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07254发布日期:2020-10-13 09:4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山区公路新建、改、扩建中,地形下载或原有路基宽度不足,往往采用路基挡墙对路堤进行支挡,但是采用这样的支挡方式会大大增加工程的施工面积和费用,增加了施工工人的工作量,降低施工效率;若是采用对道路内侧边坡进行刷坡,开挖边坡,会增加施工危险,同时也会出现增加工程的施工面积和费用,增加了施工工人的工作量,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及其使用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应用于具有悬崖和边坡的环山山区公路,包括锚固段、路基悬挑梁和路面板;

所述锚固段设置在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脚处,且所述锚固段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路基悬挑梁的一端嵌固在所述锚固段的凹槽内;

所述路基悬挑梁放置在原有公路的上方,且沿所述原有公路远离内侧边坡的一端的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路基悬挑梁与原有公路呈水平平行状态;所述路面板铺设在路基悬挑梁表面。

本方案采用预制的路基悬挑梁,在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脚处设置有锚固段,路基悬挑梁一端设置在锚固段内,另一端沿原有公路的水平方向延伸;其中锚固段保证路基悬挑梁的稳定性,同时路基悬挑梁的另一端沿原有公路水平方向延伸,可以加宽路面的宽度;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减少施工工人的工作量,同时路基悬挑梁和路面板均采用预制方式,可以快速标准化施工,更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段包括锚杆a,所述路基悬挑梁嵌入至所述锚固段内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锚孔,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锚孔;

所述锚杆a的锚固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锚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孔锚固在所述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体内。

本方案在锚固段内设置锚杆a,可以更好的保证路基悬挑梁的稳定性,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段和所述路基悬挑梁两两相对设置,且所述锚固段和所述路基悬挑梁至少包括一个,所述两个路基悬挑梁之间的间距为3m。

本方案采用相对设置锚固段和路基悬挑梁,同时两个路基悬挑梁之间的间距为3m,可以在保证山区公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的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锚喷支护装置,所述锚喷支护装置设置在所述路基悬挑梁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原有公路外侧的边坡上;

所述锚喷支护装置包括锚杆b和混凝土结构,所述锚杆b的嵌固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另一端锚固在所述原有公路外侧的边坡坡体内。

本方案采用对路基悬挑梁的下方边坡进行锚喷支护,可以防止路基悬挑梁失稳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段的尺寸为0.8×1.6m;所述路基悬挑梁的尺寸为0.5×1m。

进一步地,所述路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均匀的铺设在所述路基悬挑梁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脚处开挖锚固段的凹槽,在凹槽开挖完成后,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第二锚孔;将提前预制好的路基悬挑梁放置在原有公路的上方,且将具有第一锚孔的一端嵌入至所述开挖完成的凹槽内,另一端沿原有公路的水平方向延伸;

s2:将锚杆a的锚固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锚孔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锚孔位于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体内、并对所述路基悬挑梁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后的路基悬挑梁和凹槽内填充混凝土;所述混凝土、锚杆a和凹槽组成了所述锚固段;

s3:在所述路基悬挑梁的下方设置锚喷支护装置,所述锚喷支护装置位于所述原有公路外侧的边坡上,所述锚喷支护装置采用锚杆b和混凝土结构,所述锚杆b的嵌固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另一端锚固在所述原有公路外侧的边坡坡体内,所述锚喷支护装置对所述路基悬挑梁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预制的悬挑路基梁、路面板,对山区狭窄地区的新建、改、扩建路段可进行快速标准化施工,减少传统设置挡土墙、开挖边坡带来的造价高、施工风险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路基悬挑梁;2-路面板;3-原有路面;4-混凝土;5-锚杆a;6-锚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山区公路悬挑路基,应用于具有悬崖和边坡的环山山区公路,包括锚固段、路基悬挑梁1和路面板2;

锚固段设置在原有公路3内侧的边坡坡脚处,且锚固段内部开设有凹槽,路基悬挑梁1的一端嵌固在锚固段的凹槽内;

路基悬挑梁1放置在原有公路3的上方,且沿原有公路3远离内侧边坡的一端的水平方向延伸;

路基悬挑梁1与原有公路3呈水平平行状态;路面板2铺设在路基悬挑梁1表面。

本方案采用预制的路基悬挑梁,在原有公路内侧的边坡坡脚处设置有锚固段,路基悬挑梁一端设置在锚固段内,另一端沿原有公路的水平方向延伸;其中锚固段保证路基悬挑梁的稳定性,同时路基悬挑梁的另一端沿原有公路水平方向延伸,可以加宽路面的宽度;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减少施工工人的工作量,同时路基悬挑梁和路面板均采用预制方式,可以快速标准化施工,更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锚固段包括锚杆a5,路基悬挑梁1嵌入至锚固段内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锚孔,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锚孔;

锚杆a5的锚固端固定在第一锚孔内,另一端穿过第二锚孔锚固在原有公路3内侧的边坡坡体内。

本方案在锚固段内设置锚杆a,可以更好的保证路基悬挑梁的稳定性,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锚固段和路基悬挑梁1两两相对设置,且锚固段和路基悬挑梁1至少包括一个,两个路基悬挑梁1之间的间距为3m。

本方案采用相对设置锚固段和路基悬挑梁,同时两个路基悬挑梁之间的间距为3m,可以在保证山区公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的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锚喷支护装置,锚喷支护装置设置在路基悬挑梁1的下方,且位于原有公路3外侧的边坡上;

锚喷支护装置包括锚杆b6和混凝土结构,锚杆b6的嵌固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另一端锚固在所述原有公路3外侧的边坡坡体内。

本方案采用对路基悬挑梁的下方边坡进行锚喷支护,可以防止路基悬挑梁失稳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锚固段的尺寸为0.8×1.6m;路基悬挑梁1的尺寸为0.5×1m。

进一步地,路面板2包括至少一个,均匀的铺设在路基悬挑梁1的表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s1:在原有公路3内侧的边坡坡脚处开挖锚固段的凹槽,在凹槽开挖完成后,在凹槽的侧壁上开设第二锚孔;将提前预制好的路基悬挑梁1放置在原有公路3的上方,且将具有第一锚孔的一端嵌入至所述开挖完成的凹槽内,另一端沿原有公路3的水平方向延伸;

s2:将锚杆a5的锚固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锚孔内,另一端穿过第二锚孔位于原有公路3内侧的边坡坡体内、并对路基悬挑梁1进行固定;固定后的路基悬挑梁1和凹槽内填充混凝土4;混凝土4、锚杆a5和凹槽组成了所述锚固段;

s3:在路基悬挑梁1的下方设置锚喷支护装置,锚喷支护装置位于原有公路3外侧的边坡上,锚喷支护装置采用锚杆b6和混凝土结构,锚杆b6的嵌固端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另一端锚固在原有公路3外侧的边坡坡体内,锚喷支护装置对路基悬挑梁1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混凝土4采用c20混凝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