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20448发布日期:2020-06-30 20: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台(10),其上方设有球铰(11),所述球铰(11)的上方设有梁体(12);

调整组件,其设于所述球铰(11)与基台(10)之间,所述调整组件用于对所述球铰(11)进行调整以调节所述梁体(12)的姿态;

传感模块,其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设于所述梁体(12)上并用于监测所述梁体(12)的位移数据;

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和调整组件均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置数据以计算得到所述梁体(12)的总调整值,并判断所述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梁体(12)的姿态调整过程结束,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进行调整,所述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所述梁体(12)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继续调整,直至调整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临界值,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停止调整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所述梁体(12)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以确定新的总调整值,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临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二位移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单元设于所述球铰(11)的底部并用于监测所述球铰(11)的位移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第二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移数据后进行线性拟合,并判断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预警值,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继续调整,若否,则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警告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大里程位移传感器(30)和至少两个小里程位移传感器(31),所有所述大里程位移传感器(30)沿所述梁体(12)大里程侧的宽度方向的边沿间隔设置并用于监测所述梁体(12)大里程侧的位移数据,所有所述小里程位移传感器(31)沿所述梁体(12)小里程侧的宽度方向的边沿间隔设置并用于监测所述梁体(12)小里程侧的位移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40),其与所述大里程位移传感器(30)和小里程位移传感器(31)均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0)包括第一计算组件和第一判断组件,所述第一计算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大里程位移传感器(30)和小里程位移传感器(31)监测的数据并计算得到所述梁体(12)的总调整值,并判断所述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第一判断组件发送结束信号,若是,则所述第一判断组件发送继续调整信号,所述第一计算组件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所述梁体(12)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第一判断组件发送继续调整信号,直至调整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临界值,若是,则所述第一判断组件发送停止调整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所述梁体(12)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以确定新的总调整值,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临界值;

第二控制单元(41),其与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1)包括第二计算组件和第二判断组件,所述第二计算组件用于采集第二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移数据后进行线性拟合,所述第二判断组件用于判断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预警值,若是,则所述第二判断组件发送继续调整信号,若否,则所述第二判断组件发出警告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球铰(11)底部顶角处的千斤顶(20),且四个所述千斤顶(20)的顶部与所述球铰(11)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四个所述千斤顶(20)均相连的第三控制单元(42),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2)包括第三计算组件和第三判断组件,在调整时,与所需调整方向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千斤顶(20)用于对所述球铰(11)进行调整,所述第三计算组件用于监测并采集剩余两个所述千斤顶(20)与球铰(11)之间的实际间距h,所述第三判断组件用于根据h来控制剩余两个所述千斤顶(20)顶升或下降以保证h的取值始终为3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系统还包括移动设备端(5),所述移动设备端(5)通过无线网桥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0)、第二控制单元(41)和第三控制单元(42)均相连,所述移动设备端(5)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0)和第二控制单元(41)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向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发送对应的指令以控制所述调整组件对所述球铰(11)的调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组件对所述大里程位移传感器(30)和小里程位移传感器(31)的数据采集频率为10s/次,所述千斤顶(20)的调整速度为2kn/s。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的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s1、利用控制模块采集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移数据以计算得到梁体(12)的总调整值;

s2、判断所述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结束所述梁体(12)的姿态调整,若是,执行步骤s3;

s3、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进行调整,并利用所述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所述梁体(12)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执行步骤s4,若是,执行步骤s5;

s4、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继续调整,并返回步骤s3;

s5、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停止调整,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所述梁体(12)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新的总调整值,重复步骤s2至s4,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临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二位移传感单元,将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单元设于所述球铰(11)的底部,利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单元监测所述球铰(11)的位移数据,同利用所述控制模块采集第二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移数据后进行线性拟合,并判断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是否大于预设预警值,若是,则利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继续调整,若否,则利用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警告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球铰(11)底部顶角处的千斤顶(20),且四个所述千斤顶(20)的顶部与所述球铰(11)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四个所述千斤顶(20)均相连的第三控制单元(42),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2)包括第三计算组件和第三判断组件,在调整时,利用与所需调整方向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千斤顶(20)对所述球铰(11)进行调整,利用所述第三计算组件监测并采集剩余两个所述千斤顶(20)与球铰(11)之间的实际间距h,并利用所述第三判断组件根据h来控制剩余两个所述千斤顶(20)顶升或下降以保证h的取值始终为3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本系统先通过控制模块采集的位置数据计算得到梁体的总调整值,并判断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梁体的姿态调整过程结束,若是,则控制模块控制调整组件进行调整,然后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梁体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控制模块控制调整组件继续调整,直至调整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是,则控制调整组件停止调整并根据监测的梁体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以确定新的总调整值,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第一预设临界。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调整效率低、准确率低及调整时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力军;李成;余昆;满粟;吴何;柳静;唐家睿;周雄;李苏洋;阮希贤;邵英帅;王文洋;张美玲;任虹昌;杨靖;王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