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涉及桥梁墩柱的与承台的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墩柱,是桥梁中除两端与路堤衔接的桥台外其余的中间的结构,用于对桥梁起到支撑作用。
目前,城市桥梁的桥梁墩柱通常采用现浇施工,施工时需要对路面进行封堵,加上现浇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且施工中的支架、模板耗用量大,施工费用高,并直接影响施工点的道路通行能力,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将桥梁墩柱采用预制厂预制,现场吊装就位后与基础直接连接的施工方式,则可平行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对周围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但预制桥梁墩柱与基础的连接设计是一大技术难点,传统预制桥梁墩柱与承台的连接主要通过在承台顶部及预制桥梁墩柱底部预埋连接钢板,再将上下连接钢板焊接锚固完成,这样的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处理过于简单,存在桥梁墩柱与承台的连接处的抗剪、抗震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桥梁墩柱与承台将上下连接钢板焊接锚固完成,导致桥梁墩柱与承台的连接处的抗剪、抗震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包括桥梁墩柱以及承台,所述桥梁墩柱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承台具有朝向所述桥梁墩柱方向布置的支撑面,所述承台的支撑面上具有嵌入块,所述嵌入块朝上竖直延伸并呈空置布置,所述桥梁墩柱罩设在所述承台的支撑面上,所述嵌入块嵌入在所述桥梁墩柱的空腔内,所述桥梁墩柱的空腔内灌注有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竖直布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端朝向所述嵌入块方向延伸,并越过所述嵌入块的顶端呈空置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呈竖直布置;沿所述嵌入块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贯通孔贯穿所述嵌入块,所述第一贯通孔的顶端与所述空腔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内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呈竖直布置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正对布置,所述第二贯通孔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底端导通;沿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分流孔;沿所述第二贯通孔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分流孔;多个所述分流孔分别与所述第二贯通孔导通。
进一步地,沿背离所述第二贯通孔方向,所述分流孔呈向下倾斜布置。
进一步地,沿由上至下方向,所述嵌入块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沿所述嵌入块的圆周方向,所述嵌入块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内嵌环槽;沿所述嵌入块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内嵌环槽呈阶梯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块包括上部的第一固定块和下部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呈圆柱状布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叠合并呈一体成型状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同心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径尺寸与所述桥梁墩柱的内径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边缘部穿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呈竖直布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端朝向所述承台延伸并穿设在所述承台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并呈空置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具有竖直布置的外侧壁,沿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多个竖直布置的竖向槽,多个所述竖向槽之间呈平行间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通过在承台上设置嵌入块,以及内部具有空腔的桥梁墩柱,这样,在对桥梁墩柱与承台连接过程中,只需吊装桥梁墩柱至承台上方,下放桥梁墩柱,此时嵌入块嵌入在在桥梁墩柱的空腔内,实现对桥梁墩柱的定位及固定;再向空腔内灌注混凝土,实现桥梁墩柱与承台之间的紧密连接;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对两者进行焊接,对接方便快捷,并且桥梁墩柱与承台的连接处位于桥梁墩柱的内部,不易受到外部风吹水蚀的干扰,具有更强的抗剪、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在吊装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在吊装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嵌入块一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相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嵌入块一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相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嵌入块的仰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嵌入块嵌入在第三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嵌入块嵌入在第四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桥梁墩柱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不仅限于用在桥梁墩柱1010结构,还可以用于其他建筑体的连接结构中。
空心桥梁墩柱与承台的内连接结构,包括桥梁墩柱10以及承台,桥梁墩柱10的内部具有空腔40;承台20具有朝向桥梁墩柱10方向布置的支撑面,承台20的支撑面上具有嵌入块30,嵌入块30朝上竖直延伸并呈空置布置,桥梁墩柱10罩设在承台20的支撑面上,嵌入块30嵌入在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灌注有混凝土70。
上述提供的空心桥梁墩柱10与承台20的内连接结构,通过在承台20上设置嵌入块30,以及内部具有空腔40的桥梁墩柱10,这样,在对桥梁墩柱10与承台20连接过程中,只需吊装桥梁墩柱10至承台20上方,下放桥梁墩柱10,此时嵌入块30嵌入在在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实现对桥梁墩柱10的定位及固定;再向空腔40内灌注混凝土70,实现桥梁墩柱10与承台20之间的紧密连接;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对两者进行焊接,对接方便快捷,并且桥梁墩柱10与承台20的连接处位于桥梁墩柱10的内部,不易受到外部风吹水蚀的干扰,具有更强的抗剪、抗震能力。
