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65405发布日期:2021-01-29 20:07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0001]
本申请属于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大量交通道路,其中90%以上采用沥青混凝土制造,绝大部分采用半刚性基层,这可能导致基层产生干缩和温缩裂缝,而裂缝受到其他因素逐渐扩大之后就会形成反射裂缝。当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时,如果不加以及时修复治理,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遭到破坏。短期会影响交通的运输以及行车过程中的舒适性,长期会降低沥青路面的各方面使用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当反射裂缝密集性出现的时候,沥青路面会出现严重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性和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反射裂纹的数量,提高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
[0005]
优选地,步骤4具体包括:步骤4.1,在所述玻纤格栅层表面上喷洒温度≥150℃的橡胶沥青,所述橡胶沥青渗入透层并与所述透层中的透层油粘结形成橡胶沥青层;步骤4.2,在所述橡胶沥青上撒布应力吸收层集料;步骤4.3,碾压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使其嵌入所述橡胶沥青层。
[0006]
优选地,所述橡胶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橡胶粉,所述基质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所述橡胶粉的密度是1.15
±
0.05g/cm3,所述橡胶粉中的纤维比例≤0.5%,所述橡胶粉含有4%的碳酸钙。
[0007]
优选地,所述应力吸收层集料是φ9-13.2mm的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应力吸收层的厚度是1cm,所述橡胶沥青的喷洒量是2-3kg/m2。
[0008]
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步骤3.1,沿所述步骤2完成后的路面纵向铺设玻纤格栅,使所述玻纤格栅保持平顺且紧贴所述透层;步骤3.2,固定所述玻纤格栅;步骤3.3,碾压所述玻纤格栅,从而使所述玻纤格栅与所述透层黏结牢固。
[0009]
优选地,所述玻纤格栅横向搭接控制在150-200mm,纵向搭接控制在300-400mm。
[0010]
优选地,步骤3.2中,采用铁皮和钢钉固定所述玻纤格栅,横向固定间距≤20cm,纵向固定间距≤50cm。
[0011]
优选地,所述铁皮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50mm、50mm、1mm,所述钢钉的长度为50mm。
[0012]
优选地,步骤2中,按照0.7-1.5l/m2的喷洒量向路面基层表面喷洒所述透层油。
[0013]
优选地,所述透层油渗入所述路面基层深度≥5mm。
[0014]
本发明适用于沥青路面施工,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减少反射裂纹的数量,提高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中玻纤格栅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的流程,该沥青路面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准备下承层;步骤2,透层施工;步骤3,铺设玻纤格栅层;步骤4,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5,沥青面层施工。
[0019]
步骤1中,先对已铺设路面基层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路面纵向平整度、横向路拱坡度及平顺性,确保三项指标都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否则应在透层施工之前作基层面处理。首先,检查透层油待洒路段是否有局部水稳基层松散部位,对于水稳基层松散部位采用混凝土换填处理或原料翻松加水泥现场搅拌处理。其次,检查水稳基层宽度,对宽度不够路段或部位应进行补宽处理。再次,采用清扫车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对表面有砂浆、水泥浆及清扫不起的泥块用铁锨或钢丝刷清除。最后,采用吹风机将表面及小坑内的浮土、灰尘吹至基层以外,再用清扫车清扫一遍,确保基层表面洁净,无任何杂质和污染物。
[0020]
在步骤2中,在基层路面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后,向其表面喷洒透层油。透层油优选采用pc-2型乳化沥青。首先,沥青洒布车在施工路段前方一段距离处开始启动,待驶到施工路段起点处时使车速达到10km/h,并将车速控制在10km/h左右。其次,在喷洒路段的基层上放置试验方盘,接取喷洒沥青,由技术人员检验乳化沥青喷洒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乳化沥青喷洒量的技术规范要求优选0.7-1.5l/m2。若乳化沥青喷洒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则保持相应的车速继续喷洒;否则在不调整喷嘴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或提高车速,直至在某一车速下乳化沥青喷洒量符合规范要求,此时将该车速确定为最终洒布车的行驶速度。再次,待喷洒完成该路段后,洒布车在未喷洒乳化沥青的部位调头,调头过程中不碾压已喷洒乳化沥青的基层,对试验路段内未喷洒乳化沥青的路段进行喷洒。最后,采用钻芯机对喷洒路段取样,检查透层油渗入路面基层的深度,透层油渗入基层深度要求≥5mm。如达不到渗入深度要求,应调整透层油的稠度或品种使其渗入深度符合施工的要求。透层油洒布完成后,保持24小时以使透层乳化沥青完全破乳干燥,之后可进行后续施工。
