状,分隔板的长小于墩柱横截面轮廓的长,分隔板的宽小于墩柱横截面轮廓的宽。
本实施例中,在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可以是将分隔板放入模腔的中间,使得模腔的边缘部分呈环绕在中间部分外周的环形。浇筑时可以采用多个混凝土泵分别向模腔边缘部分的不同位置浇筑混凝土。
在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振捣之前,将分隔板从模腔内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能够避免分隔板影响振捣。
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分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2及第二环形隔板5,第一环形隔板2的内接圆直径小于第二环形隔板5的内接圆直径。
在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包括:
在模腔中放入第一环形隔板2,将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第一混凝土3、在模腔的中间部分浇筑第二混凝土4;
将第一环形隔板2从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然后在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一混凝土3上放入第二环形隔板5,将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模腔的边缘部分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3、在模腔的中间部分继续浇筑第二混凝土4。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个内接圆直径不同的分隔板,各个分隔板的形状相同。
可以是先在模腔的下部放入第一环形隔板2,将模腔分隔为边缘部分和中间部分,然后分别浇筑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当模腔的下部浇筑完成后,将第一环形隔板2取出,然后在在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一混凝土3上放入第二环形隔板5,该分隔板再次将模腔分隔为边缘部分和中间部分,然后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从而使得模腔中第一混凝土3的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大,最大可能的避免在两个分隔板取出后,模腔上部的第二混凝土4流动到模板1内壁上,影响墩柱的表面质量。
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400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先对模腔内的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后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进行振捣。此种方式能够避免模腔上部的第二混凝土4流动到模板1内壁上,影响墩柱的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采用分层浇捣,采用12根50mm高频振动棒预先下沉到底,统一“快插慢拔”振捣,插入点距离模板1内壁保持在10cm,作用点间距30~45cm,振捣棒每次提30cm左右,以不拔出下层混凝土面10cm为宜,可以事先在振捣棒相应位置用双面胶等显著物标识,每次振捣时间为25~35s左右。控制每次振动时间,由中间的第二混凝土4向外侧的第一混凝土3布点。为了方便墩身混凝土振捣,可在混凝土浇筑至墩柱顶部附近时,再安放墩柱顶部的钢筋网片。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30cm,混凝土要求振捣均匀,不准漏振过振,做到深插轻提,快插慢拔,振捣时间适当掌握,各层之间需插入10cm以上进行衔接。
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模腔内的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的竖向插入进行振捣;
在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由第一混凝土3向第二混凝土4的斜向插入进行振捣。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使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交界处形成一定的混合,避免两者的差异过大,产生应力,防止两者分离。
本实施例中,在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进行振捣时,振捣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度至10度。
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分隔板包括第一环形隔板2及第二环形隔板5,第一环形隔板2的内接圆直径小于第二环形隔板5的内接圆直径。
在步骤s30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模腔内放入分隔板将模腔分隔成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包括:
在模腔中放入第二环形隔板5,将模腔分隔为中间部分和环形的边缘部分,然后在模腔的边缘部分浇筑第一混凝土3、在模腔的中间部分浇筑第二混凝土4;
将第二环形隔板5从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出,然后在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二混凝土4上放入第一环形隔板2,然后在模腔的边缘部分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3、在模腔的中间部分继续浇筑第二混凝土4。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个内接圆直径不同的分隔板,各个分隔板的形状相同。
可以是先在模腔的下部放入第二环形隔板5,将模腔分隔为边缘部分和中间部分,然后分别浇筑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当模腔的下部浇筑完成后,将第二环形隔板5取出,然后在在模腔中已浇筑的第一混凝土3上放入第一环形隔板2,该分隔板再次将模腔分隔为边缘部分和中间部分,然后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从而使得模腔中第一混凝土3的厚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小,最大可能的避免在两个分隔板取出后,模腔下部的第二混凝土4流动到模板1内壁上,影响墩柱的表面质量。
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400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先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进行振捣、后对模腔内的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此种方式能够避免模腔下部的第二混凝土4流动到模板1内壁上,影响墩柱的表面质量。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采用分层浇捣,采用12根直径50mm高频振动棒预先下沉到底,统一“快插慢拔”振捣,插入点距离模板1内壁保持在10cm,作用点间距30~45cm,振捣棒每次提30cm左右,以不拔出下层混凝土面10cm为宜,可以事先在振捣棒相应位置用双面胶等显著物标识,每次振捣时间为25~35s左右。控制每次振动时间,由中间的第一混凝土3向外侧的第二混凝土4布点。为了方便墩身混凝土振捣,可在混凝土浇筑至墩柱顶部附近时,再安放墩柱顶部的钢筋网片。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30cm,混凝土要求振捣均匀,不准漏振过振,做到深插轻提,快插慢拔,振捣时间适当掌握,各层之间需插入10cm以上进行衔接。
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模腔内的第一混凝土3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的竖向插入进行振捣;
在对模腔内的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时,采用振捣棒由上至下、由第二混凝土4向第一混凝土3的斜向插入进行振捣。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使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交界处形成一定的混合,避免两者的差异过大,产生应力,防止两者分离。
本实施例中,在对模腔内的第二混凝土4进行振捣时,振捣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度至10度。
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和配合比均相同。使得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除水灰比不同外,其他成分基本相同,保证两者差异不会过大。
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的水泥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同一强度等级的产品。第一混凝土3和第二混凝土4所采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相同,采用同一产地的同种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墩柱,采用以上任一项墩柱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墩柱,采用上述方法制作强度更高,同时表面质量更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