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嵌入块30还可以起到对桥梁墩柱10固定及定位的作用,也就是说,下放桥梁墩柱10的过程中,只需将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套设在嵌入块30上即可,在嵌入块30的支撑作用下,桥梁墩柱10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无需再对桥梁墩柱10进行固定,之后再进行进一步位置的调整以及灌注混凝土70浆液的等操作,施工过程中更加稳定、方便。
在灌注混凝土70浆液时,混凝土70浆液至少应当淹没过嵌入块30的顶端。
上述提到的嵌入块30,可以是钢筋混凝混合制作而成的钢筋混凝土70柱,然后钢筋混凝土70柱再通过钢筋与承台20固定连接,当然,嵌入块30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桩,通过焊接或是铆接、螺丝螺母连接等与承台20方式固定连接,但不仅限于上述材料及连接方法,只要能实现对嵌入块30的固定,实现嵌入块30的效果即可。
当然,嵌入块30也可以是和承台20一体成型布置的,这样,嵌入块30和承台20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及一致性,嵌入块30与承台20之间无缝连接,更加坚固,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一次成型,便于加工。
承台2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0,第一加强筋50呈竖直布置,第一加强筋50的上端朝向嵌入块30方向延伸,并越过嵌入块30的顶端呈空置布置,第一加强筋50一方面可以增强承台20以及嵌入块30的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加强筋50延伸出嵌入块30的顶端是呈空置布置的,这样,当灌注混凝土70浆液后,混凝土70浆液将空置布置的第一加强筋50包围并与第一加强筋50粘合,进一步增加混凝土70的强度,并增大混凝土70与嵌入块30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达到增强桥梁墩柱10与承台2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及桥梁墩柱10的强度,达到更强的抗剪、抗震能力。
嵌入块3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60,第一贯通孔60呈竖直布置;沿嵌入块30的高度方向,第一贯通孔60贯穿嵌入块30,第一贯通孔60的顶端与空腔40导通,当空腔40内灌注了混凝土70浆液后,混凝土70浆液会顺着竖直布置的第一贯通孔60流入到嵌入块30的内部,进一步增大混凝土70浆液与嵌入块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对桥梁墩柱10起到更佳的固定效果。
沿由上至下方向,第一贯通孔60的内径逐渐减小,这样,第一贯通孔60在嵌入块30上形成相对较大的开口,便于对混凝土70浆液的灌注。
进一步地,承台20内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1呈竖直布置且与第一贯通孔60正对布置,第二贯通孔61的顶端与第一贯通孔60的底端导通;沿第二贯通孔61的圆周方向,第二贯通孔6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2;沿第二贯通孔61的高度方向,第二贯通孔6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2;多个分流孔62分别与第二贯通孔61导通,除了进一步增大混凝土70浆液与嵌入块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外,还能增大混凝土70浆液与承台20之间的接触面接,从而对嵌入块30与承台20之间、承台20与桥梁墩柱10之间起到更佳的固定效果。
沿背离第二贯通孔61方向,分流孔62呈向下倾斜布置,朝下倾斜布置的分流孔62更加便于混凝土70浆液的灌入。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当分流孔62的倾斜角度越大时,在分流孔62内的混凝土70浆液所受到向分流孔62下部流动的分力就越大,当分流孔62的倾斜角度为90°时,混凝土70浆液所受到向分流孔62下部流动的分力等于混凝土70浆液的重力,此时达到最大,因此在本发明中,分流孔62的倾斜角度至少应该大于45°,且小于90°,且越接近90°效果越佳。
在第一实施例中,沿由上至下方向,嵌入块30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嵌入块30本体不会干扰到混凝土70浆液的流入;沿嵌入块30的圆周方向,嵌入块30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内嵌环槽41;沿嵌入块30的高度方向,多个内嵌环槽41呈阶梯状布置,进一步增大与混凝土70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过程中的稳固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嵌入块30包括上部的第一固定块301和下部的第二固定块302,第一固定块301和第二固定块302呈圆柱状布置,第一固定块301与第二固定块302叠合并呈一体成型状布置;第二固定块302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块301的直径,第一固定块301与第二固定块302同心布置,这样,在灌注混凝土70浆液时,混凝土70浆液顺着第一固定块301流下,并堆积在第一固定块301的外周以及第二固定块302的上方,进一步增大与混凝土70的接触面积。
第二固定块302的外径尺寸与桥梁墩柱10的内径尺寸一致,在吊装桥梁墩柱10时,桥梁墩柱10的下端可以刚好卡合在第二固定块302的外周,此时,第二固定块302的外侧壁抵压在桥梁墩柱10的内侧壁上,从而实现对桥梁墩柱10的固定以及定位,便于后续的施工操作。
沿第二固定块302的圆周方向,第二固定块302的边缘部穿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51,第二加强筋51呈竖直布置,第二加强筋51的下端朝向承台20延伸并穿设在承台20内,第二加强筋51的上端延伸出第二固定块302的上表面并呈空置布置,第二加强筋51一方面可以增强承台20以及第二固定块302的强度,同时,当向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灌注了混凝土70浆液后,混凝土70浆液环绕在第二加强筋51周围,从而起到加强空腔40内混凝土70的强度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块302具有竖直布置的外侧壁,沿第二固定块302的圆周方向,第二固定块302的外侧壁朝内凹陷形成多个竖直布置的竖向槽303,多个竖向槽303之间呈平行间隔布置,当灌注混凝土70浆液时,混凝土70浆液会由上至下流入到竖向槽303中,增强固定块的外侧壁与桥梁墩柱10的内侧壁之间的粘结。
竖向槽30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弧状的,也可以是呈矩形状的,不仅限于某种特定形状。
竖向槽303与第二加强筋51错位布置,两者之间不会互相造成干涉。
桥梁墩柱1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根凸起条11,多根凸起条11沿桥梁墩柱10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当嵌入块30嵌入在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时,桥梁墩柱10的凸起条11嵌入在第二固定块302的竖向槽303内,进一步增强桥梁墩柱10与嵌入块30之间的稳定性。
凸起条11的尺寸小于竖向槽303的尺寸。
凸起条11可以是金属条,金属条可以在预制桥梁墩柱10时嵌入在桥梁墩柱10中的,也可以是后期通过焊接的方法将金属条与桥梁墩柱10内的钢筋实现固定,这样,在吊装过程中,凸起条11不易破碎变形。
在第四实施例中,桥梁墩柱10的凸起条11的个数小于竖向槽303的个数,这样,当桥梁墩柱10卡合在嵌入块30上时,有一部分竖向槽303内并没有凸起条11,当向桥梁墩柱10的空腔40内灌注了混凝土70浆液后,混凝土70浆液混填充满这些竖向槽303,同时,另一部分的竖向槽303内嵌入有嵌入块30,起到对桥梁墩柱10固定、限位的作用。
在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桥梁墩柱10上设置有凹陷槽,在嵌入块上设置有凸起块,这样,也能达到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说明书附图11至1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