[0021]
在步骤3中,首先,将玻纤格栅平铺在透层上,玻纤格栅的铺设方向应沿路面纵向行进,遇公路转弯处应将格栅作剪裁处理。在铺设过程中应注意将玻纤格栅拉平以使其保持平顺状态,同时玻纤格栅要紧贴透层,从而避免格栅出现重叠、扭曲及褶皱,以确保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玻纤格栅横向搭接优选控制在150-200mm,纵向搭接优选控制在300-400mm,两搭接边缘采用铅丝串为一体绑扎牢固,防止搭接开裂。其次,采用铁皮和钢钉将玻
纤格栅与下承层进行固定(见图2)。固定玻纤格栅1时优选采用50mm
×
50mm
×
1mm的铁皮3和50mm钢钉2,横向固定间距≤20cm,纵向固定间距≤50cm。钢钉固定时不得钉在玻纤格栅上以防止破坏格栅。将格栅固定好之后采用小型压路机进行适度碾压,使玻纤格栅与下承层中的乳化沥青黏结牢固,以不起波浪和皱褶为最佳。
[0022]
在步骤4中,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采用碎石+橡胶沥青结构,先将温度≥150℃的橡胶沥青喷洒在玻纤格栅层铺设完毕的路表面上,结合面的橡胶沥青渗透入透层后与软化的透层油有效粘结,从而形成橡胶沥青层。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的应力吸收层集料,再进行碾压使集料嵌入橡胶沥青层,从而形成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厚度优选1cm。应力吸收层集料优选φ9-13.2mm的单一粒级碎石,碎石应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橡胶沥青的喷洒量优选2-3kg/m2,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1。
[0023]
表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0024][0025]
橡胶沥青主要由基质沥青和橡胶粉组成,其中的基质沥青优选70号道路石油沥青;橡胶粉中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其密度优选1.15
±
0.05g/cm3,橡胶粉中的纤维比例优选≤0.5%,且橡胶粉要求含有其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橡胶粉的颗粒规格要求见表2。
[0026]
表2橡胶粉筛分规格
[0027][0028]
在进行应力吸收层施工时,需要施工气温不低于15℃,同时避开大风、浓雾和雨天。另外,在沥青与碎石洒布后,应立即进行人工修补或补撒,修补的重点是起点、终点、纵向接缝、过厚、过薄或不平处。应力吸收层作业过程中要保证足够数量的轮胎压路机,以便在热沥青温度降低之前能及时完成碾压定位工序。在应力吸收层完成后应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进行清扫,以清除多余的和没有粘结的松散碎石,避免影响应力吸收层与上面层的粘结,防止行车时碎石飞起对行人和行车造成危害。
[0029]
在步骤5中,将沥青混合料摊铺在应力吸收层表面上,摊铺时可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8-10m,当摊铺机前等待卸料的车辆达到4辆时,开始沥青面层卸料摊铺,为保证与拌和站生产能力匹配,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设定为2-3m/min,起步速度设定为2m/min。在摊铺沥青混合料过程中,摊铺机匀速、连续不停顿地摊铺混合料,不得随意变更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更要避免中途停顿。摊铺完毕后及时跟进压路机进行压实,尤其是胶轮压路机尽量在高温下完成碾压工作。碾压速度、混合料温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
求。摊铺碾压完成后对道路实行封闭,防止其余车辆对新摊铺路面造成伤害。
[0030]
下面以苍山东路公路施工的实例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的应用效果。
[0031]
采用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对某路段进行了施工,该路段全长1600m,均采用玻纤格栅+橡胶粉沥青应力吸收层工艺。并以周边道路工程未设置应力吸收层的路面为对照。经过通车一年后进行对比,发现对照路段每10000m2沥青路面约产生13道宽度大于5mm的裂缝、1.5处深度超过30mm的车辙雍包。而采用发明施工方法的路段路面整体质量良好,路面未产生裂缝,根据实测应变数据预测通车两年保修期内路面非贯穿裂缝数量较普通路面减少60%,且不发生贯穿裂缝,预计节省修铣刨、灌缝、重新摊铺、修补费用共计约5万元,并大大提升道路使用年限,减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
[0032]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