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2873发布日期:2021-02-05 16:0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


背景技术:

[0002]
盲道时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一般其表面以黄色凸起的样式呈现,使得盲人能够感受到盲道的特殊从而能够在盲道上正常的行走,同时特殊的颜色能够对于普通人起到提示的作用,避免普通人占用盲道。
[0003]
目前盲人在盲道上行走时往往会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夜晚,夜晚光线较差,普通行人对于环境的观察能力变弱,导致容易出现普通行人与盲人相互碰撞的情况,而又由于盲人无法很好的观察环境,使得盲人在摔倒时难以避免危险物,使得盲人在摔倒时更加容易受伤,同时除此之外,盲道经常被车辆,这也是使得盲人在盲道上行走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0004]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内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内设有自发光机构,所述凸起位于滑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体,所述滑槽底端设有与第一永磁体相斥的第二永磁体,所述滑槽侧壁内设有感应线圈组,所述支撑主体内设有通过感应线圈组进行充电的电源,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有蜂鸣器。
[0007]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中,所述自发光机构由发光室、放电机构以及发电机构组成,所述发光室设置在凸起内部,且所述发光室侧壁以及顶壁均为透明结构。
[0008]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中,所述发电机构由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组成,所述凸起内设有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辊以及第二转动辊均设置在转动腔侧壁内,且所述第一转动辊以及第二转动辊相抵设置,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均设置在滑槽内且与滑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以及第二转动辊分别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0009]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中,所述放电机构由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第一尖刺以及第二尖刺组成,所述第一尖刺位于发光室内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尖刺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板上,所述第二尖刺位于发光室内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尖刺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电板上。
[0010]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中,所述第一导电板贯穿发光室并延伸至转动腔内与第一转动辊相抵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板贯穿发光室并延伸至转动腔内与第
二转动辊相抵设置。
[0011]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中,所述感应线圈组由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组成,所述第一线圈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电性连接有控制蜂鸣器工作的电磁铁。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盲人在盲道上行走时,能够实现通过对于凸起的踩踏实现发电机构通过第一转动辊以及第二转动辊之间的摩擦实现发电,进而实现通过放电机构在发光室内的放电实现提示的作用,进而实现夜晚普通行人能够通过光亮迅速的发现行走在盲道上的盲人,进而对盲人进行规避。
[0013]
同时通过设置蜂鸣器能够实现当车辆停留在盲道上时,蜂鸣器将会发生警报,进而提醒人们车辆占用了盲道,进而使得人们将车辆从盲道上移开,同时当盲人摔倒在地时,蜂鸣器同样能够发出警报,进而提醒周围的行人对于摔倒的盲人进行帮助。
[0014]
本发明突出的特点在于: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外接电源就能够实现装置能够在盲人行走的过程中发光提醒周围行人的作用,还能够避免车辆占用盲道,使得盲人被盲道上的障碍物所绊倒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中a-a向竖直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1中b-b向竖直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的元件电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支撑主体、2滑槽、3凸起、31转动腔、4发光机构、41发光室、42放电机构、421第一导电板、422第二导电板、423第一尖刺、424第二尖刺、43发电机构、431第一转动辊、432第二转动辊、433第一齿轮、434第二齿轮、435第一齿条、436第二齿条、437第一转轴、438第二转轴、5第一永磁体、6第二永磁体、61压敏电阻、7感应线圈组、71第一线圈、72第二线圈、8电源、9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2]
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提示警报作用的安全盲道,包括支撑主体1,支撑主体1内设有多个滑槽2,滑槽2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凸起3,凸起3内设有自发光机构4。
[0023]
如图2、图3所示,自发光机构4由发光室41、放电机构42以及发电机构43组成,发光室41设置在凸起3内部,发光室41内填充有稀有气体,该稀有气体可以为氩气,且发光室41侧壁以及顶壁均为透明结构。
[0024]
发电机构43由第一转动辊431、第二转动辊432、第一齿轮433、第二齿轮434、第一齿条435以及第二齿条436组成。
[0025]
第一转动辊431表面为橡胶材质,第二转动辊432表面为皮毛材质。
[0026]
凸起3内设有转动腔31,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均设置在转动腔31侧
壁内,且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相抵设置。
[0027]
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分别通过与转动腔31侧壁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与转动腔31转动连接。
[0028]
第一齿条435以及第二齿条436均设置在滑槽2内且与滑槽2侧壁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分别与第一齿条435以及第二齿条436啮合连接。
[0029]
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均贯穿转动腔31并延伸至滑槽2内,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分别与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固定连接。
[0030]
当踩压凸起3时,凸起3将会受压向下移动,凸起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会出现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将会分别在第一齿条435以及第二齿条436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进而实现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将会分别带动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将会分别带动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转动,且此时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将会同向转动摩擦。
[0031]
此时第一转动辊431上将会带有负电荷,第二转动辊432上将会带有正电荷。
[0032]
如图3所示,放电机构42由第一导电板421、第二导电板422、第一尖刺423以及第二尖刺424组成。
[0033]
第一尖刺423位于发光室41内且设有多个,第一尖刺423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板421上,第二尖刺424位于发光室41内且设有多个,第二尖刺424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电板422上。
[0034]
第一导电板421贯穿发光室41并延伸至转动腔31内与第一转动辊431相抵设置,第二导电板422贯穿发光室41并延伸至转动腔31内与第二转动辊432相抵设置。
[0035]
当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转动时,第一转动辊431上的负电荷将会通过第一导电板421转移到第一尖刺423上,第二转动辊432上的正电荷将会通过第二导电板422转移到第二尖刺424上。
[0036]
当第一尖刺423以及第二尖刺424上的电荷将会击穿稀有气体,进而实现发光的目的。
[0037]
凸起3位于滑槽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体5,滑槽2底端设有与第一永磁体5相斥的第二永磁体6。
[0038]
第二永磁体6底端通过压敏电阻61与滑槽2底壁相连接。
[0039]
通过相斥的第一永磁体5以及第二永磁体6能够起到磁力弹簧的作用,进而能够使得凸起3能够被向下压动,且当外力消失之后凸起3能够实现复位。
[0040]
如图3所示,滑槽2侧壁内设有感应线圈组7,感应线圈组7由第一线圈71以及第二线圈72组成,第一线圈71与电源8电性连接,电源8电性连接有蜂鸣器9。
[0041]
第二线圈72电性连接有控制蜂鸣器9工作的电磁铁。
[0042]
蜂鸣器9电性连接图如图5所示。
[0043]
蜂鸣器9所在电路与压敏电阻61串联设置,蜂鸣器9所在电路上串联由弹性开关,弹性开关常态将会处于闭合状态,且弹性开关将会在磁力作用的使得自身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当电磁铁工作时将会使得弹性开关将会处于断路状态。
[0044]
本发明使用时,盲人在盲道上行走时,盲人脚部接触的凸起3将会被向下压动,同时当人员脚部离开之后凸起3将会在第一永磁体5以及第二永磁体6之间的斥力作用下向上
复位。
[0045]
在这过程中凸起3将会带动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向下移动,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将会在第一齿条435以及第二齿条436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实现第一齿轮433以及第二齿轮434将会在带动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转轴437以及第二转轴438将会带动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同向转动。
[0046]
第一转动辊431以及第二转动辊432同向转动的过程中将会使得第一转动辊431上带有负电荷,第二转动辊432上带有正电荷,且第一转动辊431上的电荷将会通过第一导电板421转移至第一尖刺423上,第二转动辊432上的电荷将会通过第二导电板422转移至第二尖刺424上。
[0047]
第一尖刺423以及第二尖刺424上的电荷逐渐积累时将会出现尖端放电,并且将稀有气体击穿,进而实现气体放电发光,光线将会透过发光室41照射至外界,进而实现提醒行人的作用,避免夜晚行人无法及时观察到盲人并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
[0048]
结合图5,在凸起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滑槽2内的磁感线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变化的第一线圈71以及第二线圈72内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试下第一线圈71对于电源8进行充电,电磁铁开始工作,进而实现此时弹性开关将会处于断路的状态,进而实现此时蜂鸣器9所在电路将会处于断路的状态,此时蜂鸣器9将会不工作。
[0049]
当车辆或者杂物移动至盲道上且长时间停留时,此时凸起3受压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永磁体5以及第二永磁体6之间的距离较小,第一永磁体5与第二永磁体6之间的斥力较大,第二永磁体6对于压敏电阻61的压力增大,进而将会使得压敏电阻61的电阻将会大大减小,此时凸起3受压后将会一直处于静态状态,电磁铁将会处于非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此时蜂鸣器9将会开始工作,进而提醒人们将会车辆移开,避免车辆或者杂物占用盲道。
[0050]
同上述当盲人摔倒在盲道上且难以站起或者盲人长时间驻足在一处时,蜂鸣器9均会开始警报,进而使得周围的行人能够关注盲人并且对于盲人提供帮助。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